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陈吉宁:去年以来北京共有3500多名人才办理引进落户手续
发布会现场。 国新网 图
“北京最大的优势,就是人才的优势和科技的优势。”9月19日上午,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吉宁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省(区、市)系列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称。
据国新网消息,陈吉宁在回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关于北京如何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提问时表示,北京把科技创新工作作为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主要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创新制度的建设,二是创新生态建设,三是创新文化的建设。
据陈吉宁介绍,在创新制度方面,北京围绕科研管理、绩效评价、科技成果权益、长期资本支持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制度突破,这都是解决科技创新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目的就是要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出台了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28条,给予科研人员更多的宽容和信任,让科研经费既要花好,也要好花。北京组建了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脑科学与类脑科学研究中心等多个新型研发机构,通过这些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来解决科研的组织管理形式,形成长期稳定的支持和开放灵活的用人机制。北京还特别建立了规模为300亿元的科技创新母基金,带动和吸引社会投资,可以放大到1000-1500亿元,这个基金最重要的特色是它的资金投入期限可以是10-15年,这是投资最长的创新基金了。通过这个母基金的建立,就是要解决耐心资本和长期资本不足的问题,鼓励创新主体开展硬科技、深科技的长期持续创新。
最近,北京正在加快研究推动修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这是个地方的立法,希望以法律的形式,对科技成果的权属、转化收益分配、勤勉尽职免责等作出明确规定,核心是要解决科技成果的产权问题。科技成果产权由过去的国家单位拥有转化为科技人员可以个人拥有,国家可以参与分配,但是产权可以是个人的。
陈吉宁提到,有的科学家跟他说,如果这个条例出台的话,将实现他们盼望已久的“自己生的孩子可以自主培养成人了”。
在创新生态方面,北京主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强化空间生态布局,就是要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在有限的空间内高强度集聚,使这些创新主体之间发生化学变化。重点是抓好“三城一区”的建设,三城是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一区是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二是强化产业链生态建设,主要以核心企业、底层技术和公共创新平台为依托,通过加强配套条件的建设,形成产业链创新要素集聚,推动产业之间相互支撑和协同创新。2017年北京发布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等10个高精尖产业发展指导意见,也制定了相应的财政、土地、人才等配套政策。比如说土地政策,全面推行产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实行土地弹性年期出让、先租后让,产业用地只能用在产业,创新用地只能用在创新,支持建设标准厂房出租给企业,这样既大幅度降低企业用地成本,也防止囤地炒地。比如在人才政策方面,北京围绕创新链,大幅度拓宽了人才的宽度,不仅关注科学家,而且把创业的投资者、工程师、知识产权律师、产品经理都纳入到创新人才体系中来予以支持。2018年以来,共有3500多名人才办理了引进落户手续。同时,北京也高度关注解决人才的高度问题,重点引进和培养一批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行业领军人才。最近,市里又专门拿出3000多套人才专家公寓予以支持。
陈吉宁特别提到,当前人类面临很多全球性的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需要各国科学家共同努力,加大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北京也诚挚地欢迎世界各国科学家和创业者来京发展,并将提供更加便利的科研和生活条件。
而在创新文化方面,北京大力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工作,设立知识产权法院,依法惩治侵害知识产权行为,显著提高知识产权侵权违法成本。最近北京面向中小微企业特别建立了知识产权保险制度,提高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和水平。另外,北京也加大了对科技型小微企业“雪中送炭”的力度,设立100亿元的融资担保基金,通过天使投资、投贷联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多种方式,来完善对科技型、创新型企业的金融服务。
最近,北京制定实施了加快应用场景建设方案,依托城市治理、政务服务,以及冬奥会、世园会、大兴国际机场等重大活动重点工程,发布首批十项重大应用场景建设项目,总投资超过30亿元;同时,每年面向中关村创新主体征集一批新的应用场景。北京也特别注重加强创新教育,提高市民的创新意识,让尊重知识、尊重创新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
陈吉宁强调,通过不断地完善创新制度、优化创新生态、倡导创新文化,我们有信心、有条件、也有能力把北京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