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风从海上来”:中国非遗传承与现代设计亮相丹麦

澎湃新闻记者 杨宝宝
2019-09-19 09:58
文化课 >
字号

9月13日,“风从海上来—非遗传承与现代设计作品展” 在丹麦国家历史博物馆开幕。

“风从海上来”展在丹麦国家历史博物馆开幕

展览收录了上海美术学院师生在传统手工艺方面的实践探索,也记录着近年来中国非遗传承人与高校设计师牵手合作的创新作品。展品涉及中国染织绣、竹艺、木雕、剪纸、陶瓷、金属锻造等60余件作品,采用的传统工艺来自中国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四川省等地区。

展览现场

展览在颇具历史的丹麦国家历史博物馆举办,占据了3个临时展厅,开幕当天,有不少喜爱中国文化的丹麦当地观众预约前来参加开幕式。由于是丹麦著名景点,亦有许多参观博物馆的中国游客感观看了这场颇具惊喜的临展。

此次展览由上海美术学院与丹麦国家历史博物馆合作举办,围绕“平静的海”、“温暖的海”、“波澜的海”三种意境展开,展现了中国传统手工艺在新时代下焕发的生机与活力,以及上海美院在传统工艺和现代设计方面的创作成果。

丹麦观众在观看展览

非遗“牵手”现代设计,跨界作品成展览重点

“风从海上来” 是上海美术学院推出的系列展览活动,目的在于推动国际艺术文化的交流。2018年以来,“风从海上来”以东方故事与海派文化为基础,分阶段地把造型艺术、设计艺术、实验艺术和传统手工艺等教学与创作成果带上国际舞台。展览已经在埃及开罗、比利时布鲁塞尔、德国柏林成功举办。

此次,“风从海上来”展移师丹麦,“是第一次加入传统手工艺和现代设计这块内容。”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运营总监章莉莉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与此前展览以美院师生的绘画艺术为主不同,此次非遗传承人和设计师合作的跨界作品,成了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

“甜甜圈”般色彩艳丽的大竹灯是东阳竹编非遗传承人何红兵牵手两位荷兰设计师制作而成,设计师将简约的现代设计与传统竹编工艺结合,形成现代艺术家居环境中的灯具系列,让竹编之美走进日常生活;蓝牙音箱系列中,设计师创新地将国家级非遗梁平竹帘作为音箱网罩,画上国画艺术家的画作,既优雅美观,又给予声音充足的呼吸性与穿透力,集美观与实用于一身;礼服系列“千里江山图”选择以传统手工艺缂丝表现北宋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以局部重峦叠嶂的山石为主要设计元素,再现王希孟画卷里绚丽精细的青山绿水,让人由物及画,一睹其山势绵亘、水天一色的浩森气象……

从家居设计到箱包、首饰,再到礼服、茶具……非遗传承人和设计师的“跨界”牵手,已经融合进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这样的融合,已经进行了4年左右。

2015年起,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共同启动实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研培计划”。该项计划以传统工艺为重点,通过组织非遗传承人群到高校学习,帮助传承人群“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促进非遗的可持续发展。

上海大学是最早参与研培计划的高校之一,4年间,上海大学借助美术学院的学术设计基础和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的平台,在研培计划中促成“非遗”传承人与国内外设计师合作,让传统非遗与现代设计“跨界”结合,设计出了许多符合城市现代生活审美趣味的作品。在合作的过程中,非遗传承人也开拓了眼界,对设计有了全新意识。

大竹灯和“千里江山图”礼服

通过设计引发对非遗保护以及文化发展的思考

“这次的作品,除了传承人和设计师合作的部分,还有上海美术学院手工艺、设计方面老师的作品,包含了他们这几年在传统手工艺设计和制作方面的探索。”章莉莉介绍,此次展览中,几件亮眼的新展品由上海美术学院的老师创作,为展览增加了学院层面的探讨。

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陈青的系列作品《陈酿》采用椴木薄板镂刻而成。作品取材于中国古朴的民间剪纸之造型元素,以线条化手法进行描绘,采用镂空形式加以呈现,是向剪纸艺术的致敬之作。56个小件都是基于一个剪纸原型的造型演绎,在酒瓶的轮廓中适形,表达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所拥有的绵延悠长、味韵纯厚之意。

《陈酿》陈青

“‘陈酿’,就是要把传统的、老的东西变成新的东西,这也是跟我们非遗传承息息相关的一个理念。”章莉莉说。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教授董春欣则与潮州木雕非遗传承人陈树典合作,用传统非遗技艺表现了十分当代的主题。他的装置作品《源》通过非遗木刻与水晶玻璃雕刻相结合的展现方式,分别展现已经消失的寒武纪远古生物以及现生的动物形象。

《源》董春欣、陈树典

董春欣一直是为上海自然博物馆画科学绘画的导师,创作了大量的科学绘画。这次的作品融合了科学、艺术和手工艺,是结合他自己研究背景,所做的一次全新艺术探索。”章莉莉介绍。外貌相似的物种之间是否有联系已经难以考证,但保护生物多样性确是一个不容小觑的问题,关系到人类的未来。文化遗存也是如此,我们正在保护的非遗与过去已经逝去的技艺究竟存在什么样的联系也很难考据,但他们恰是我们文化基因中重要的一环,其存在的多样性将滋养我们的未来。这件作品希望通过通过虚与实、传统与当代之间的反差,引发人们对非遗保护以及文化发展的思考。

据悉,展览将持续到10月6日,期间面向丹麦公众开放。

    责任编辑:梁佳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