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校长访谈|上海市三女中:女校最大优势是能全身心培养女生
【编者按】
教者,上所施,下所效也。育者,教子使作善也。
当下,中国正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2014年,上海启动教育综合改革的国家试点,每年都在改革创新中形成新的制度性成果。
澎湃新闻推出《名校长访谈》系列报道,与校长们面对面,听他们讲述最生动的师生故事,传播最前沿的教育理念。
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校长徐永初(左三)和学生们。本文图片均由校方 提供为什么选女校?“安全”“文科见长”!
每年开学,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简称市三女中)校长徐永初跟家长沟通择校理由时,家长们的答案几乎如出一辙。
市三女中曾培养出宋氏三姐妹、张爱玲等著名校友,是很多女生家长择校的目标之一。
“这其实是对我们女校的误读。”徐永初表示,家长们所指的“安全”,就是没有男生的打扰,可以专心学习,“不要以为把孩子送进了女校就是送进了保险箱,有形的、无形的、线上的、线下的,各种接触异性的资源太丰富了,其实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应该和异性有一定的交往。”
另一个常见的误区是很多家长认为男生比较擅长理科,女生比较擅长文科。事实上,市三女中也很重视理科教学,一大批在科学领域独当一面的校友群体便是明证,她们中有科技部原部长朱丽兰、中国科学院院士黄量、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亚珠和闻玉梅,还有黄淑桢、应佚伦、庄晓莹等科学家。
“虽然男女生的思维差异确实存在,但中学基础教育的知识能力要求,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足以很好地掌握。”徐永初说。
2015年,应佚伦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年度“世界最具潜力女科学家”荣誉称号。她对自己在市三女中的学习过程记忆犹新:学校建有完备的生物、化学等实验室,定期向学生开放,可自由出入使用。
“里面的设备有些比我在大学本科实验室里接触的还好。”应佚伦说,她在市三女中第一次在显微镜下看到了组织切片,亲手操作了多个实验,对于科学的兴趣愈加浓厚。
如今,学校的各类实验设施也跟随着现代信息化技术的提升而大幅升级,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已充分运用到课堂,比如理化生实验已引入先进的传感器等设备,让学生可以第一时间接触到科技的最前沿。
“对于孩子的成长,我们要横着看,而不是竖着看。”徐永初用最近热播剧《小欢喜》中的一句台词来总结如何根据教育规律培养人,她说这句台词与她在市三女中的教育理想和实践是不谋而合的。
徐永初坚信,每个孩子进校时都处于不同的点,有的高,有的低,但是通过学校的努力和良好的家校互动,学生的潜能才能被深度挖掘。在终身学习的社会,有自信、有潜力的孩子,未来可期。
徐永初(左三)和学生。【对话徐永初】
澎湃新闻:上海目前只有一所女校,就是市三女中,为什么不直接叫上海市女中或者第一女中?
徐永初:追溯历史可以发现,上海以前的女校数量是很多的,有第一女中,也有第二女中,我们是第三女中。如今还保留下来的,就是我们市三女中。
学校前身是1881年美国基督教圣公会创办的圣玛利亚女中和1892年基督教南方监理公会创办的中西女中,1952年两校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合并命名为“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1981年,市三女中被列为上海市首批重点中学之一,面向全市招收新生。
在几代人的努力下,历经百余年发展,学校始终强调以清晰的办学思想来指导实践,不断形成了适合女性发展的管理理念。
早期,学校十分注重涵养性情,改善品质和教育。1950年代,学校重视学生社会价值观的实践教育。1980年代,学校注重女子成才的探索,对女生实施“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教育。1990年代初,学校提出了针对女生身心特点,发挥女生个性特长的办学思路,提出了“国际化、信息化,有特色的一流女子中学”的办学目标。
五四楼新的世纪,进入第二个百年发展期,学校提出了“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女子高中”的办学目标和以“独立、能干、关爱、优雅”为特征的学生培养目标,学校课程结构得到了统整和优化。通过必修课程整合、拓展课程延伸、阶段课程补充,增加了女子教育的元素,突出了女校教育的特点,国家课程逐步走向校本化。
澎湃新闻:女校有什么优势?
徐永初:女校最大的特征就是单性别,最大的优势是能够全身心地对女生进行培养和教育。
正因为是单性别,所以我们的老师会把很多话题敞开说,比如我们的心理课上,会跟学生讨论婚姻观和择偶观。
我们的心理课开设了“怎样与男性交往”的课程,我们的创新课程“教育剧场”有很多男性的角色都是由女孩子来反串的。通过角色的扮演,她们可以体会到不同性别的思维差异。
我们努力探索女子成长成才规律,营造女子成才氛围,启迪女子成才意识,挖掘女子内在潜能,发挥女子个性特长,为造就德才兼备、秀外慧中的现代化开放型杰出女子人才奠定基础。学校的目标是培养言行优雅、学识博雅、情志高雅的女生。
澎湃新闻:女校的学生是否都是“藏在深闺中”?与男生有交往么?
徐永初:首先我们的师资中,有一半是男教师,在日常学校交流中不乏遇见异性。
女校其实有很多活动,会跟姐妹学校、男女混校一起举办,也有境外的男校到市三女中进行交流。
学校还通过开放式办学增加学生和外界接触的机会。比如,为女生构建志愿服务基地,形成宋庆龄故居等10余个志愿服务品牌项目,这也意味着女生要面对更多的自然人、社会人。在这个服务过程中,我们鼓励女生组织、沟通、协作、创意、执行,由此提升女孩的自信心、领导力。
在国外和我们中国的台湾和香港等地区,一个城市都是双开并蒂,即一所女校周边都会有一所男校,两所学校结成对,学习、管理、课程分开,但很多主题活动是一起进行,既因性施教,又尊重年龄的特点。
荷花池很遗憾的是,我们上海目前还缺少这样一所男校,虽然曾经有过男生班的探索,但是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澎湃新闻:有一种说法是“男生穷养、女生富养”,你是否赞同这样的观点?
徐永初:我不太认同,任何东西都不要去刻意为之。
现在的社会环境、物质条件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家长有经济基础,即使是男孩,也可以给到他更多的学习机会,让他多走走多看看,对孩子成长都是有利的。如果说要穷养就不让他出去,就不让他多看,这是禁锢他的视野与境界的。
对女生,也不要用物质去堆积,养育一个小公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她怎么去做更好的自己。
有俗语说,三个女人一台戏,我则教导我们市三的孩子,要去反驳这些传统的观念,我们就要大气、大度、宽容,有同理心。
我希望我们市三的毕业生不是光为人妻、为人母,还要为自己乃至为民族、为世界而活,要以个人去影响他人,这就是所谓的领导力,所以我们开设有领导力课程,领导力课程不是选干部的,也不是培养干部的梯队,领导力就是要有影响他人的能力,你要影响他人,先要做好自己。
所以无论是现在的高考改革,还是中考改革,都归结到一点,给孩子选择权。
澎湃新闻:选择权如何赋予?学校是怎么做的?家长又可以做什么?
徐永初: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要给到他们更多的自立的机会,自己选择的机会,选择是从小开始的。
现在的新高考包括新中考,导向目标很清晰,就是学会选择。一方面,学校要造氛围、搭平台、给机会,无论是选课,选社团,还是选大学,选专业,包括未来选择人生,都要让学生自己有选择权,家长也要有清醒的认识,学会放手。
教育剧场音乐剧《悲惨世界》澎湃新闻:2019学年第一学期开学典礼,你请来了跳水奥运冠军吴敏霞、跳水世界冠军史美琴,学校为何如此重视体育教育?
徐永初:我们的体育教育贯穿全程,比如我们的学生每天都要长跑,做早操,人人打排球,健美课也是人人都要上的必修课,垒球、篮球、武术等都是通识性课程,所以我们的孩子体能都很好,毕业生们回来学校看望我们老师时,说得最多的是,进了大学后不习惯,运动场上多是男生,很少看到女生,她们上去打个篮球会迎来很多诧异的目光。
我会对孩子们说,“姑娘们,悠着点,给男生们一些机会。”
健美操队垒球队不少大学的老师告诉我,“你们市三的学生一眼就能认出来”,我问他们为什么,他们告诉我,每年新生报道,自己提书和行李的,健步如飞的,就是市三的女生。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女生健全人格,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具有顽强的性格和品质,对她们一生都受益。
运动竞技,让我们女孩变得飒爽英姿、强大自信,让她们在青春懵懂时就懂得了“永不言弃、拼搏到底”的精神态度!在开学典礼上,我勉励女生们:如果我们能有如此铿锵之志,那在任何赛场上都将是赢家!我希望所有市三女孩的信念标签里,都能融入一份体育情怀、体育精神,体育梦想!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