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小小的愿望》最大的问题不是“过审问题”
原创: 杨小没 悦幕中国电影观察
过审不“背锅”。文/杨小没
终于破亿。
对于《小小的愿望》来说,如今的成绩满足期待了吗?
暑期档初期,连续有电影出现官方宣布撤档,这之后观众的情绪也开始集体爆发。 一边对“技术性问题”感到愤怒,一边也对遭遇撤档的影片充满了好奇心与期待。
由于《小小的愿望》翻拍自韩国高分“性喜剧”电影《伟大的愿望》,再加上《前任》导演加持,受众对这部撤档影片的期待值也不断升高。 在回归中秋档之后,电影不仅成为网友最受期待的电影之一,也被行业一致认为是中秋档最有市场可能的一匹黑马。
然而从目前电影的成绩和口碑表现来看,似乎和期待值并不相符。 此时不少网友都将《小小的愿望》的质量问题归咎于“过审”导致的内容阉割,但实际上,过审只是在原来电影的基础上做出了尺度的修改,而不是电影质量问题的遮羞布。
可以说,电影如今的“遭遇”,过审似乎是其对尺度拿捏不准确的一个暴露,而非内容弊端的“原罪”。
1
“选片”有功
文化“痛点”。
作为《前任》系列的导演,田羽生捕捉当代社会文化痛点的功力确实可圈可点。而到了《小小的愿望》,可以看到这种思路依旧没有变。虽然《小小的愿望》翻拍自韩国电影《伟大的愿望》,并非原创,但该片作为青春片关注“破处”话题同样能通过性文化梗让观众会心一笑。 这种顾虑周全、迎合市场、定位青年观众的选题,也成为了商业电影的一个成功因素。
同时,原片讲述了肌肉萎缩症患者追求欲望的过程,在关注人的原始欲望的基础上把弱势群体放在主角的位置上,因此选择这样一部外国电影进行翻拍,也更能引起社会共鸣,使得国产片主题越来越多元化。
经过《重返20岁》、《我是证人》的票房成功,翻拍片越来越成为电影市场中的一种常见动作,韩国电影更是国产片翻拍的重要战场。 而通过总结近些年翻拍的韩国电影也可以看到,近几年“翻拍片”已经在追求社会共鸣以及多元化的路上越走越远。
对比上一部大获成功的喜剧翻拍片《重返20岁》,观众也能从《小小的愿望》中体会到这种改变。 其实《重返20岁》和《小小的愿望》都属于青春片,但由于出现时代的不同,市场背景的差异也让二者表现出极大的不同。《重返20岁》上映于青春片集体爆发的2015年,当时的国产青春片还局限于“伤感”、“疼痛”等元素中,观众的审美疲劳需要一些不一样的青春片。 因此《重返20岁》仅仅从奇幻的角度讲述去青春就足够引人注目,并成为评分最高的翻拍电影。
而《小小的愿望》则出现在青春片边界已经开始外扩的2019年,此时仅仅突破“疼痛”等元素已经不能让青春片获得更好的市场。 因此《小小的愿望》也能通过挖掘“性喜剧”元素,并关注青年弱势群体如何去面对人的本能欲望,来进一步丰富青春片的多元化。《重返20岁》是翻拍片的一次良性尝试,而《小小的愿望》的原片则更具多元化。 因此在选材上,《小小的愿望》并不算失败,对“性喜剧”的大胆的选择甚至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2
“过审”背锅?
性喜剧。
大胆的选择性喜剧题材能为《小小的愿望》带来新鲜感,但也意味着电影要面临一定的审查风险。《小小的愿望》原计划在暑期档上映,但在上映之前,却因“制作原因”撤档。出品人王中磊曾透露此片近期经历了补拍。 原本撤档前预告片内容里男主角所说的台词“破处”,在成片中被修改为了“谈恋爱”,有部分情节也与韩国原版不同。 从预告片与成片之间的差异来看,《小小的愿望》确实因为“性”内容面临着一定的阻碍。
但对于电影来说,这是“选择”的问题。在当下的审查制度中,性话题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敏感性。既然选择了翻拍一部性喜剧电影,那么电影自然要承担这个审查压力。
审查问题让《小小的愿望》在内容上做了不少调整,这不免让受众担心其质量问题。 然而《小小的愿望》的失利却并不仅仅因为删改和补拍,而是更多本质问题的“不及格”所造成的。
主角演技过于青涩是该片较大的一个问题。 虽然《小小的愿望》在“拿来主义”之下,与韩版原片有着一模一样的运镜、笑点和表演方式,但演员尴尬的演技却让这些笑点打了折扣。
全片中,只有彭昱畅的演技得到了认可。 但受限于角色本身,真正担当剧情重任的却是王大陆和魏大勋。
除了演员的因素以外,《小小的愿望》的叙事风格也有些凌乱,电影整体节奏有明显的断裂感。 在节奏断裂之下,配乐、镜头也常常出现戛然而止的情况,十分突兀。实际上不注重情节结构,惯于拼贴是韩国原版电影《伟大的愿望》的问题之一,不巧的是,翻拍版导演田羽生三部《前任》电影也有这个通病。 因此再加上删改对于节奏的破坏,《小小的愿望》中这个问题就被更加的放大。
虽然电影在叙事节奏上出现较大的问题,但实际上《小小的愿望》讲述的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并没有对叙事本身造成阻碍。 整个电影只在“性”和“喜剧”上发力,并没有对故事进行一个内核的发散,对人物的塑造也是浅尝辄止,因此电影也存在着主干故事薄弱的明显问题。 即便是存在内容删改,也只是调整尺度,并没有影响到故事主干。
显然,表演不合格、叙事凌乱节奏断裂、故事本身薄弱都不是审查的问题。 虽然电影因为话题的敏感而经受了内容上的删改,但审查也只是在电影原本基础上作出了一定的调整,并没有改变这部电影质量不过关的实质。
3
“翻拍”原则
落地点。
中国电影翻拍外国影片到底要怎么拍? 随着翻拍片越来越多,然而票房成绩却一直不见起色,这个问题也变得尤为重要。当前翻拍电影较多失败案例,其明显的一个共有特征就是在剧本上对原作的依赖性过高。 中国电影在翻拍韩国电影时,往往是依葫芦画瓢,剧本照搬原著,以为换个地点换批演员就是本土化。 但如果观众看过原版,翻拍版又没有任何创新的话,观众也就丧失了走进电影院的理由。
实际上,翻拍电影想要“本土化”往往需要一个落地点与当地社会文化产生共鸣,而一些取得票房成功的影片也多在这方面下功夫。
《“大”人物》翻拍自韩国影片《老手》,在对于社会问题和案件的选择方面,与原版相比做了不小的调整,结合了当下社会中比较有话题性的社会问题和案件,增加了观众的共鸣感。 翻拍自意大利电影《完美陌生人》的《来电狂响》加入女权主义之后,效果也算不错。
同样是翻拍电影,《小小的愿望》更多的却是照搬原片套路和笑点,而放弃了对电影主旨的衍生,也放弃了寻找那个与中国社会接轨的“落点”。
实际上《小小的愿望》选择了一个很好的原片素材,在改的方面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电影中有弱势群体对“性”的追求,此时如果能顺着这条线作出引申和发散,去表达人在生命最后一刻对本能欲望的表达,那么电影的立意将会摆脱“性喜剧”的层面,变得更加高级。
再加上电影对亲情、友情都有涉及,电影也可以通过塑造人物将情感变为影片的强大支线。此时电影有探索人性的主干,也有反映情感的支线,影片就会在改编上有所突破。
《小小的愿望》在时空上选择了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中国,如何去体现那个时代的青年群体,来增加与同年龄受众之间的共鸣本来应该是电影应该去做的事,但电影却对时代的表述十分模糊。 可见除了在大框架下加深叙事和人物塑造的功力,时代背景也是电影的一个发力点。
《小小的愿望》在主题上是十分多元的,电影主题的多元性使它有很多可以发散的可能。但电影最终却选择了集中表现“性喜剧”这种轻松,但也懒惰的改编方式,这已经不是改编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因为有着“过审”的阻碍,人们天然认为电影的质量出现问题就是审查的锅,但这样成色的一部改编电影,本质问题早已大过审查所带来的限制。 此时《小小的愿望》最大的问题还是电影本身水平和改编过程的不过关。
改编电影原本就是戴着镣铐跳舞,如果电影没办法找到自己的优势,反而放大自己的劣势,那么即便没有审查这道坎,电影也无法取得一个多好的成绩。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