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土生土长的上海西点店,飘了几十年的迷人香甜
原创: 迢迢 上海有腔调
栗子蛋糕、掼奶油、哈斗、蝴蝶酥、杏仁排……是童年的甜蜜与魂牵梦绕。
光阴荏苒,日新月异的上海,高楼拔地而起,马路纵横交织,老上海的风貌逐渐被掩盖替代,取而代之的是现代繁华的魔都上海,但却有些依旧坚守着老上海那份小资调调的老店让我们能够一窥旧上海风韵。
凯司令
1928年上海有了第一家中国人开的西点店——凯司令,这霸气的名字是为了纪念北伐战争胜利归来的将士。
20年代的上海西点行业被外资垄断,凯司令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局面。
店名虽霸气,但店内的甜点却香甜软糯。其中栗子粉蛋糕最为出名,上海作家张爱玲都曾为它倾倒,在《半生缘》中为它留墨一笔。
米黄的芝士奶油内是沙棉的咖啡色栗子粉,稍稍甜腻的奶油配上清香的栗子,既解了奶油的腻,又改善了栗子略干的口感。
除了经久不衰的栗子粉蛋糕,还有许多颜值高的蛋糕、哈斗、饮料,保有老店口味的同时,也吸引了大批年轻一代的目光。
91年过去了,今日的凯司令依旧顾客盈门。
哈尔滨食品厂
哈尔滨食品厂这个名字很难让人联想到老上海,但1936年的上海就已印上他的痕迹。
在哈尔滨和海参崴学得一身好手艺的杨冠林来上海后,运用掌握的技艺,并聘请名师高手,创办了“福利面包厂”,生产各种俄式面包、蛋糕、点心、饼干。后来他将厂改名“哈尔滨食品厂”,并将俄式糕点渐渐融入海派口味,形成有上海特色的各类糕点。
杏仁排、蝴蝶酥、西潘尼、椒盐核桃排……几乎每一款都好吃,尤其是蝴蝶酥,用香甜酥脆四个字来形容再恰当不过。
热腾腾的蝴蝶酥似乎永远跟不上排队的人群。
红宝石
留洋英国、热衷西餐西点的过秉忠在1987年将鲜奶油蛋糕带入上海的万千家庭。
来红宝石鲜奶小方几乎是必点的一个甜点,海绵蛋糕中间夹了鲜奶油混菠萝粒,上面是层厚厚的奶油,最上面点缀着呼应店名的“红宝石”——罐头樱桃。
蛋糕绵密,奶油细腻,价格实惠,放学来一块既满足又解馋。不过现在大都是2块一起卖,价格也略有上涨,17元/2块。
虽然红宝石不断有新品推出,但还是独爱鲜奶小方,吃的就是那份味道,那份回忆。
静安面包房
1985年成立的静安面包房,初时以承接市政府各类招待宴会上的西点面包为业务。
80-90年代,五角二分+二两粮票,就能从静安面包房能带走一根还带冒着热气的法棍。
早晨踏入静安面包房,种类繁多,口味多样的面包,令人眼花缭乱不知如何选择,每天不重样也可以让人吃上十天半月。
时至今日,静安面包房依旧保持着下午五点后打折的传统。
牛奶棚
1910年,上海乳品二厂还在如今上海图书馆新馆的位置,门市部一样的小店,卖着当时匮乏的牛奶,然后就有了牛奶棚这个贴切又接地气的名字。
牛奶棚对老一辈人应是难以磨灭的记忆,经历过“一张出生证只能定一瓶牛奶”时代的他们,更能体会牛奶的弥足珍贵。
可可牛奶、掼奶油、西点蛋糕、面包,现在的牛奶棚几乎可以买到各种奶制品。
不大的店面,摆满冰柜的各种牛奶,老式的甜点,收银的上海阿姨,这就是牛奶棚。
几十年过去了,这些经历过萧条,甚至破产过的老字号西点店依旧陪伴在我们身边,也许它们没有不断涌进的高档西点华美,但伴随那一口口糕点,涌现出的记忆拼凑出的正是童年的酸甜苦辣。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