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小Q》:现实意义大于电影本身

曾于里
2019-09-21 08:58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温馨提示:本文有剧透!

随着养宠物的家庭越来越多,“动物电影”也成了电影创作的一个热门类型。早一点,有《忠犬八公的故事》《导盲犬小Q》,近些年来,也有《爱宠大机密》《忠爱无言》《一条狗的使命》等。罗永昌执导,任达华、梁咏琪、罗仲谦等领衔主演的《小Q》,讲述的则是导盲犬小Q的故事。

《小Q》海报

《小Q》改编自日本作家石黑谦吾的长篇小说《再见了,可鲁》,讲述了可鲁(小Q)成为导盲犬后,为中年失明的渡边先生服务,但两年后主人去世,可鲁被送回训练中心成为训练基地中的导盲犬示范员,退役之后回到寄养家庭,最终患病去世的故事。该书在日本出版后就引起了轰动,成为畅销书,2003年大陆引进出版,也打动了许多读者。2004年,日本推出了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导盲犬小Q》(小林薰主演),在日本票房突破20亿日元,市场收益非常成功,豆瓣评分8.4分。

日本电影《导盲犬小Q》剧照

《小Q》与《导盲犬小Q》均改编自小说《导盲犬小Q》。《小Q》在小说基础上,做了本土化的改动,也与电影《导盲犬小Q》有着显著不同。

《小Q》讲述的是,导盲犬小Q与主人公李宝庭(任达华 饰)相知相识、相亲相爱的故事。电影的第一条主线,是导盲犬小Q的个人“传记”,记录了它忠诚、温顺、专业、尽职尽责的一生。

幼年小Q

小Q是一条拉布拉多猎犬,聪明伶俐,出生之后先送到领养家庭训练一年半,之后经过严格的测试和层层筛选,成为一只导盲犬。电影展现了合格导盲犬培养的全过程:它们是如何在训练下听懂指令;如何克服各种诱惑与考验;如何与需要帮助的视障人士建立起配对;如何以它们的忠诚、信任和能力,一步一步赢得主人的认可、信任与爱,最终彼此信赖,直至导盲犬退休。

观众很难不被小Q所打动。虽然导盲犬并非宠物,但养宠物的观众,轻易将小Q代入为自己的宠物;不养宠物的观众,也会被小Q的忠诚所感染。片中,李宝庭一开始并不接受小Q,驱赶甚至“虐待”小Q,但认定了李宝庭是自己的主人,小Q从未舍弃他而去,依旧默默陪伴守护着李宝庭。李宝庭因身体原因需要赴美手术,无法携带小Q同往,在之后漫长的时间里,小Q无法忘记主人,它就像忠犬八公一样,常常来到曾与李宝庭一起玩耍的公园长椅旁,躺在那边静静等待。

无论是猫还是狗,其寿命一般是10-15年。在绝大多数猫或狗的一生中,就只有一个主人,它们将一生献给了主人,但它们只是主人一生中的一小部分;并且,猫或狗之于主人的那种绝对信任与忠诚,是我们很难在人与人之间找到对应的。这种“完全忠诚的一生”与“一生中的一小部分”的强烈对比,其动人程度堪比亲情或爱情,因此,许多养有宠物的人在观看宠物电影时都要准备好纸巾。

而导盲犬与主人的关系,可能要比一般的宠物与主人的关系,更为密切,相互依赖程度更深。因为导盲犬是视障人士的“眼睛”,他们绝大多数时间都在一起,融进了彼此的生命里。

电影《小Q》的另一条主线,写人,写小Q主人李宝庭。这是《小Q》不同于日版的一个较大改动。

李宝庭原本是一个拥有广泛知名度的天才糕点师。但因为意外,双目渐渐失明。这对于将一生都献给厨艺、高度依赖“五感”的厨师来说,是难以接受的打击。原本就严厉、孤僻、脾气暴躁的李宝庭,更加不近人情,他将自己包裹起来,终日酗酒,颓废不堪,也拒绝他人的关怀。他挖苦朋友,对妹妹和徒弟们苛刻,对旁人也冷言冷语……总之,浑身上下都是刺。

起初,李宝庭根本就不接受小Q,或许是因为他不认输,他不愿意承认自己已经看不见的事实。所以小Q刚送来配对的那三天,受到了“虐待”——李宝庭不带小Q上厕所,不喂食,甚至还拖扯小Q将它驱赶出门。瓢泼雨夜,小Q并未离去,而是趴在门前的汽车底下,静静望向李宝庭房间的窗户。

小Q即便被李宝庭驱赶,仍旧默默守候

无论李宝庭对小Q多么粗暴、冷漠,小Q给予李宝庭的,是护主、忠诚、专业、尽责。慢慢地,李宝庭敞开心扉,接受了小Q。

小Q舍命救主

他按时带小Q上厕所,调侃道,现在带它上厕所成了他的新生活;准时给它喂食;带它去散步,陪它玩耍……而在这个过程中,李宝庭也发生了变化。小Q让他的生活变得充实、有意义、有趣,他重新找回自我,变得开朗、柔软,脸上重新出现了笑容。最后,小Q成了李宝庭的“傻闺女”,李宝庭也回馈给小Q忠诚、信任、呵护、关爱。在小Q走到生命尽头的时候,李宝庭反过来照顾小Q。

李宝庭的生活因小Q而改变,脸上重新绽放笑容

小Q不仅为李宝庭导盲,也给他的人生“导盲”。相较于日版,《小Q》中李宝庭与小Q的情感关系,拥有更强烈的情感冲击力。这是电影的优点,也带来了电影的缺点。

《小Q》的部分桥段设置过于刻意,过于煽情了,也由此牺牲了逻辑性和合理性。像小Q离开寄养家庭时,小主人陈芷乔(刘楚恬 饰)跑出来追着车送别,还摔倒了,非常老套。后来,李宝庭去美国做手术,变成了小Q一路上追着车跑,还差点出了车祸,编剧是想突出小Q的忠诚,但这与导盲犬的专业是相悖的。更夸张的一个桥段是,李宝庭带着小Q去广州拜访老师,中途小Q被抢了,李宝庭冒着生命危险去拯救小Q,编剧顺便狠狠地嘲讽了一下狗肉节。暂且不论救狗这一桥段很悬浮,狗肉节的是非也远非电影呈现的如此片面。

个人立场先行,难免就会偏颇。因此,这里有必要做一个重要的常识区分:导盲犬不是宠物狗;导盲犬没有攻击性,不意味着宠物狗都没有攻击性;支持导盲犬,不意味着支持爱狗人士的一切诉求;爱狗是自由,不喜欢狗也是个人自由。

从电影角度看,《小Q》是一部过于煽情、逻辑不够严谨,但整体节奏流畅、表演精湛的作品。小Q值得一座“影后”,任达华完全可以再拼一个金像奖。电影的美学意义不大,它的意义更在于社会层面。

一方面,电影会加深公众对于导盲犬的认知。不必讳言,国内对于导盲犬的普及非常晚,以2008年北京残奥会的举办为契机(外国残疾运动员带着导盲犬参赛),导盲犬才进入公众视野。这些年来,与导盲犬有关的新闻不时见诸报端,不过多是视障人士带着导盲犬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或者进入酒店等公共场所时,遭到了拒绝。

害怕导盲犬,是因为对导盲犬缺乏常识。事实上,导盲犬对犬种有特别要求,主要选择拉布拉多、黄金猎犬、德国狼犬等智商较高的犬种;导盲犬的训练技术已经相当的成熟了,要求极高(不会无端叫吠、经得住美食诱惑、不畏惧枪声、高度专注等),最终通过考验的是“百里挑一”,一旦暴露恶习,立即被淘汰,因此导盲犬的数量非常有限;导盲犬性格温顺,不具有攻击性(筛选时要求三代都没有攻击人的记录)……

导盲犬是工作犬,工作寿命可达8-10年,但因为工作时间特别长,工作强度大,还得能憋尿、抗饥饿,所以很多导盲犬退役时都有一身的伤病。导盲犬堪称无私奉献的典型,但社会接纳程度却很低,不少地方仍然拒绝导盲犬进入公共场所,个别人也对导盲犬有偏见,令人感到遗憾。

请扔掉对导盲犬的偏见,给予她们更多善意

另一方面,电影也能引起更多人对于视障人士权益的关注。中国的视障人口已经超过1700万人,不过,现实生活中我们遇到他们的概率很低,因为他们中的大部分无法出门。比如虽然大多数城市的无障碍设施都建立得挺健全的,但囿于常识匮乏与宣传力度不足,占用盲道非常普遍。再比如数据显示,当下中国大陆正在服役的导盲犬数量不足200只,导盲犬在中国的普及度极低。这主要是因为一只导盲犬培训得15万元左右,而导盲犬是无偿提供给视障人士使用的,政府投入有限,导盲犬事业发展缓慢。

一个社会的文明底色,不仅体现在高楼大厦上,更体现在它对老弱病残的人文关怀上。如若《小Q》能让更多人认识导盲犬,让更多人学会尊重视障人士的权益,这部电影的意义就达到了。

    责任编辑:张喆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