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研讨会︱抗战文献数据平台如何服务中学历史教育
中学教学对每个普通公民人生观的形成影响深远,同时也构筑了未来学者们在走入大学进行学术研究前的基本知识图景。如何培育普通民众正确的历史观,并为每个未来的学者在他们中学阶段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拓展认知视野,也是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www.modernhistory.org.cn,下文简称“抗战文献数据平台”)“立足学界、服务社会”理念的一次探索。
今年3月,抗战文献数据平台与天津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正式启动第一届“抗战文献数据平台与中学历史学习”征文活动。至7月截止收稿时,共收到来自全国近三十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993篇来稿。其中,有12篇来稿入围决赛,参与颁奖仪式,被评为一、二、三等奖。8月24日,本次征文活动颁奖仪式暨“抗战文献数据平台与中学历史教育”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学术报告厅举行。这次会议分为两部分。上午,中学生发表自己的论文,并接受与会学者的指导。下午,则是高中历史新课标的制订者、推广者与实践者之间的思想碰撞。
与会师生合影
中学生们的历史认识与思想火花
在入围决赛的文章中,十分突出的是三篇论述抗战中的女性解放与贡献的文章,这当中既有女性作者,又有男性作者,反映出了当今青少年对于现实问题的时代关心。其中,天津市南开中学王朗宁的文章逻辑性强,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被评选为一等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的王馨裕谈到,通过阅读抗战文献数据平台上的史料,深化了自己对于我党领导下的妇女解放事业的认识。天津市第一中学的解家豪谈到,自己在阅读抗战文献数据平台上的《冀中人民抗日斗争文集》(十卷)时,发现了大量女性参与抗战的内容,自己也逐渐认识到抗战为女性解放提供了契机。
由于抗战文献数据平台上传了海量的文献,一些文章则关注了较少为人所注意到的面向,就中学生而言,尤属难为可贵。广东省东莞市高级中学许一芃以抗战文献数据平台上的《敌后抗战的小故事》为中心,介绍敌后军民在抗战中如何扬长避短,并谈到这些抗日故事,同时也是解放战争中对敌斗争的思想资源。他以小见大的视角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也获评一等奖。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蓝添、林楚斌通过研读抗战文献数据平台上有关陕甘宁边区财经战线方面的史料,以抗战期间延安市最大的私营商店“德盛玉京货庄”为中心,折射陕甘宁边区的商业发展历程。他们指出,该商号的发展历程,正是当时爱国商人从单纯的“在商言商”到为抗日与解放事业奉献的缩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的吴昊翔谈到,此前有关新疆与抗战之间关系的研究很少,借助抗战文献数据平台,他才得以阅读到大量有关新疆地区支援抗战前线的史料。这类题目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海鹏、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徐蓝、天津市南开中学校长刘浩、齐鲁师范学院教授齐健及北京教育学院副教授方美玲等评委都对这类以小见大且广泛阅读史料的文章表示了肯定。
研讨会现场
在研究内容以外,参赛文章在其他许多方面也不乏新颖之处。广东省东莞市高级中学梁咏轩的文章,将《国史大纲》与抗战文献数据平台上时人对于抗日前景的认识相对照,受到了与会者的广泛认同。同时,亦有使用抗战文献数据平台上图像、影像史料的。如山东省青岛市第一中学许馨心以平台上的“福尔曼摄影集”为中心,还原敌后抗战军民的战斗、生活场景。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章悦茗以前看过淞沪战役期间,上海南市难民区的组建者法国人饶家驹(Robert Charles Emile Jacquinot de Besange)的相关纪录片,对饶家驹有着一定的认识。但是,直到自己在抗战文献数据平台上阅读到了文字史料与影像史料,才能够将饶家驹的相关事迹撰写成文。徐蓝评委指出,这个题目视角较好,因为就中学生而言,一般会注意到的是德国人拉贝,饶家驹并不令人瞩目,但依旧值得尊敬,值得研究。
获奖学生介绍论文
一部分文章较好地将自己从小听到长辈述说的口碑史料与文字史料相结合。北京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的李奕颖发表的文章即是以她的叔太爷投身抗战的故事为中心,透视了许多有着类似经历的中国人,从幻想当日军铁蹄下的顺民,到思想逐渐觉醒,最终参与到革命队伍中来的过程,反映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的紧密联系。相似的是,安徽省潜山市野寨中学的沈雨涵结合校史、家史,运用口碑史料与实物史料,讲述了国共两党联合抗战的历史场景,进而谈到家国情怀是如何从抗战开始,一代代在家庭内、学校中传承的。
作为全场年龄最小的参赛者,来自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年仅12岁的王君阳受到了大家的瞩目。他说,自己作为一个军事迷,父亲也常常对他讲述我党的革命斗争故事,一直以来对我党领导的敌后抗战、尤其是百团大战十分感兴趣,但却不知从哪里获取更丰富、更真实的相关知识。抗战文献数据平台上线以后,他发现并引述了平台上大量的相关原始史料,这给了他以感性认知上升为理性思考的可能。面对徐蓝评委的提问,王君阳同学沉稳作答,两代人之间的对话引得会场掌声雷动。人民教育出版社综合文科编辑室主任富兵表示,看到这样有研究意识的文章,以及中学生愿意读史料,自己感到十分惊讶与高兴。她同时鼓励王君阳同学继续保有这样的热情与好奇心,在史学的道路上继续钻研。
为了使与会的中学生近距离接触历史研究、了解前沿研究动态,抗战文献数据平台特地邀请了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助理教授韩策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赵妍杰,分别向中学生作了题为《清代的军机处》与《烦闷因家庭而生:新文化运动的浪漫面相》的主题报告。因为军机处比较贴近中学教材的内容,所以同学们很感兴趣。一位同学就问到,中学教材上称军机处的设立使清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军机处实际上是君主的附庸,而报告中指出军机处仍然有很大的权力,甚至是与君主共治天下,应该怎样理解这其中的差异?韩策老师表示,最新学术研究成果反映在教材里需要一定的时间,考试仍应以教材内容为准。
与第一个报告不同,第二个报告讲新文化运动的浪漫面相,则基本为中学教材所忽略,因此中学生对之感到新颖,特别是提交关于家庭、女性题目的中学生则更踊跃地提问。同时,同学们也对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很感兴趣,赵妍杰对这些问题均给以认真而细致的回答。
总的来说,此次中学生的征文受到了广泛关注,收到的文章数量多、质量高,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海鹏先生即认为这次征文活动办得很好,并谈到自己看到中学生的文章时十分兴奋,既为有此优秀的青年一代感到骄傲,又对中国史学的未来发展感到期待。华东师范大学周边国家研究院院长沈志华教授谈到,自己十分惊讶于现在中学生写文章能够用到档案。王康则直言她的感受,她觉得这些题目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很震撼,参会的中学生则给人以大学生的感觉。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的罗敏研究员指出中学生们在会场上从容淡定,十分自信,反映了这一代青年人的朝气蓬勃,并勉励中学生们再接再厉,在未来高考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勇攀历史研究的高峰。
华东师范大学周边国家研究院院长沈志华教授发言
中学历史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今年9月,普通高中统编历史教材已在北京、上海、天津、辽宁、山东和海南等六省市正式推行。2020年,江苏、广东、福建等地也将采用这一教材。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历史课程深化改革已经来临。同时,“3+3”或“3+1+2”的新高考选科方案也在全国推广,历史学科的地位大幅提高。
普通高中统编历史教材的推广使用,关系到每一位中学生。它的使用,既是对以往高中历史教学的反思,同时也给习于旧教材的中学历史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为此,抗战文献数据平台邀请普通高中统编历史教材的两位总主编张海鹏和徐蓝,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教研、教学专家以及一线教师一道,畅谈各自的认识与经验教训,展望未来的努力方向。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海鹏发言
作为新教材的总主编,张海鹏与徐蓝对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及问题有着清醒的认识,同时,新的教学改革也是有针对性地进行。他们指出,此前的中学历史教学,在老师与学生两方,都有着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在全国各地的高中进行调研发现,学生方面,少部分学生难以理解教材;老师方面,则有不少抓不住教学重点的情况。如有的老师在教二战内容时,花了一半的时间讲授印度,有的老师在讲授鸦片战争时,则片面强调英国是为了贸易平等而发动这场战争。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徐蓝发言
产生这一现状的重要原因即是过去的旧教材单纯以政治、经济、文化分割教学内容,从而导致无论师生,均缺乏通史的观念。因此,新教材将重新强化通史的教授。就应试而言,在过去的历史教学中,往往强调教授教材中的“大字”,而忽略“小字”,因为前者是考点,后者不是。在教学改革以后,则取消了两者的差距。同时,过去会公布高考的考试大纲,导致是由考试指导教学,而非教材,这一点在改革以后也会得到改正。总的来说,将会强调高中历史新课标五大核心素养的培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就其中的史料实证来说,则会在教材中补充史料,进而引导学生阅读。
抗战文献数据平台由学术界中人所创办,但并不意味着其视野仅局限于学术界,中学历史教育即是平台一直以来十分关注的内容。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朱浒结合自己参与自主招生的经验,谈到历史素养的重要性,同样认为现在中学生的知识面很广,因而中学历史教学也需要相应的革新。沈志华表示,自己对中学时所习得的知识仍然记忆犹新,甚至在他几十年的人生经历中也常常为他提供帮助,是他每次转换人生方向的基础。他还谈到,他近段时间一直在搜集上世纪50、60年代中国周边国家的中学历史教科书是如何叙述中国的,这样,才能够了解当下周边国家人民,特别是当时接受教育的那批人对于中国的所思所想。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朱浒教授发言
全国各地中学的一线教师代表因为直接受新教材改革的影响,直抒自己的困惑与思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教师陆冲辉便直言,由于新旧教材间知识体系不一样,因此发现自己以前所熟稔的知识体系今天已经用不太上了,至于如何落实核心素养,亦感到迷茫。天津市第一中学历史组组长苏海则回想前一次课改时,同样因为内容的变化与增多,许多教师不知如何适应,更不了解新教材中的相关史事,但是通过不断努力学习,中学老师逐渐适应了新教材。因此,他认为将抗战文献数据平台引入中学历史教学,以及不断地组织类似活动的今天,教师将更快地适应新教材。对于这一认识,罗敏指出,无论是中学历史教学的核心素养方面,还是史料与史观方面,抗战文献数据平台都能在教材的基础上拓宽、深入中学历史教学。
架起沟通学术研究与中学历史之间的桥梁
这次征文,同时也反映出了过往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中的一些问题,并揭示了未来的努力方向。张海鹏、徐蓝、方美玲、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徐贵亮、新疆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漆志忠以及天津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室教研员罗金永等专家均指出,大部分论文史料充分、注释规范,但仍然有一些论文引用史料较少,逻辑缺失,论据无法支撑结论,甚至表述有文学化、抒情化的倾向。这固然是因为中学生阅读与分析原始史料的能力有限,但同时也反映出此前相关教学实践的不足,如研读史料、逻辑训练等。徐蓝指出,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中学历史教学,都应当厘清口述史料与官方史料之间的关系。
颁奖仪式
对于这一问题,徐蓝、苏海、江西省莲塘一中教师李君香、陕西省宝鸡中学教师李渊、南宁二中教师张协力及广东省东莞市东莞高级中学教师陈娓斯均认为,从抗战文献数据平台阅读多元化的史料即是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特别是在中学师生高度熟悉信息技术的今天,它能让老师选择多个角度的史料进行生动的教学,也给了学生以甄别、比较各类史料的可能。即便是从应试的角度而言,阅读史料即是为了合乎高中历史新课标五大核心素养中的“史料实证”中的这一要求。同时,新的中学历史教学改革本来就要求学生从“上下左右”来看历史,拥有较高的自学能力,通过抗战文献数据平台接触具体史事的前前后后,正好呼应了这些要求。因此,他们希望有越来越多类似抗战文献数据平台这样的数据库。沈志华认为,作为中学老师应该会“讲故事”,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将高中历史新课标五大核心素养等道理传授给学生。而要做到能够信手拈来地“讲故事”,就必须要广泛地阅读,如使用抗战文献数据平台。
当下是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各类资讯繁芜杂乱,常常使人无所适从。这一“时代病”在此次征文也从部分参与决赛的同学身上反映出来,一些同学坦言自己不知道如何搜集材料,或者是材料太多,不知如何归纳,抑或是不知道如何从讲述同一事物的不同史料中,发现出不一样的面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些问题是无法克服的。王朗宁同学坦言,她一开始也是手忙脚乱地寻找史料,这一过程也并不算顺利,毕竟民国史料竖排繁体、从右到左书写,同时字与字之间排列紧凑,但是不久后即习惯,并感到愉悦,弥补了课堂上的遗憾,甚而为相关史事、人物而感动。解家豪同学亦谈到,对他来说,使用抗战文献数据平台使得历史从教材中走了出来,他开始主动、积极探索历史,对于历史的认识更不再局限于试题与标准答案。
抗战文献数据平台对于中学历史教育的意义,不仅限于培养历史研究的人才,更在于让广大的学生拓展历史视野,从而全面成长。广西教育学院教研部历史教研员夏辉辉认为,通过阅读大量史料,提升了中学生的思考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将意识到自己无论未来身处何方,从事何种行业,都应当有理解之同情。总的来说,大家都认为,抗战文献数据平台走入中学历史教学,并组织类似这样的活动,无论是在培育未来的史学研究者方面,还是在完善中学生的人格、价值观方面,都是有很大作用的。
历史学是基础学科,它提供的不仅仅是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历史的素养,是从繁杂的信息中发现真相的能力,是理解与现在不同的历史世界及历史人物的能力,是了解人类从哪里来、思考人类到哪里去的能力。抗战文献数据平台为中学生们思考提供了史料基础,而征文活动与研讨会无疑在史料与学生们的思考之间搭建了桥梁,让史料与历史素养走入了中学生的日常。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