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力度之大前所未有:逐条解读证监会深化资本市场改革12条
9月10日晚间,证监会的一则重磅消息引爆资本市场,证监会系统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12条重点任务正式浮出水面。
据证监会介绍,9月9日至10日,证监会在京召开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工作座谈会。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易会满在座谈会上发表讲话。会议分析了当前资本市场面临的形势,深刻阐述了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战略意义、全局意义和现实意义。
会议强调,要着力优化资本市场供给,着力推进关键制度创新,着力增强市场的内在稳定性,以实际行动落实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局。改革要尊重市场规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真正把选择权交给市场。要加强法治保障,提升资本市场违法违规成本。要增量改革引领,加快存量调整优化。要坚持人民立场,将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贯穿于监管各环节、全流程。要强化底线思维,确保改革在基本稳定的市场环境下进行。
会议提出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12个方面重点任务,包括充分发挥科创板的试验田作用,大力推动上市公司提高质量,补齐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短板,推动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进一步加大法治供给等。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这次推出的12条任务力度非常大,内容涉及A股市场所有的短板和弱项,抓住了问题的主要矛盾,这样的改革力度是前所未有的。如果能够落实,将会提升整个资本市场的包容性、开放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改革进程会有极大的进步。
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说,其实这些改革一直在研究,这次布置的工作更全面了,参会的人员、机构更加丰富,所以执行力或可能性更强了。
他表示,科创板试点注册制后,中国资本市场的全面系列深入改革,可能正在酝酿中蓄势待发。面对未来的深远和重大改变,企业、投资者和中介等都应立足本职,提高规范性与专业能力,应对更大的挑战,迎接更多的机遇。
“资本市场深入改革是非常迫切的,也是金融供给侧改革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未来经济能够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现在来看的话,这个政策决心非常大,关键还是在落实。”付立春这样表示。
民生证券认为,资本市场正步入新起点。从2018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开始,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表述的频次和力度持续增强,下半年融资、交易规则加大优化幅度,降准释放流动性,对外开放进程提速,修法进入三读等,表明2019年已经成为新一轮改革周期起点的重要年份。
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拉开序幕,券商价值有望重估。本轮深化改革是券商价值重估的风向标。2019年以来,本轮资本市场改革的已经全面覆盖融资、定价、交易、资金入市和对外开放各个方面,力度不低于2005-2006年、2012-2014年这两轮重要改革阶段。扩大开放意味着要提高金融系统的适配性。我国资本市场的交易完善、账户管理、托管结算等方面的优化会持续进行。
澎湃新闻记者就这12个方面的改革内容,采访多名专家和业内人士,进行了逐条解读,供投资者参考。
一是充分发挥科创板的试验田作用。坚守科创板定位,优化审核与注册衔接机制,保持改革定力。总结推广科创板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稳步实施注册制,完善市场基础制度。
解读:6月13日,科创板正式开板。从制度设计上,科创板在发行上市、保荐承销、市场化定价、交易、退市等方面进行制度改革,形成了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全新注册制制度。此前,证监会就多次表示,科创板承载着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的重担。而正式开市以来科创板运行平稳,在实践中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也使得科创板的制度安排具有了进一步推广的基础。
推广的第一步,或将在深交所创业板落地实现。
8月18日出炉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指出,要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研究完善创业板发行上市、再融资和并购重组制度,创造条件推动注册制改革。
据深圳发布消息,9月5日至6日,广东省委书记李希来到深圳证券交易所,强调要落实《意见》精神,稳步推进注册制和创业板改革等工作,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功能,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先行示范区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董登新预计,在创业板推行注册制之后,注册制将很快在中小板以及上交所主板相继推行。总的来说,注册制会是整个A股市场改革的大方向。
二是大力推动上市公司提高质量。制定实施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行动计划,切实把好入口和出口两道关,努力优化增量、调整存量。严把IPO审核质量关,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并购重组主渠道作用,畅通多元化退市渠道,促进上市公司优胜劣汰。优化重组上市、再融资等制度,支持分拆上市试点。加强上市公司持续监管、分类监管、精准监管。
解读:IPO改革一直是证监会的工作重点。证监会不久前通报,2019年第一批44家在审企业的现场检查工作已经启动,第二批检查也即将开始。证监会通过不断提高申请首发企业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守好入口关,从源头上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督促中介机构当好资本市场的“守门人”。
另一方面,重组新规等规则也在近期密集出炉,6月20日,证监会就《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修订稿征求意见,创业板将获准进行重大资产重组。8月23日,证监会发布《科创板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特别规定》,同日,《上市公司分拆所属子公司境内上市试点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出炉,填补了境内分拆上市的规则空白。
三是补齐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短板。推进创业板改革,加快新三板改革,选择若干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制度和业务创新试点。允许优质券商拓展柜台业务。大力发展私募股权投资。推进交易所市场债券和资产支持证券品种创新。丰富期货期权产品。
解读:有券商分析师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这是12条中相当关键的一条,尤其是对于券商来说,增量业务值得期待。
创业板改革即创业板实行注册制的改革,而新三板的改革方向可能在于降低投资者的准入门槛。全国股转公司总经理徐明在9月6日的投服论坛上公开表示,新三板投资者500万元的资本门槛一定要降低,新三板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程度。
此外,券商的柜台业务主要指的是场外衍生品业务,如场外期权等。而期货、期权产品的丰富,也将拓宽期货市场容量。
四是狠抓中介机构能力建设。加快建设高质量投资银行,完善差异化监管举措,支持优质券商创新提质,鼓励中小券商特色化精品化发展。推动公募机构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压实中介机构责任,推进行业文化建设。
解读:加快证券基金等专业中介机构改革是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随着中国资本市场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海外机构在国内投资的规模也在不断攀升,国内金融机构如何在竞争中突围,加大创新和特色化发展必不可少。
此外,推动公募机构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步。海外机构投资者在中国市场上发行产品规模正逐步接近国内公募基金水平,只有发力发展权益类基金才能强化国内机构投资者在新股发行定价能力,尤其是在在科创板定价和国企改革过程中,能更好地发挥权益资金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促进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做大做强。
另一方面,压实中介机构责任也是本轮资本市场改革总体方案的内容之一。分析人士认为,上市公司监管的重点在于公司治理,包括信息披露和内部控制。与此同时,监管层也同步加大对中介机构信息披露违法行为的惩戒力度,强化中介机构责任。特别是强调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中介机构勤勉尽责是实施注册制的重要基础,压实中介机构责任,需要明确履职要求,建立与之匹配的责任追究机制。
五是加快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抓紧落实已公布的对外开放举措,维护开放环境下的金融安全。
解读: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已取到多项重要进展。
一是行业开放进一步扩大。大幅放宽证券基金期货行业外资股比限制的政策落地实施,已批设3家外资控股证券公司,还有不少外资机构正在积极申请或接洽沟通。二是资本市场开放进一步深化。沪深港通机制持续优化,国际知名指数不断提高A股纳入比例,大幅提升QFII、RQFII总额度,境外机构投资者持续增加对A股的配置,多家国际知名财富管理机构登记成为外商独资私募基金管理人,中日ETF互通产品正陆续落地。三是期货品种对外开放迈出实质性步伐。四是有效深化国际监管合作。跨境监管和执法合作的层级和效能明显提高。
关于下一步的对外开放举措,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曾在今年6月举行的第十一届陆家嘴论坛上列出9项对外开放举措。
一是推动修订QFII/RQFII制度规则,进一步便利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中国资本市场。二是按内外资一致原则,允许合资证券和基金管理公司的境外股东实现“一参一控”。三是合理设置综合类证券公司控股股东的资质要求,特别是净资产要求。四是适当考虑外资银行母行资产规模和业务经验,放宽外资银行在华从事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的准入限制。五是全面推开H股“全流通”改革。六是持续加大期货市场开放力度,扩大特定品种范围。七是放开外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管理的私募产品参与“港股通”交易的限制。八是研究扩大交易所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拓展境外机构投资者进入交易所债券市场的渠道。九是研究制定交易所熊猫债管理办法,更加便利境外机构发债融资。
六是推动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强化证券基金经营机构长期业绩导向,推进公募基金管理人分类监管。推动放宽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比例和范围。推动公募基金纳入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金投资范围。
解读:董登新对澎湃新闻记者说:“A股市场不差钱,但是我们缺少长期资金,因此我们要想方设法推动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
扩大开放其实是引入更多中长期资金的重要举措之一。长期以来,A股市场走势大多呈现 “牛短熊长”,这一现象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促进市场稳定运行的中长期资金。A股市场一直以来以中小投资者为主要投资群体,资金短期化、分散化往往造成市场大涨大跌。拥有更多长期资金尤其是机构投资者队伍壮大,是股票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条件之一。
为改善投资者机构,从2018年下半年至今,多项引导长期资金入市的改革举措相继公布。2018年10月,证监会盘中发声明,明确提出要“引导保险、社保等更多增量中长期资金入市”,随后召开的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会议上再次强调要稳定市场、鼓励长期资金入市等政策快速扎实落实。
此后,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设立专项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允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设立专项产品,发挥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优势,参与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银保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在前期已允许银行私募理财产品直接投资股票和公募理财产品通过公募基金间接投资股票的基础上,进一步允许子公司发行的公募理财产品直接投资股票。
证监会近日也再次表态,资本市场改革总体方案基本定型,进一步完善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机制是其中一大要点,将从资金来源、业绩考核、投资渠道、监管安排等方面入手,为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提供机制支持。
此外,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已于2018年5月启动,按照当时的文件要求,个人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在试点一年后,可以将公募基金等产品纳入个人商业养老账户投资范围,一旦该项政策落实,公募基金的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容。这类资金的特点有两个方面,首先,资金本身就具备长期稳定性和避险保证需求;其次,所选标的物的资质优良,长期价值稳健,这样一来就可以透过市场力量引流入股。
随着各方积极有序引导更多长线资金持续入市的政策相继实施,A股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将得到逐步改善,市场的稳定性将有明显改观。
七是切实化解股票质押、债券违约、私募基金等重点领域风险。
解读:近年来,证监会始终坚持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重点做好股票质押、债券违约、私募基金等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处置,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资本市场牵一发动全身,风险一旦不及时处置就容易传导。2018年末,为了化解股权质押风险,证监会加强了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监管,摸清底数、加强监测,与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金融监管部门合作,推动地方政府积极行动,同时,上市公司积极“自救”,地方政府纷纷设立纾困基金,银行、保险等通过信贷或者发行专项产品等给予支持,证券行业成立资管计划对接项目,证券交易所发行纾困专项债券,私募基金等市场机构加入纾困队伍。当前纾困民营企业、化解股权质押风险的相关工作似乎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此外,对债券违约和私募基金的重点监控,也是坚守风险底线思维的表现。
八是进一步加大法治供给。加快推动《证券法》《刑法》修改,大幅提高欺诈发行、上市公司虚假信息披露和中介机构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等违法行为的违法成本。用好用足现有法律制度,坚持严格执法,提升监管威慑力。
解读:董登新对澎湃新闻记者说:“《证券法》这次的修订应该是带有里程碑意义的,很多地方都会有重大突破,如果真的能在今年年底之前正式颁布,对资本市场会是一个重大的促进。”
司法部副部长刘炤在9月6日公开表示,司法部将继续积极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等有关单位做好修订《证券法》的相关工作。
用足现有法律制度,强化违法违规市场主体的民事赔偿责任,是最高人民法院在证券民事诉讼方面的首要工作内容。
在打击证券违法犯罪方面,《关于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改革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对于证券犯罪分子,要严格控制缓刑适用,依法加大罚金刑等经济制裁力度。
九是加强投资者保护。推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证券集体诉讼制度。探索建立行政罚没款优先用于投资者救济的制度机制。推动修改或制定虚假陈述和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相关民事赔偿司法解释。
解读:董登新认为,推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证券集体诉讼制度,是这次12条任务中非常重要的一点。这一制度是借鉴美国的做法,如果可以设立,对于证券违法犯罪行为的威慑作用将会是巨大的。同时,也会倒逼发行人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进而对中小投资者形成有效保护。
从制度上看,最高法已在年内制定颁布了办理操纵证券、期货市场刑事案件和办理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刑事案件两个刑事解释,向一直被市场痛批的操纵市场、“老鼠仓”等严重违法行为“亮剑”。
十是提升稽查执法效能。强化案件分层分类分级管理,集中力量查办欺诈造假等大要案,提升案件查办效率。
解读:稽查执法是进行上市公司持续监管的重要一环,也是利用司法武器保护投资者权益的必要手段。证监会始终自觉把资本市场稳定运行放在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经济安全的大局中统筹谋划,强化依法全面从严监管,持续加强交易所一线监管,大力推进“看穿式监管”和账户实名制,全面强化上市公司、证券经营机构等各类市场主体监管,保持稽查执法高压态势,严厉查处内幕交易、虚假陈述、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工作座谈会表彰了稽查有功集体和个人。
十一是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大幅精简审批备案事项,优化审批备案流程,提高监管透明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解读:审批工作中的简政放权、优化流程,以及事中事后监管的加强,也是注册制推行的一种体现。从科创板注册制的审批情况来看,所有审核问询内容及回复文件全部公开,透明度大大提升。
一家中型券商的保荐代表人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科创板企业从IPO申请到接受问询,再到注册结果出炉,目前用时仅需不足半年时间,而过去A股其他板块的上市流程往往需要一年半到两年。可见,优化审批流程,精简审批事项,正是改革方向之一。
此外,刚刚发布的《科创板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特别规定》中规定,科创板并购重组的审核也将施行注册制,上交所自受理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申请至出具审核意见,不超过45天,公司回复总时限两个月;衔接《重组特别规定》5个工作日注册生效的安排,整体形成时间更短、预期更明确的审核制度安排。
十二是加快提升科技监管能力。推进科技与业务深度融合,提升监管的科技化智能化水平。
解读:近来,证监会多次强调要牢牢抓住信息技术创新带来的发展机遇,提升科技监管水平。在交易所层面,科技监管专项工作已经全面铺开。
目前,上交所公司画像系统已经正式上线运行,并实现了监管系统数据动态交换。后续,将从功能设置和技术可行性上,实现画像系统与监管系统信息的双向传递,实时交互为业务提供支撑。进一步发挥技术作用,完善数据库和算法,强化大数据运算、机器学习、语义分析等智能功能,增强线索发现、分析和预警能力。持续做好人工监管与科技监管的深度融合,力求实现更多监管辅助功能,提升监管实时性和有效性。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