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周杰伦×阿信:华语乐坛的一次“王见王”
1.
周杰伦9月16日发布的新歌《说好不哭》,说是华语乐坛近十年来最轰动的一次新作品发表也不为过。除了朋友圈的集体刷屏之外,QQ音乐也第一次因为过多用户涌入而产生了服务器卡顿。
周杰伦和五月天同为一代人的青春,能在同一首歌内有交集,已经足够让歌迷觉得庆幸。
2.
在出道之前,周杰伦和阿信在中学时期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
周杰伦没有通过中考考上普通高中,而是因为擅长钢琴被淡江中学音乐班录取,高中毕业之后他两次报考台北大学音乐系,都没有被录取。我们无法推测周杰伦是否对自己没上大学这件事有所介怀,只是后来他有很多次在节目中或演唱会的VCR里听他讲述自己的经历时,总会提起自己没有念大学的往事。
阿信(陈信宏)和周杰伦是难兄难弟,虽然他参加了高考,但数学只考了五分——还是蒙的。除此之外,他的英文成绩也很烂。后来就读于并不出众的实践大学室内设计学系。
但用世俗标准来看没那么成功的生活经历反而成了两个人创作的养料,尤其是对于胜负欲极强的这两个人来说,生活中的种种不甘心都让他们的作品赢得了听众们的共情。
1997年,周杰伦结识了“贵人”吴宗宪1997年,周杰伦在母亲的鼓励下参加选秀《超级新人王》,他谱曲的《梦有翅膀》被台湾综艺天王吴宗宪关注到,签入阿尔发音乐公司成为音乐助理。
1997年3月29日,五月天第一次登台演唱,宣布成军也是1997年,五月天在台北七号公园(现大安森林公园)第一次登台演唱,为了防止乐器被偷走,阿信前一晚在公园里看了一晚上乐器。
还好,在那个华语乐坛新旧交替的年代,命运从来不会亏待任何一位努力的天才。
3.
周杰伦和五月天都在20世纪末出道。
那是华语乐坛最后一次全面辉煌,而五月天和周杰伦在后来成为巨星的艺人们扎堆出道的彼时,也是最夺目的新人,周杰伦的《Jay》和五月天的《第一张创作专辑》在台湾本土都达到了30万张销量,直逼老牌天王天后。
两个人那时为了宣传都不得不上很多综艺,参加很多访谈,回答的问题也都千篇一律。娱乐圈的初生牛犊显然对高强度的曝光和私人生活的暴露都很不满。
周杰伦后来在《四面楚歌》里写“加油咬着苹果的狗,虽然不是我的对手,还是可以成为我的狗”。
陈信宏也在《成名在望》里表达过类似的不满:“一遍又一遍的采访和攻防,一双又一双的目光 像监狱和高墙,墙里的风光是不是 如当初想象”。
当然,这都是二人成名已久之后的故事了,对于当时的两个人来说,穿着黑背心戴着棒球帽,或是留着学生气十足的寸头一个一个跑电台才是他们生活的常态。
而从歌词里也足以看出,两人的性格一个外放,一个内收。
4.
命运并没有对两位天才太残忍。不管是五月天还是周杰伦,星途都很平顺。
但两个人也都遇到过职业生涯的危机。
2001年,阿信本人和玛莎、怪兽因为兵役,五月天不得不暂时休团,而石头和冠佑也远赴海外游学。对于一个摇滚乐队来说,这是致命性的——谁都不清楚两年之后这个团队还能否重聚。
2003年的金曲奖,周杰伦凭借前一年的专辑《八度空间》入围五项重量级奖项,最后出人意料地颗粒无收。
颁奖礼当天,周杰伦带来妈妈和外婆一起来到现场,跟着一起鼓掌,祝贺,却目睹自己与所有奖项失之交臂。
两个人也都在2003年的夏天打了一场漂亮的反击战——7月31日,周杰伦发行了前无古人,以后大概也无来者的《叶惠美》,这也许是华语流行乐坛21世纪最重要的一张专辑;2003年8月16日,五月天在台北市立体育场举行《天空之城 复出演唱会》,用四万人的齐声高呼证明了五月天无可匹敌的动员能力。
2003年,五月天举行《天空之城 复出演唱会》5.
年过不惑之后,周杰伦和阿信其实早已经不需要再去证明什么了——奖项,口碑,人气,代表作,商业成绩,都是后辈男歌手和乐队难以望其项背的存在。
两个人也不可避免地进入到了创作瓶颈期,最明显的是出新专辑的频率大大降低。
但更长的创作周期并没有带来更高的音乐质量,尽管你可以说周杰伦仍在力图求新求变,五月天曲风不忘初心,然而两位中年人的确没有在作品的深度上继续挖掘,甚至更多时候你会觉得他们乐于守成。
但另一方面,本可以吃情怀就能赚得盆满钵满的他们还能够出新歌,在华语乐坛已算得上是良心。
周杰伦谈此次与阿信的合作而老牌天王们之所以可以有各种活久见的合作,也是因为即便他们作品水准有所下滑,但依旧具有不可替代性,不需要将对方看作是自己的竞品——这也是流量们彼此之间忌讳同时在通稿中出现,合作也很少的原因。
阿信谈此次与周杰伦的合作对于偶像来说,商品属性更强,很容易便会被竞品替代。而林俊杰、周杰伦与五月天,并不担心自己的歌迷“爬墙”成为其他歌手的拥趸,哪怕是巅峰时期,他们也丝毫不会担心自己成为流水线上的商品。
而阿信和周杰伦的这次王见王也证明了,流量逻辑并非颠扑不破,真正撑起一首歌的始终不是粉丝去控评编配如何超前、曲风如何前卫。
当然,很让人遗憾的是,即便是周杰伦发表新作品的频率大大降低,这次《说好不哭》的质量也难说差强人意。六百多万的销量没有超越一些流量的顶峰,能够扛起乐坛大旗的后辈也依然没有出现。他们同样也见证了,华语乐坛的青黄不接。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