- +1
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①︱秘书长为什么召集各国开峰会
美国东部时间9月23日,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将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主持召开2019气候行动峰会。在此之前,联合国还在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及亚太地区先后举办了区域范围的“气候周”系列活动,活动成果也将被纳入本次峰会中进行讨论。此次全球峰会的目的是什么?亚太地区以及中国又在其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地球体温只升不降 各方当前努力成效不足
今年夏季,“连日酷暑”长期占据着北半球各国要闻榜单的前几名,欧美和亚洲多个城市的气温也轻易突破了40摄氏度大关。人们抱怨着高温,但好像也渐渐对极端天气习以为常,环保口号虽然时常挂在嘴边,实际上却并不十分清楚现在我们的地球是否真的身体抱恙。
当地时间2019年5月1日,巴基斯坦卡拉奇,当地迎来高温天气,民众在河里冲凉降温。视觉中国 资料图人类共同栖息的地球家园还好吗?2018年10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公开了一份从2016年开始着手调查的特别报告,展示了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严重程度。
报告显示,虽然人为排放在接下来的二三十年不会导致超过0.5 °C的全球气候升温,但一些极端气候和天气情况在全球气温升高0.5 °C期间,出现频率和强度都有所增加。报告提出,2030年之前,全球气温与工业革命前的气温相比将上升1.5°C以上。
这意味着什么?报告指出,以中纬度地区为例,如果全球气温上升水平维持在1.5°C,极端炎热天气的最高温度会上升约3°C,而如果全球气温上升水平维持在2°C,这一最高温度则可能会上升约4 °C。甚至,如果气温上升水平在1.5°C ,北极夏天完全无冰的情况可能每百年会发生一次,而如果升温至2°C,这种情况就可能会每十年发生一次。
根据这份报告,如果我们想要将全球气温增幅控制在1.5°C,就需要在2050年实现碳净排放为零的目标,这一目标与指导2020年后全球气候变化行动的《巴黎协定》基本一致。2020年,各国会提交新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家自主贡献(NDCs, 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指标。
其实早在2018年年底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4次缔约国会议上,各国就为《巴黎协定》商定了一套实施准则,但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为筹备此次峰会在今年8月9日发布的《气候行动与支持趋势》(Climate Action and Support Trends)报告显示,目前各国采取的气候行动并不足以实现该协定设定的1.5°C目标。
《气候行动与支持趋势》回顾了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签订至今的25年,评估全球对应对气候变化所作出的努力。各方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构建气候友好型社会方面取得了不错的进展,然而进展的速度亟待提高。若想在2030年将全球变暖控制在2°C或1.5°C以下,温室气体排放量需在2016年的基础上减少16.4%或33.2%,但如果各国依然维持当前的减排力度,2030年前温室气体排放量依然不会出现明显下降。
2000-2016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及先前设定的2020、2030年排放目标。图表截取自联合国《气候行动与支持趋势》报告第三章。正视城市化对亚太地区可持续发展造成的压力
亚太地区拥有全球60%的人口,50%的全球经济来源于此。依据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ESCAP,Economic and Social Commission for Asia and the Pacific)发布的2019亚太灾难报告,近两年由气候变化和环境退化而引起的自然灾害在强度、频率和复杂性上都有所增加。2018年,全球几乎一半的自然灾害都发生在亚太地区,地区平均每年的受灾人数远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如果加上缓慢发生的灾害,亚太地区由自然灾害造成的年均经济损失达到了6759亿美元。
图表根据可能发生的多重自然灾害风险造成的年均损失金额对亚太地区国家排名,中国在总体评估中排名第一。如果不考虑缓慢发生的灾害,中国在总体排名中位居第二。图表截取自联合国2019亚太灾难报告第5页。此外,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在今年还发布了《亚太地区可持续发展进展报告》。报告显示,如果按照当前的进度,亚太地区在2030年将无法实现联合国提出的17个可持续目标中的任何一个。
亚太地区城市化对地区的自然资源造成了较大压力,不科学的自然资源与环境管理模式也让这一现象持续恶化。针对这一情况,9月2日至6日举办的联合国2019亚太气候周(APCW 2019,Asia-Pacific Climate Week 2019)召集各领域专家,希望为23日将要召开的峰会提供了解决思路。
在亚太气候周中,专家表示,城市和地方行动必须由多领域的利益相关方与政府合作,制定更高的气候保护目标。各级政府、私营部门、学界和公众之间需要形成纵向和横向的一体化,这样才能直接提高城市基础建设的弹性和能源利用效率。此外,金融激励机制能在这一过程中起到加速作用,例如帮助企业获得绿色金融的资格,以及为对可持续发展有利的行为实行优惠利率贷款和减税。
中国近年来在低碳环保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展,在今年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大阪峰会期间,联合国秘书长也赞赏了中国在本次气候行动峰会中所作出的努力。由此可见,亚太地区和中国在这次峰会中的角色不容忽视。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