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解德辉:“行走吕梁”游记⑦】刘胡兰纪念馆参观记
【引言】
历史的风雨尽管无情,但不能冲淡人们对英雄的敬仰;
岁月的河流尽管匆匆,却不能冲掉人们对英雄的怀念。
诚然,在每个人心中可能有无数耳熟能详的英雄人物,但笔者唯独不能忘记的是少女英雄—刘胡兰。 忠于党、忠于人民的高贵品质,不屈不挠、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令人无比敬佩。
吕梁山因她而生辉,吕梁人因她而自豪。 如果有人问吕梁山有啥出名的,吕梁人会骄傲地脱口而出: “一本书”和“两个女人”: 所谓”一本书”即《吕梁英雄传》; 所谓“两个女人”即女皇武则天和女英雄刘胡兰。 当然,魏巍吕梁山,滔滔黄河水,还有很多很多出名的...
刘胡兰,一个响亮而让人难忘的名字,一个伟大而令人敬佩的英雄,“刘胡兰”几乎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象征。 从上小学时候起,刘胡兰“怕死不当共产党员”的少女英雄形象,就深深地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可以说是刘胡兰英雄故事教育我激励着我一步步成长的。
说起刘胡兰,说句实在话,几十年来,其实刘胡兰在我心目中一直是一个15岁的少女英雄形象。也正如郭沫若诗云:“光荣的刘胡兰,虽死犹生,你永远是十五岁的同志。”慕其名,向往之。2018年1月12日,欣闻文水县隆重举行纪念刘胡兰英勇就义71周年大会,顿时勾起对刘胡兰烈士深切怀念之情。戊戌之年,孟春时节,带着缅怀之情,怀着崇敬之心,我与朋友相伴,走进文水县,走近刘胡兰纪念馆参观。
刘胡兰纪念馆,位于文水县云周西村(今刘胡兰村)村南,距文水县城17公里,距太原市区85公里,东接大运公路,西连307国道,文(水)祁(县)公路从其北墙穿过,纪念馆与其周边的晋祠、卦山、玄中寺、武则天纪念馆、杏花村汾酒厂、乔家大院、渠家大院、曹家大院、平遥古城等诸多景点连成一线,构成了三晋旅游热线。
刘胡兰纪念馆,前身为“刘胡兰陵园”,始建于1956年,1957年1月12日落成并对外开放,1959年更名“刘胡兰纪念馆”。1959年、1976年曾两次调整布局,整修扩建,总占地面积6.3万余平方米,该馆由纪念广场、纪念碑、刘胡兰生平事迹陈列室、影视室、书画室、七烈士纪念厅和群雕、陵墓、刘胡兰雕像、碑亭、烈士被捕受审就义原址等组成,以纪念碑和陵墓为中轴线作对称分布,彰显了凝重典雅的建筑风格。
经查阅相关资料得知,刘胡兰纪念馆在全国拥有“两个第一”:其一,占地规模在全国个人烈士纪念馆中位居第一;其二,刘胡兰是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领导人亲笔题词的惟一一位革命烈士。该馆现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百个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山西省、吕梁市命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德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
走近纪念馆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敞的纪念广场,花坛中央高高矗立一尊高大的汉白玉纪念碑,碑身正面镌刻毛主席同志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这八个金黄色大字赫然入目,这是毛泽东对刘胡兰一生的崇高评价;碑身背面镌刻由郭沫若亲笔书写的《中央晋绥分局关于追认刘胡兰同志为中共正式党员的决定》。一个风华正茂的少年,鲜花一样的少女,为了革命事业,1947年1月12日被捕,面对敌人的铡刀,她毫不畏惧,表现出一名共产党员大无畏的崇高精神,最终献出了年仅15岁的生命。碑身后面不远处就是“刘胡兰史迹陈列馆”,占地3000平方米,呈槽形建筑风格,悬挂于正面栏柱中央的馆名牌匾,是由郭沫若亲笔题写。
走进陈列馆,首先看到的是一个宽敞的大厅,在正面及左右墙壁上有三幅浮雕,反映了刘胡兰、七烈士和刘胡兰参加革命活动情况,正下方鲜花簇拥中立块花岗岩的前言简介。三幅巨幅浮雕图在墙顶党徽的映衬下显得格外严肃庄重。据导游介绍,陈列室里展陈了烈士遗物74件,还有大量的文献资料以及雕塑、绘画、诗歌、题词等,陈列馆以时间为线索,分“风雨中成长”“烈火中永生”“永恒的精神”三大部分展陈,同时采取现代声光电和多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将文字、图片、文献等资料精彩呈现,多角度、全方位地反映了刘胡兰短暂而光辉的一生。穿越时空隧道,我仿佛走进了一个真实而又生动的年代,真切地感受了烈士当年的革命精神之路。
刘胡兰(1932-1947) 女,汉族,文水县云周西村人,中共党员。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山西人民开展救亡运动,文水县成立了抗日民主政府。在党的领导下,云周西村涌现出了一批抗日积极分子,一些贫苦农民相继入党,并成立了党支部。刘胡兰积极参加了村里的抗日儿童团,为八路军站岗、放哨、送情报。后来,刘胡兰当上了云周西村妇救会秘书,参加送公粮、做军鞋等群众活动,还动员青年报名参加八路军。刘胡兰1946年参加革命,1947年在山西军阀阎锡山军队突然袭击时被捕,英勇不屈,刘胡兰与另外6位烈士一起,壮烈牺牲在敌人铡刀之下。毛泽东亲笔为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漫步各个展室,观赏品读其间,走近刘胡兰当年站岗放哨的画面前,现实与过去,形成了强烈鲜明的对比,顿生感叹。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底线。展览墙上挂着一幅幅剧照,记录了刘胡兰从出生,到幼年、童年的生活,还有她的学习和成长经历,以及从小立志革命、追求上进的事迹。靠墙一周陈列着古旧的件件遗物:草筐、纺车、手枪,还有见证她成长的煤油灯……一幅幅画面,仿佛把我带到了当年的情境中。特别是,刘胡兰明知翌日将要发生可能的危险,但她临危不惧,表现出惊人的镇定,洗衣、做饭、收拾衣物,与亲人话别。视死如归的英雄气魄,令人敬仰!几处仿真的塑像场景,让人身临其境,有一种惊心动魄的感觉,印象深刻的场景有:红卫兵手端钢强在村口站岗放哨;村里的民兵趁着夜色张贴“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标语;刘胡兰入党宣誓情景。前两处都配有声控。当我一走近前,就发出极其恐怖的声音。第一幅是鸟儿的扑哧声,接连不断。鸟儿们好似受到敌人的惊扰,在给红卫兵们通风报信。第二幅是“汪汪”的狗叫声。那声音惟妙惟肖,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听了腿肚子还直哆嗦,就像电影中经常见的鬼子进村,鸡犬不宁。第三处从人物的动作神态、衣着表情,到周围的场景设置,都极富真实性,倍感真切,激起心中沉寂的喷涌的热情。这些场景的设置,让我亲身感受到那种战争的残酷,从而增添了幸福感。
在陈列馆的后面,正对的是“七烈士纪念厅”。这里苍松翠柏郁郁葱葱,与刘胡兰同时遇难的烈士塑像,就栖息于此。在“七烈士纪念厅”后面,就是刘胡兰烈士陵墓,刘胡兰烈士的忠骨被埋在正面高台上。台上苍松翠柏,墓上绿草茵茵。同时,在墓前耸立着8米高栩栩如生的刘胡兰汉白玉雕像,再现了刘胡兰当年的英雄风采。雕像西侧是碑亭,东侧是“生死树”,也是刘胡兰烈士被捕处,观音庙是烈士受审处,石雕花圈为烈士们就义处。
行走在纪念馆幽静的院落里,我仿佛感到有一种肃穆的空气在流淌,英魂若在。内心不住地在想:刘胡兰,这样一个年纪轻轻的少女,在当时如此严峻的形势而残酷的情境下,她是如何面对,又如何大义凛然地走向敌人铡刀的?这铮铮铁骨般的意源自哪里,让一个15岁少女视死如归、坦然面对凶残的敌人?在这没有答案的答案里,也许原本就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
“胡兰精神永放光芒!”走出刘胡兰史迹陈列馆,我不禁再次发出这样的感叹。刘胡兰,这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其实是不分国界、不分时间、不分地域的。因为不论何时、身处何地,爱国主义精神,是永远不会褪色。刘胡兰纪念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一个个惊险刺激的镜头,一段段历历在目的场景,远比那些枯燥的文字,远比那些干巴巴的教科书,甚至要比老师苦口婆心的说教,更要生动有效无数倍的。虽然我早已熟知刘胡兰的故事,可此行实地参观瞻仰,亲身观赏感悟,不仅增添了对烈士敬仰之情,而且增添了对敌人的憎恨之心,在此我要真诚地感谢我们的党和政府为少女英雄刘胡兰建馆存史励人。诚然,刘胡兰纪念馆虽然不像故宫那样金碧辉煌,也没有长城那样雄伟壮观,但这里却有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又有中华民族坚强的意志,更有中华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此时,我思绪飞扬,李大钊面对绞刑架进行了最后一次演讲,江姐整好衣服和头发从容就义,狼牙山五壮士英勇跳崖...这一幕幕壮举浮现于眼前,耳边还萦绕着一曲曲壮丽的凯歌:“丹心已共河山碎,大义长争日月光。不作寻常麻箦死,英雄含笑上刑场。”烈士们那铮铮铁骨,烈士们那执着追求,深深震撼我心。为了革命理想,为了伟大事业,他们死而无憾,用自己宝贵的生命和鲜红的鲜血筑就了共和国坚实的基石。走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展现新作为,我们学习刘胡兰精神,就是要学习她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对党忠贞不渝的坚定信念;学习她为祖国、为民族解放而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民族精神;我们就是要从刘胡兰身上汲取新的伟大的精神力量,把不怕困难、不畏艰险的奉献精神和革命意志转化为新时代改革创新,奋发有为的实际行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新中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作者:解德辉
长按二维码,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
即可关注
吕梁市新闻办官方微信“吕梁发布”
觉得不错请分享点赞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