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岐阜的川边和山顶,像浮世绘里一样美

2019-09-20 19:0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Richard

虽然作为岐阜县厅的岐阜市也是个有四十万人口的城市,远比位于其北部的飞驒、白川乡要热闹得多。但多数时候,它依然静谧得不像个城市。

与JR站垂直的商业街清冷,餐厅商店不是挂着“准备中”的招牌,就是干脆大门紧闭。沿着这里走不多远,店铺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安静的街区和一栋挨一栋的木结构老宅。

眼下的岐阜让人很难想象它当年的繁华。但在四百多年前,这里可是日本中部最热闹的城市。几公里外,金华山顶的岐阜城里记录了这一切。

日本的多数古城都会在下午五点关闭,我以为岐阜城也是。岐阜城位于海拔320米的金华山顶,售票处位于山脚下,要做一段缆车才能到达。此时,金华山如庞然大物般有种压顶的气势,衬托得高高在上,灰屋顶上白墙镶着金色装饰的岐阜城非常小。

一问才知,岐阜城夏季延长开放时段到晚上9点半。“在山顶看到的夜景很漂亮呢。”工作人员告诉我。此刻,距离天黑还有段时间,既然如此,就不用急着上去,趁着天黑前到附近逛逛。

在岐阜城俯瞰夜景 本文图均为 Richard 摄

长良川边的流水素面

出门顺着笔直的大路往前走,没多远就上到桥上。日本几乎每座城市都有一条河蜿蜒穿过,岐阜也不例外。就在我的脚下,长良川河面最平静的一段宽广清澈。游船正从位于桥下的码头陆续出发——这是岐阜最受欢迎的一个观光项目,不光是乘船游河,还能欣赏傍晚火光下渔民放鸬鹚捕鱼。

这种岐阜的传统活动已在这里进行了几百年,它有个好听的名字——鹈饲。虽然是岐阜的一张名片,但我丝毫没有加入的意思。这种把鸬鹚翅膀折断,让它失去自由充当廉价劳力的做法有些不人道。相比之下,我更喜欢看天上自由翱翔的那些鸟儿。

捕鱼的营生在此处尤为著名

长良川里四季渔获丰富,此时正是香鱼季节。河的一边是大片湿地,水鸟总是在此守候、出没捕食。满是鹅卵石的河岸往外只延伸一点,地势就开始变的陡峭,金华山从这里拔地而起。

河对岸生活气息更浓,防洪堤坝上面是小路和沿河而建的房子:名为神明宫的神社、一家古老的温泉酒店以及一栋栋沿河的豪宅。平时,这里很安静,而今天有所不同。

当我走到神宫鸟居前时,此处已经聚了不少人。大人们很多像是偶尔碰面的老相识,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聊天,他们不少带着孩子,孩子自然也遇到了小伙伴,在极少有车的路旁开心地奔跑玩耍。

随着从温泉酒店门口传来三味线的琴声,人们开始向那里聚集。好奇心让我也凑了上去,想看看到底将要开始活动。

两个包头巾、旅馆伙计模样的年轻男子各自抱出一堆等边三角形的木头框,将他们每隔不到两米一个地排成排,三角支架顶部相互交叉呈“V”字型,略宽的底部带一个与之垂直的短木条,让它可以稳当的立住。接着,他们把几根早就放在一边、被对半劈开的粗竹子首尾相接架在三角形上面“V”型处,通过一边的架高和中间的接口,弄出高低落差。之后,一根连着水龙头的橡胶管被固定在高的一边,随着龙头打开,清水缓缓流入,竹筒变成了一条流水潺潺的小溪。

流水素面

就在工作人员忙活地搭建“水渠”时,“围观群众”也没闲着。此时,他们已经沿着竹子的走向站好,几乎每人手里都拿着一个一次性纸杯和一副筷子。

“这里是要聚餐吗?”看着眼前的情景,我大概猜到了接下来要发生什么,凑到一个工作人员模样的人跟前问道。

“是的。每年夏天我们都会有几次这样的聚会,让客人感受一下亲切的招待,同时也款待一直支持我们的街坊。”他说。“您不是本地人吧,如果不介意,也一起参加吧。”他一边说,一边拿过一套餐具递给我。我接过来,纸杯里半杯汤汁飘着热气,翠绿的葱花漂在表面,我用筷子沾了一点放在口中,柴鱼浓郁的香味飘散开来。

随着音乐变得更大声,一个满头白发的长者从旅馆内出来,走到了站满人的竹竿对面。他用带着消毒手套的一只手,从另一只手中巨大的不锈钢盆里捏出一簇雪白的素面,拇指和食指中指略微撵开,缓缓地投入面前的流水中。虽然水流比刚才快了很多,面一下去就随着水快速流下,但站在跟前手急眼快的女士还是没有让素面从眼前溜走。她呈开放状的筷子朝左倾斜如水,遇到迎面流来的面后快速一合,那簇面就像水里的鱼遇到水鸟的长嘴,瞬间被捉起。她把面放在手里的杯中,沾了两下捞起吃下去。一串动作一气呵成,俨然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手。对面的老人顺着水流的方向,边挪动位置,边不停地下面入水。对面的人则像刚才的女士一样捞面。稀里呼噜的吃面声此起彼伏,一盆面没一会功夫也见底了。紧接着,满满地另一盆又被端出,刚才的情景继续……

认识的或不认识的人聚在长良川旁边的神社门外,在夏日即将过去的时候吃着流水素面,这样的场景真是亲切。我被这情景感染,也毫不客气地加入进来。虽然左手持筷的“先天劣势”让我有些吃亏,不过还是很快就找到要领,身体略向左倾斜,以反手入水取面,几个回合之后,也颇为顺畅自如。如龙须般细的素面刚刚煮熟,被冰凉的流水浸过后变得格外筋道。在杯中占满浓郁汤汁的精华,入口后味道丰富而口感弹牙。

这边的流水素面还在继续,那厢的酒菜也已经周到地备好。同样装在一个个纸杯中的,是泛着泡沫的啤酒和翠绿的毛豆。人们纷纷走来取走,然后坐在长良川边防波堤的台阶上。

就在人们悠闲享用美食的时候,渔民们却格外忙碌。他们把装着鸬鹚的竹笼装上船,发动马达,向着河的远方出发。船经过之处波纹荡漾。此时,西边的太阳照射角度越来越倾斜,桥上往来车辆在其跟前,变成了一个个深色的剪影。

金华山顶 信长公当年的城

吃了美味的素面,又在长良川边看着夕阳喝得微醺。我心满意足地走回到岐阜城下。上山前,我在城下的花园驻足。虽然只是个籍籍无名的小庭院,但那浓浓的禅意依然引人。

放眼所见是一片浓郁的绿色:叶子郁郁葱葱的树——长在地上,还在跟前的水塘里倒映得满满,绿色的苔藓负责长满了原本不是绿色的地方:树干、地面、石头小桥。唯一不同的是水边的灰色石灯笼,以及旁边的大鸟,当这只身材修长的家伙一动不动时,我一直以为它和石灯笼一样,只是花园里的一个装饰物,直到它腾空飞起,我才知道那原来是只活生生的苍鹭。

夏末的庭院和苍鹭

不紧不慢地逛了一会,当坐着缆车缓缓上山时,岐阜的夜幕已经完全降临了。和众多日本名城可以走路到达不同,缆车是通往岐阜城唯一的交通工具。

从1201年第一次建造,到最后一次重新筑城,岐阜城的命运颇为坎坷。因人为或自然原因,建造、废弃、毁于战火、重建……虽然今天看到的城池建于1956年,但终于传统的样式依然让人可以把它想象为一座古城,一木一榫都是按照最初的图纸来重新还原。

1567年,战国枭雄织田信长攻陷了原名稻叶山城的城池,他引用中国历史中“周文王凤鸣岐山”的典故,将这里更名为岐阜城。不知道是不是名字带来了鸿运,从入城到1576年迁居安土城之间的九年,以岐阜城为都城的织田信长迎来了人生的巅峰,从“天下布武”,到拥将军上洛,从一次次在周围敌人编织的“信长包围网”中化危为安,不断扩大领地,最终被朝廷册封为右近卫大将,并几乎统一日本。而同一时期的岐阜,也自然成为日本中部、甚至整个日本的中心,呈现出空前的繁荣。

岐阜城作为福地给织田信长日后的飞黄腾达带了好运,信长公也一手打造了岐阜,这些都被记载在如今作为历史资料馆都岐阜城中。从缆车终点沿着光线昏暗的山路盘绕向上又走了好一阵子,岐阜城赫然眼前。相比大阪城等规模更壮观的古城,眼前三层的岐阜城实在说不上让人惊艳。不过夜游日本古城,我还是头一次。

三层楼的内部空间并不大,在门口脱了鞋,我顺陡峭高耸的木头台阶往上爬,当年的历史随着脚步的移动一点点变得丰满。绘画里记载着一次次战争的经历,器皿工具则还原了当年的生活场景。相比室内,从天守阁三楼的观景台远眺更为精彩。刚才身处其中的长良川河岸、街道,此时成为整个大场景中一个微不足道的组成。就在远眺时,河边突然一下亮度陡增,一个烟花毫无征兆地腾空而起,在高处展开成圆球状,然后四散落下,之后是不同花样的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

花火绽放

已经过了夏日祭的日子,怎么还能赶上花火。我一方面感叹运气不错,一方面很是不解。此时,工作人员似乎也看到了,凑来窗前朝同一个方向看去。

“请问,为什么会有烟花。”我向这位老爷爷问道。

“也许,可能,是在夏天过去之前,把夏日祭没用完的烟火处理掉吧。”他笑了笑,或许是对自己的回答也不太满意。不过无论如何,在夏天即将结束前,夜游岐阜城,还看到了长良川边的美丽花火,都是不错的经历。

要说岐阜城里的展品,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那些在夜晚看着有些瘆人的盔甲和正在进行特展的刀剑,而是一幅画。画中,岐阜城被后方一轮圆月映衬,后者看起来甚至比岐阜城还大。我虽然没有亲眼看到这诗意的景色,不过赶上了同样进入尾声的山顶夜市。顺着香喷喷的烧烤香味,我来到天守阁下方的户外平台。靠近山边的栅栏旁摆着几张桌子。两桌人此时酒过三巡,烤炉上的肉滋滋冒油。这是个很简易的小吃摊,拿过菜单我才发现,除里烧烤外,几乎都是最普通的菜品。不过有这样一个地方,吃什么已经不重要了。我迅速点好炸鸡、牛肉可乐饼和章鱼烧三样下酒小菜,岐阜本地清酒织田信长适时出现在酒单最前——在信长公的城上,喝这个同名的酒,不是最合时宜吗?

足是信长公当年的享受了

虽然是最简单的小菜,但味道却做的一点不马虎。甘口清酒带着浓郁的香气又略有些劲道,在微寒的夏末山顶凉风习习时大口喝上一杯,身上立刻有一丝暖意。此时长良川宛如一条黑色腰带,一座座跨越河上的桥被红色灯光勾勒,像是镶嵌在上面的宝石,他们在眼下蜿蜒。月亮此时正在乌云里,费力地钻了几次未果,被更厚的云层挡住,看不清是否够圆,变成了氤氲的一片。像这样,在岐阜城上喝酒赏景,在当年,想必只有信长公可以享受到吧。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