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美丽中国先锋榜⑲ | 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乡:趟出一条“生态扶贫”的路子
过去,受特殊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发育程度制约,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独龙族靠“轮歇烧荒、刀耕火种、广种薄收”等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导致“树越砍越少,山越烧越秃”,生活也一直在“贫困线”上挣扎。截至2011年,人均纯收入仅为1255元。
穷则思变,变则思通。当地党委政府深深意识到,实现稳定脱贫、全面小康还得“靠山吃山、依林致富”。2018年底,独龙江乡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
保护优先:三管齐下,制定符合实际的相关法规措施
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与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后,独龙江乡开始从“以开发为主”转变为“以保护为主”。这对于独龙江来说,既是生产方式的大变革,也是思想观念的大跨越。
面对大变革、大跨越,当地党委政府“三管齐下”。
立规矩,推进良法善治。2013年1月,独龙江乡人代会审议通过了《独龙江乡规民约》。其中对乱砍滥伐、偷捕盗猎、私挖野生药材等行为,明确了具体处罚的办法和给予举报者一定额度奖励的规定。2016年5月,通过了《独龙江保护管理条例》,推动了独龙江生态环境保护法制化进程。
定规划,明确生态修复方向。着手编制《独龙江生态保护规划》,科学描述独龙江“让子孙后代遥望星空,看见青山、闻到花香”的美好愿景。
常抓长抓宣传教育。开展“保护生态,建设美好家园”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深入人心,化作每一个独龙族同胞的自觉行动。
生态补偿:实现群众“保护中增收、增收中保护”
积极推进退耕还林,改善生态环境和解决群众温饱、增收问题。2001年~2004年,独龙江乡实施退耕还林7000亩,总投资1932万元,粮食折现1617万元,全乡827户3722人得到了资金和粮食补助,既改善了环境,又基本解决了温饱的问题。
2017年,贡山县林草局利用独龙江乡2014年和2015年巩固退耕还林结余资金购买草果苗253784株,发放给最适宜种植草果的巴坡、孔当和马库三个村委会,共种植3172亩。
2018年底,仅草果一年收入,三个村委会户均就达2.5万元以上,逐步有了稳定增收的支柱产业。
选聘生态护林员,构建“网格化”管护机制成效显著。2017年底贡山县林草局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利用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工程资金使当地有劳动能力的部分贫困人口转为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的要求,指导独龙江乡开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选聘工作,共选聘195名生态护林员,加上原有其他各类护林员,目前全乡共有313名护林员。
成立生态扶贫合作社,带动合作社员通过参与生态项目建设实现就近劳务收入。独龙江乡建绿保林生态扶贫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8年12月27日,20名社员均由护林员组成。
据合作社负责人介绍,他们承接的森林抚育面积共有7247亩,2019年一季度,合作社员通过参与森林抚育项目建设获得劳务性收入182340元,人均近1万元。
以电代柴,帮助独龙族群众改变砍伐薪柴的传统生活方式。独龙族群众生产生活都离不开火塘,据调查,原独龙族群众每户年均使用薪柴6立方米左右。
2015年,云南省原林业厅安排200万元资金实施独龙江整乡“以电代柴”项目,免费给全乡1136户农户发放电磁炉、电饭煲、多功能电炖锅、取暖器、电热水壶等电炊具。2018年对全乡6个村委会26个安置点41个村民小组1232户免费发放11件套电器炊具,实现了全乡电器炊具发放全覆盖。
经评估,使用电器炊具后每户年均节约薪柴3立方米,占年均每户薪柴消耗量的46.20%;全乡每年可减少薪柴3408立方米,相当于保护中幼林852亩,折合标煤1946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282吨,有效改善了独龙江的生态环境。
立足实际:确定以草果为主的林下特色产业
独龙江林业资源丰富,发展林产业大有可为。但发展何种林产业?
当地党委通过“纵向走访+横向比对”工作方法积极探索出路,确定发展草果产业。草果是豆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温暖湿润气候,适宜在林下或溪边湿润处种植,是药食两用中药材大宗品种之一。
通过“纵向走访”了解到,20世纪80年代,农技员曾用马帮驮进独龙江乡两筐草果苗,后调查核实其中7棵幼苗被巴坡村委会木兰当小组一户木姓人家给种活了。小小的“草果树”,让人们看到了独龙江产业兴旺的曙光。
2007年曾担任过贡山县县长,时任怒江傈傈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独龙族干部高德荣“老县长”,念兹在兹,他把办公室搬到了独龙江乡,在乡政府附近一片叫“斯达”的原始森林下探索草果种植,2011年实现部分挂果。
独龙江乡周边茨开镇、普拉底乡早在2004年就开始种植草果,2007年10月挂果赚钱。
通过“横向比对”分析,独龙江乡的自然气候条件适宜草果种植,且在不砍树的前提下,整乡6个村中有5个村都适合林下草果种植。同时,对草果市场进行分析,2007年~2011年,贡山县一市斤鲜草果平均价格都在3.5元左右,而一市斤鲜草果只要不低于2元,种植户就稳赚不赔。
2011年底,斯达草果基地面积达40亩,也成了独龙族群众学习草果种植技术的培训基地,截至2014年底累计培训5000余人次。
2017年,独龙江乡招商引资建成了规模48吨草果烘干厂,争取全面实现全乡草果就地收购、就地粗加工、统一外售,建立产、供、销一体化产业链,促进独龙江乡草果品牌的树立。
截至2018年底,全乡6个村委会中有5个村的群众户户种草果、人人有收入,草果面积达6.8万亩,产量达1004吨,产值约743万元,草果种植户仅草果一项人均纯收入就达3000元以上。
紧扣生态:发展林、农、牧、游“复合”经营模式
独龙江乡6个村委会,仅有最北边的迪政当村不适宜种植草果。迪政当村海拔太高,无霜期短,草果难成活,好在这里有野生的重楼,是云南白药的重要原料,2018年,每公斤干重楼收购价在1200元左右。
2014年,乡党委政府支持迪政当8户党员带头试种重楼。由于草果、重楼生长期较长,草果需要种植4年才开始挂果,重楼需要种植6年才能采收。
如何破解短期经济效益产业缺失的问题?乡党委政府积极探索并推广“林+”生产模式,大大提高了林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过去农户自发放养在村寨附近的独龙鸡、独龙牛,数量有限,且因为缺乏管理,没有很好地发挥致富效应。
现在,在政府的提倡下,这些自发的养殖,开始尝试产业化经营。以牛的养殖为例,从北向南流的独龙江将迪政当村分为“江东”和“江西”两部分,江的两边有一条铁桥连接。
自从安居房政策实施以来,江东的村民都搬到了江西的安居房集中居住了起来,江东就成了精准扶贫项目中的一个牧场。里面除了饲养普通的黄牛,还有独龙江特有的独龙牛。普通黄牛一头只卖两、三千元,而独龙牛可卖到1万元。发现了独龙牛的价值,当地政府开始尝试特色畜禽养殖。
自然放养的独龙牛(作者提供)
截至2018年底,独龙牛、独龙鸡等大小牲畜存栏20285头(只),出栏10600头(只)。
2012年以来,独龙江乡党委政府合理运用扶贫专项资金,采用“奖补”方式鼓励群众自己动手做传统蜂箱,每个空箱补贴100元,共制作1万个空箱。如果招进一箱野生蜂再奖补50元,以此激发群众的养蜂积极性。
2015年~2018年,县农业局结合高原特色贡山蜂养殖项目,免费发放标准蜂箱1825个,积极开展当地蜂种养殖技术示范推广。
截至2018年底,独龙江成功招养独龙蜂4625箱,蜂蜜产量5119.90市斤,按每市斤80元计算,产值约40.96万元。
羊肚菌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和药用菌,市场前景极为广阔,生长周期短,从每年11月开始到次年5月结束,其余时段还可以种植其他经济作物。
独龙江林下人工栽培羊肚菌(作者提供)
2017年底,乡党委政府抓住珠海对口怒江州羊肚菌种植帮扶项目的机遇,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摒弃低效益、低产的玉米等传统作物种植,采用“奖补结合”模式,在有限的耕地上种植或在草果林里套种羊肚菌。
截至2019年上半年,羊肚菌种植面积达663亩,产量到12万市斤,产值400万元以上,带动农户396户1188人。
来源:中国环境报
编辑:周亚楠
更多精彩,请关注中国环境APP
长按识别左边二维码关注我们
苹果版+安卓版
中国环境新闻投稿
zghjxw001@163.com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