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创争”力量】黎洪棉:学问不忘初心,行医方得始终

2019-09-19 21:3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他,出身贫寒,得遇名师,而今门下挑李芬芳;他,寒窗苦读,终成大器,而今心系病患疾苦。

【人物简介】

黎洪棉,男,医学博士、博士后,汉族,广西昭平人。现任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学科带头人,科研科科长、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管理办公室主任、整形外科副主任。中山大学和广西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第四批南宁市特聘专家,第九批南宁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14年南宁市政府引进的紧缺适用高层次人才。国家科技专家库评审成员,国家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重大专项评审专家,广西科技计划重大专项评审专家,国际整形重建与美容外科学会会员等。

▲黎洪棉应邀参加“第四届全国脂肪医学大会”

盛夏8月,刚从遵义出差回来的黎洪棉顾不上歇息,又急匆匆地进入工作状态。20多年来,尽管生活的城市变了又变,工作单位也换了几家,但从实验室到住院病房的路从未改变,手中的手术刀和实验器材也从未改变。

“我一边进行临床医疗工作,一边专攻干细胞再生医学研究。”黎洪棉语气沉定,这样描述着自己的工作情况。医疗科研是他的工作重心之一,那里不仅有他矢志奋斗、攀登整形修复医学巅峰的梦想,更有他坚定不移为患者减轻伤痛的医者情怀。

黎洪棉是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科研科科长、干细胞临床研究办公室主任,专注医学研究20余年。他在国内率先实现了基于高纯度脂肪基质血管成分胶的皮肤组织修复再生技术创新与临床应用。该技术在国内外同类技术中均处于领先水平,临床实用性强,得到国内外同行的肯定。

由他领衔的研究团队创新性提出基于高纯度脂肪干细胞胶的皮肤软组织再生治疗策略,解决了皮肤软组织损伤修复过程中的“种子”(细胞)和“营养”(细胞因子)两大关键技术问题,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显著地提高了创面愈合质量、减少并发症、大大缩短患者住院周期,减轻了患者身心痛苦和经济负担。

“性格决定命运,知识改变了我的人生”

“我的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农村,祖上没有几个孩子可以读书。”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由于兄弟姐妹众多,家境贫困,黎洪棉从小便承担着生活重担。父亲教育他:“你如果不想一辈子跟着牛屁股,就得好好读书。”

黎洪棉心里明白,要想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状态,穷人家的孩子只能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在成长的历程中,发奋图强、用心读书便是他真实的写照。

上初中时,离家较远,别的孩子都有自行车骑,而黎洪棉每天只能坐“11路公交车”(注:步行的戏称)不断地来回奔波;老师组织的自发晚自习,很多同学不愿来,但他想多学点,寒暑不辍,风雨无阻,点着油灯去上晚自习。

1990年,黎洪棉凭借优异的成绩,获得保送到广西大学林学院就读的资格,但这个专业不是他理想的方向,他果断地放弃了保送机会。上天似乎在跟黎洪棉开玩笑,他竟然连大专都没考上。黎洪棉不服输、不认命,他选择复读。

来年8月,来自广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的录取通知着实让他欣喜兴奋了很长一段时间,因为这一纸通知开启了黎洪棉一直努力追寻的治病救人之路。

医学是一个知识很广泛的科学领域,临床医学只是冰山一角。黎洪棉是个有韧劲的行动派,只要认定的事,就会一股脑儿地去干。他对知识的渴求总带着一股冲劲,只要进了门,就要一直走下去,不管前面的路有多艰难。

2002年,在经历三次考研后,黎洪棉如愿考上广西医科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师从梁自乾教授,专攻烧伤整形外科。“只要有机会,我就想多读些书,多学点知识。”黎洪棉简单直白地表达他对专业追求的那份痴心。

天道酬勤,2005年,他又做到了,考上了南方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继续在整形外科这个领域上刻苦钻研。对黎洪棉而言,读博的经历可谓是“痛并快乐着”。

▲黎洪棉(右二)读博的学校—南方医科大学(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

为了读博,黎洪棉够狠,他辞去了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工作的“金饭碗”;很艰苦,妻子辞去工作在家带娃,家里两个顶梁柱都没了经济收入,生活的重担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有勇气,他竟然卖掉了带给家人安全生活的房子。

为什么黎洪棉会那么冒险,难道他不怕吗?

黎洪棉也怕过,但为了追求理想,他敢去搏。“我去了广西人社厅申请失业补助,办证的人还笑我研究生毕业还领失业金。”生活并没有击垮黎洪棉,反而激励着他要坚定前行,想做的事情才会成功。

2008年博士毕业后,黎洪棉就职于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当时,该医院设立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南方医科大学联合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他内心又不安分了起来。因为机会难得,他一边在该医院工作,一边攻读博士后,等于同时做两份专职工作,继续在博士阶段从事的整形外科干细胞再生医学方向上深造。

践行自己内心想法的人,虽然生活多了一份辛苦,但人生增添了一份潇洒的魅力。

“在坚持的道路上,幸福总会不期而遇”

干细胞又称为“万用细胞”。它具有和多向分化潜能,是形成人体各种的原始细胞。再生医学是通过研究机体的正常组织特征与功能、创伤修复与再生机制及干细胞分化机理,寻找有效的生物治疗方法,促进机体自我修复与再生,或构建新的组织与器官,以改善或恢复损伤组织和器官的功能的科学。通过实验证明,人体亚全能干细胞能够诱导分化为各种组织细胞,通过移植给受者参与组织的再生与修复,为恶性血液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肝功能衰竭多种严重疾病拓展了新的治疗途径。干细胞可用于许多疾病或损伤的治疗。

正是干细胞对人体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所以“干细胞研究”是国内外医学专家经久不衰的课题。

二十一世纪初,美国科学家发现脂肪中含有大量的间质干细胞,其具有体外增殖及多向分化的潜力,能运用于组织与器官的再生与修复,具有较大的医学价值。

“相对于骨髓干细胞移植,脂肪干细胞免疫性很低,安全性高,不管用来治疗什么病,基本上都没有排斥,而且可用于异体。”

“在研究干细胞过程中,我确实吃了不少苦。刚开始养细胞的时候,我养了几个月都养不活,总是反反复复出现细胞被细菌污染、停止生长等各种问题,眼瞅着班里的其他同学都养出细胞来了,我当时非常着急。”黎洪棉回忆当时的情况,神情凝重,语气急促,给人一种紧张感。

▲在干细胞制备实验室里“全副武装”的黎洪棉(中)与团队成员

“要在失败的基础上,不断反思存在的不足,总结经验。”黎洪棉思考着。"只要在保持无菌操作的前提下,避免污染,细胞还是很好养的。”黎洪棉表情专注,语气轻松,那分明是对科研工作的自信。

“跟着黎博士一起从事干细胞研究,我能感受到黎博士对科研工作兢兢业业的态度,让人受益匪浅。”团队的张博士讲述道。

在培养干细胞的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你想过放弃吗?

“我所从事的工作是一件治疗效果1加1大于2的事情,每当给长期卧床、皮肤溃烂的患者做完手术,看到他们像正常人一样健康地生活着,我感到很欣慰。”从事这样高难度的科研工作对黎洪棉来说,确实有压力,但能让更多的患者受益,是黎洪棉最大的心愿。“作为一个高级知识分子,我有责任把新技术带到临床上。”

南方医科大学是国内第一家从事脂肪干细胞研究的高校,在其影响下很多高校也开始介入研究这个专业。此时,黎洪棉在南方医科大学读博,于是便有了前面提到的他与脂肪干细胞研究的情缘。

在美好的年龄遇见自己喜欢做的事,黎洪棉是幸福的。一是他在自己喜欢的领域,能够师从国内外整形美容界享有极高影响力和知名度的高建华教授和柳大烈教授,指引他攀登科学高峰。二是他能够学以致用,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新技术运用到临床上,治疗那些面容毁损、四肢缺陷畸形和长期卧床引起皮肤溃烂的患者,修复效果良好。黎洪棉把生命注入了这份事业,默默奉献,乐此不疲。

“近年来,脂肪干细胞不管在国内还是国际,运用得如火如荼。从年轻人身上提取干细胞活力最好,给患者使用的话,运用范围很广。我们准备建一个大型脂肪干细胞库。”黎洪棉已经把目光投向了未来。

学有所成,心忆桑梓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博爱医院,规模较大,综合实力较强,发展前景良好,黎洪棉在这里工作期间是学科带头人。“薪资优厚,工作环境良好,视野开阔,不仅很好体现了医生的价值,而且在那做医生很有成就感。”黎洪棉提到,在广东工作虽然在物质上和价值上得到满足,但心里头总觉得缺少某种东西,空洞洞的,不够踏实,一时难以言明。

“在那边毕竟是异乡,我总感觉没有归属感,工作上的成就感也不那么强烈。”2014年,南宁市政府引进紧缺适用高层次人才的消息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传到了黎洪棉的耳朵里,有一种魔力吸引着他。妻子的大力支持更坚定了黎洪棉归乡的念头。

“我应该为家乡做点事儿。”2014年9月,黎洪棉以“南宁市政府紧缺适用高层次人才”身份回到了家乡,在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从事临床医疗和科学研究工作。在熟悉的土地上,在亲切的乡音里,在温暖的空气中,黎洪棉找到了内心深处的那份归属感。

“回来以后,不仅得到了政府的认可,也得到了医院在资金、人才团队等方面的大力支持,我很感动。”黎洪棉的语气中充满感恩之情,“我很庆幸回来以后填补了广西在脂肪干细胞再生医学这方面的空白。”

▲黎洪棉(后排左六)带领团队参加2017年广西南宁—北美中华医学会转化医学学术研讨会

在科学研究方面,黎洪棉一直致力于细胞移植、组织工程、再生医学及生物转化医学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工作。目前,黎洪棉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广西科技计划项目2项、南宁市级科研课题4项……

“我想利用广西现有的科技平台,带领我的科研团队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把脂肪干细胞研究推向深入,让这项研究成果发挥出更好的疗效,针对体表器官畸形重建、皮肤软组织缺损、自身免疫性皮肤疾病及糖尿病皮肤软组织并发症等不同病种,提供更加优化的治疗方案。”对于家乡医学的发展,黎洪棉有着自己明确的目标。

“辛劳采得山中药,克奋医活世上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干细胞慢慢衰老。因此,很多爱美的女士喜欢通过移植干细胞来保持容颜。其中,从脂肪提取干细胞这项技术因为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所以它运用得最火热的是抗衰老、年轻化。

“我的专业是干细胞再生医学,不是简单的做美容外科手术。‘美’只是其中一个方向,还可以运用到四肢软组织缺陷畸形,车祸、外伤、肿瘤切除、感染等造成的五官、肢体缺损,或病人长期卧床导致皮肤溃烂等病症。”黎洪棉向记者科普所从事的研究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

你作为整形外科研究领域的专家,完全有能力获得更多经济利益,为什么选择经济效益低的研究方向呢?

“通过优化脂肪干细胞的生物学业功能,运用到临床上,让它应用在不同的病种,在病人身上达到修复再生的目的,让更多的患者受益,这是我们团队从事干细胞研究的初心,也是最重要的目的。”黎洪棉态度坚决,不容否定,不容置疑。

▲黎洪棉(左五)的干细胞创新研究团队

“如果没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我走不到今天,更不用提能够对社会、医院、对患者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黎洪棉是这种信念的受益者,在交流中,他反复提及。

正是,有着这样坚定的理想信念,激励着黎洪棉在医学道路上不为利益驱动,坚守方向,矢志不渝,为患者治愈着一个又一个伤口,温暖着患者因病痛而绝望的心。

“我的研究成果中,能够治愈90岁老人的褥疮,这个认知在国内外同行里面是具有颠覆性的。”在众多被治愈的皮肤组织难愈性创面的患者中,年龄最大的是90岁,还有86岁脑梗塞、自我修复能力差的,79岁患严重贫血低蛋白血症的患者,65岁多处骨头裸露的,54岁患褥疮10年、家人都想放弃治疗的……

▲黎洪棉(左二)带领团队为患者手术

“这项研究涉及多学科合作、多学科融合,才能用在不同的病种、不同的专业领域,为病人提供更好的诊疗方案。”黎洪棉要把这项技术运用到更多的临床治疗上,道路可能还很长。

就算道路再荆棘,阻力再大,勇者从不停止对目标的追求。“基于目前脂肪组织干细胞的提取,应用范围那么广、再生能力那么好,我们要通过不同学科互相进行合作交流,让这个技术深入到其他学科,跟其他学科一起配合,致力于治合更多的疾病。”这就是黎洪棉对科研所持有的坚定态度,如此沉稳。

为了推动广西脂肪干细胞再生医学的发展,让更多医生掌握此项技术,他在广西部分地区已开展了多期技术推广、学术交流以及继续教育项目。

“不忘初心”,黎洪棉有感而发,聊起在遵义参加“不忘初心、践行健康中国战略”主题党性教育培训活动的心得,他提到,他的思想得到再次升华,他要遵循自己的初衷,利用自己的技术,为更多的患者疗伤止痛。

TIPS:主要科研成果及荣誉

在临床医疗工作方面,黎洪棉从事整形修复外科、医疗美容外科临床工作二十多年,擅长体表组织器官修复与重建、头面部软组织畸形矫正、面部年轻化治疗、形体雕塑、外科皮瓣移植、乳癌术后乳房重建等,造诣较高,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手术技巧,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可。

在科学研究方面,黎洪棉一直致力于干细胞移植、组织工程、再生医学及生物转化医学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工作。曾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5项,获受理国家发明专利4项;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广西科技计划项目2项、市级科研课题4项;以第一完成人荣获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市厅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1项、三等奖2项。

黎洪棉先后荣获了2008年度“广东省南粤优秀博士研究生”、2009年度“广东省中山市博士后先进个人”、2012年度“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分会十佳优秀医师”、2016年“广西医科大学先进教育工作者”、2016年“第四批南宁市特聘专家”、2017年“第九批南宁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18年“首届广西创新争先奖”和2018年南宁市创新创业“邕江计划”领军人才称号。他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发表学术研究论文90余篇,其中SCI收录11篇。

来源:科普中央厨房 | 北京科技报

编辑:潘凌 郑柯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更多精彩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