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数说|去趟南极不容易,但去旅游的中国人还是越来越多了
近日,自然资源部网站公布了《赴南极长城站旅游活动申请指南(试行)》(下文简称《指南》),首次开放长城站的旅游申请。
《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将此举解读为吸引中国游客前往南极旅游。不过,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董跃教授接受中国之声采访时表示,这是为了控制愈加庞大的中国南极旅游团给长城站带来的压力,因为《指南》首次明确了游客的参观范围和要遵守“自给自足原则”。
无论《指南》是为了吸引更多游客,还是为了明确参观规则,南极这块冰雪覆盖的大陆的确越来越受中国游客的青睐了。
游客量九年涨十倍
南极的旅游季是从当年11月起到次年3月,也就是南极的暖季。国际南极旅游组织协会(IAATO),对南极旅游拥有管理权,也负责统计南极的旅游数据。从2017年起,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南极旅游第二大客源国。
根据IAATO的统计,在2018年的南极旅游季中,中国赴南极旅游人数达到了8149人次;而2010年时,这一数字仅为806人次。另外,IAATO只披露游客数较多的国家,除了中国,被单拎出来的都是欧美国家。
虽然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末,智利和阿根廷就用海军运输船推出了南极游项目,但直到2005年,南极游才登陆中国市场。这一年,南极游出现在了北京的旅行社,价格是97000元,而当年北京商品住宅期房的平均价格为每平米6776元。随后,上海也推出了南极游项目,标价78888元。不过,这两个旅游项目因为报名人数不足等原因被取消。直到2007年,中国才有了第一条官方认可且成行的南极旅游线路。不过,中国很快就展现出了巨大的市场潜力,从刚开通时的不足百人,到如今一年有八千多人。按现有的增长趋势,到2022年的南极旅游季,中国去南极的游客数量可能会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南极游客源国。
去一趟南极要多少钱?
目前,每年暖季去南极旅游的人次已超过五万,但要去玩一趟并不容易,因为它真的不便宜。而报价之所以从5万元到50万元不等,差异主要在交通工具。南极游的费用主要由机票、船票和住宿这三块构成,其中前两者是大头。
绝大部分南极游的行程都超过15天。以经典的南极半岛路线为例,游客首先要飞到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市,由于国内没有直飞航班,需要转机2到3次,然后再飞到世界最南的城市乌斯怀亚,最后坐邮轮前往南极半岛。在前往南极半岛的途中,邮轮要花两天时间穿过德雷克海峡。那里位于西风带,风大浪急,船经过时有如海上过山车,对于大部分乘客而言十分难熬。
但也有游客选择先直接乘坐飞机到达南极半岛,再乘船游玩,免去了晕船之苦,只不过这样的价格更加高昂。到达南极半岛后,游客会在南极半岛游玩4-5天左右,然后再花5天左右的时间回到国内。
南极游客里,有两成不曾登陆南极大陆
除了要坐很多趟飞机外,去南极的船票也很紧俏,这主要和环保有关。从上千人的大邮轮,到几个人的小船,所有涉及南极游的船只都必须经过IAATO的审批,且只有得到许可后才能进入南极。目前,在IAATO的网站上,审批通过的大小船只仅为85艘。这使得旅游公司需要提前一年多预订船票,价格也很难平易近人。
另外,即便是花了大价钱,你可能也没法在南极大陆踩上一脚。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船只都能在南极靠岸。根据IAATO规定,南极每个登陆点一次仅允许不超过100人登陆,且每天只允许两艘船停靠。载客200人的C1级邮轮每天能登陆2次,而能载客500人的C2级邮轮每天只有1次机会,至于载客数超过500人的CR级邮轮,则被禁止靠岸。
根据IAATO的统计,2018年的旅游季,在赴南极旅游的55489人次中,有10889人次只是巡游没有登陆,占比接近20%。长城站,中国游客的热门打卡点
在国内旅行社推出的各种南极游路线中,不少都将南极长城站列为景点之一。目前,中国在南极洲有4个科考站——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还有1个罗斯海新站正在建设中。而这次之所以只有长城站开放旅游,主要是因为游客几乎到不了其他几个科考站。
根据IAATO的规定,游客可以登陆的岛屿基本集中在靠近南美洲的南设得兰群岛和南极半岛。其中,南设得兰群岛有乔治王岛、利文斯顿岛等许多知名岛屿,长城站就设在乔治王岛。近年来,长城站几乎成了中国游客必到的“景点”。根据IAATO发布的数据,2018年的南极旅游季,长城站共接待了8370人次的游客。
在IAATO发布的旅游指南中,对南极旅游活动的经营者和组织者提出了6点义务,其中第5点就是要求其尊重科考行为。在现有条件下,人类在南极开展的最主要活动就是科学考察,这是人类今后进一步利用和保护南极的基础。这也是为何IAATO对邮轮登陆南极的批准如此严格,大量游人涌入南极,将对这里的生态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