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唯有5‰的老房能闯过加装电梯这一关,三条经验请收好
电梯竣工,三年多没下楼的老人下到地面不禁流下热泪。
本文大约4500字,需要阅读15分钟。
您将在文中看到:
★ 老房加装电梯,最卡的环节在哪里?
★ 如何更顺利地通过群众征询环节?
★ 老房装电梯的过程中
政府有关部门将会提供哪些助力?
......
上海已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对老人来说,多层住宅楼里一级级台阶,就像难以逾越的天堑。一些老人长期无法下楼,成为“悬空老人”。如何推动加装电梯工作,引起各界关注。加装电梯有多难?加装电梯须经过群众征询、行政审批、现场施工等阶段,对普通居民来说,依然感到复杂和专业。据统计,上海有近20万栋无电梯多层住宅楼,加装电梯立项及竣工的700多个,比例不到千分之五。
加装电梯难在哪?记者近期前往静安、长宁、杨浦、虹口、普陀等区10多个街道近20个居民区调查发现,部分居民将加装电梯称为“小区万难事”之最,而绝大多数楼组都卡在群众征询这一步。按照现行规定,加装幢90%以上业主同意且无明确反对意见,整个小区2/3的业主同意,才能申请立项。
那么,那些通过群众征询的楼组是如何让利益诉求各不相同的人结为“命运共同体”,没通过征询的楼组又在什么问题上“难以融合”?记者总结出几条经验。
第一条经验
居民自己要牵头推动
【声音】“加装电梯不能简单靠行政化手段推进,对反对的声音,要靠居民充分协商,达成一致。”
家住静安区新福康里96号楼的韩顺发、叶建华之前并不怎么关心社区的事,为了圆“电梯梦”,他们与另外三位居民组成了“加装电梯核心小组”,一起张罗这件事。“装电梯是阿拉自家的事,我们不站出来,谁站出来?”韩顺发说。
低层住户是加梯工作的重点。幸运的是,96号楼1楼是挑空结构,没有住户。2楼居民提出不乘电梯,不参与、也不反对。就这样,同意安装电梯的居民很快达到90%。
有安装意愿只是第一步,出资比例很快成为争论焦点。“老百姓每一分钱都算得精,我们不知道开了多少会。”叶建华说,最初方案是每层楼按系数出资,3楼系数0.4,4楼0.7,一直递增到7楼1.6。但7楼居民提出,这样算不科学,没依据,应该数楼梯,才公平。
于是,核心小组又制订了“数楼梯”方案,从底楼走到每层楼累计240格楼梯,按照60万元总价算,每个台阶2500元。这样一来,7楼每户要出10万元,而原方案才9万多元。
这让7楼居民后悔不已,十分抵触。大家只能反复劝说:“装电梯你们受益最多,多出一点也值。”一连开了4次会,7楼居民才勉强同意。
当居民们拿出电梯款,不料又有反复:2楼一户居民的女儿认为电梯有噪音、影响采光,电梯连廊可能泄露隐私,也不利于防盗,不赞成母亲最初的决定,反对装电梯。
核心小组与她不断交流,有的放矢地沟通。对方担心噪音,就提供电梯噪音检测报告;担心隐私,大家提出在连廊上贴磨砂膜;担心防盗问题,楼上居民提出出资安装防盗窗……直到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请来了联系居民区的政协委员,正好是位律师,从法条上逐一分析,终于让她不再反对。她谢绝了加装防盗窗等好意,还成为志愿者。
从2015年萌发加装电梯想法,楼组大会小会开了上百次。2018年3月,电梯竣工,三年多没下楼的老人下到地面,不禁流下热泪。两户出租房屋的业主搬回来住了,楼道里的陌生人成为热心互助的好邻居。
如今,核心小组更名为楼组自治工作组,在垃圾分类等社区事务上,也处处有他们的身影。
静安区石门二路街道新福康里96号楼。由于各楼组的情况千差万别,出资比例算法也各不相同。2楼是否出资,各楼层比例多少,并无统一模式,不能简单照搬。只要楼组内居民能接受,就算协商成功。加装电梯不能简单靠行政化手段推进,对反对的声音,要靠居民充分协商,达成一致。或许一开始速度慢,但后期遗留问题少。一旦过了均衡点,推进速度会越来越快。
第二条经验
“三驾马车”要一起发力
【声音】“加装电梯是高难度的思想工作,全过程的协调工作,也是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实际工作,不但要靠居民自治,还要基层党组织不忘初心,自我加压,主动为民服务。”
“虹口区家加乐加装电梯事务所负责人章建新帮助近30个居民区开展加装电梯工作,并创造了10个月走完加梯全流程的纪录。在她看来,推进加梯工作,要用好党建引领、居民自治、社区协同的模式。面对群众需求,居委会要帮助加梯楼成立居民自治小组,做好重点人群工作;要做好业委会工作,做好小区2/3居民征询;还要协调物业公司支持配合。
思想先入,才能形成合力。章建新推出“加装电梯ABC党课”,为社区党员群众进行思想动员,向基层党组织和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三驾马车”传授工作方法,迄今已讲授70多场。
虹口区江湾镇街道一小区举行加装电梯开工仪式。杨浦区五角场街道仁德路100弄文化花园是商品房小区,为了让高层住宅居民同意多层住宅居民加梯,居民区党总支带领“三驾马车”群策群力。业委会对电梯设计方案提出建议,让电梯与小区面貌更融合。物业公司结合管理实际,提出方案,确保加梯楼前的公共停车位一个不少。居委会组织了现场说明会,拿出效果图,面对面为小区居民答疑解惑,消除了很多不必要的误解,最终顺利通过小区意见征询。
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北梅园居民区让楼组在职党员到业委会交叉任职,明确“三驾马车”的职责分工,短短11个月,北梅园400弄23、25号楼完成加梯,创下新纪录。
为了增强组织力,有的街道还探索让机关党员与居民区结对,增强加梯工作的推动力。
第三条经验
各让一步是关键
【声音】“加装电梯,算得出的是价钱,算不出的是邻里和谐的价值,邻里间的快乐心情和美好生活难以用金钱衡量。”
“我买这个房子是为了投资,你们装完电梯,我的房子就贬值了,我不同意。”去年8月,长宁区北新泾街道新泾八村一个楼组开会讨论加装电梯,1楼一户居民说得很直白。
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李鹃关注着小区加装电梯的动向,见此情况,她保持着耐心,对这位“70后”居民说:“你选择我们小区,也是看中这里的环境。好环境需要楼组18户人家共同维护,现在17户居民都同意装电梯,我们就没有商量的余地吗?”
之后两个月,这位居民始终没有松口,李鹃也没有放弃。“做思想工作,不能着急。”她让志愿者、物业经理、业委会成员一次次与他沟通,一点一点影响着他。
去年10月,楼组里的所有业主再次与这户居民面对面,白发苍苍的老人说:“弟弟,你帮帮忙吧,我们没办法爬楼梯。”但他不为所动,后来索性吵了起来。在志愿者调解下,他撂下一句话:“赔1万块钱给我,我就同意!”大家不欢而散。
第二天,志愿者打电话给他,他没有接听。又过了一天,打通电话,这位居民说:“算了,要1万块钱也没意思,我弃权了。”于是,楼组成功加梯。
新泾六村里,一户2楼居民也因担心房屋贬值,反对装电梯。对这位从事装修生意的居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腾秀红快言快语:“邻里关系好了,你的生意才能越做越大!”慢慢地,他的态度出现180度转变。腾秀红也对其他居民说:“我们要把掌声献给底楼居民,感谢他们拿出真心,我们也要以心换心。”
长宁区北新泾街道金钟路340弄12号成功加装电梯。记者调查发现,但凡成功加装电梯的楼组,都有无数温馨感人的故事,共同点就是,居民互相体谅支持。
如何让反对者不再反对?成功加装电梯的居民说,要转变思考问题的方式:“现在或许你不需要电梯,但要为今后和长远考虑,为困难时考虑,更为邻居考虑。”“要包容加装电梯的不完美,毕竟是旧住房加梯,美观也好、采光也好,难以十全十美,只要能解决上下楼难题,就值得去做。”“加装电梯,老人等不起,有想法就要行动”……不知道这些话,能否打动那些不愿让步的居民,为下一次协商多留一点余地?
老房要圆“电梯梦”
仍需政府“扶上马、送一程”
★ 当好“规划师”,降低加梯成本要避免居民走弯路,有必要提早规划。
曹杨新村街道主动委托第三方机构对辖区45个小区1191个多层住宅楼组进行摸底,绘制出厚厚一摞《加装电梯可行性地图》,各楼组用不同颜色标明,绿色表示“可以加梯”,蓝色表示“较难加梯”,灰色为“不能加梯”,并标明原因,如“超出道路红线”。居民只要对照“地图”,能不能装,一目了然。如果不具备加梯条件,也不用白忙一场。
对于各类管线问题,曹杨新村街道在《加梯指导手册》中进行了特别提示,要求将提前检测环节纳入操作流程。如果检测出地下有管道,尽量从方案上调整。如果无法规避,则请管线所属单位进行指导,共同协商。
“加装电梯虽然是居民自治项目,但政府不该缺位。”曹杨新村街道副主任尹科强说。
在记者走访的加装电梯小区中,政府主动当起“规划师”,居民加装电梯的步子就更顺畅些。长宁区周家桥、北新泾、杨浦区殷行街道等都推出了加装电梯地图,编制了“手册”、“自治指南”,居民可以按图索骥,有的放矢推进。
★ 善做推动者,为百姓解难题
在加装电梯过程中,居民好不容易达成共识,却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疑难事。面对这些“拦路虎”,居民束手无策,需要政府直面问题,伸出援手。
位于杨浦区五角场街道的政通路100弄小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2017年3月起,27号楼居民有了装电梯的想法。经过长达数月的协商,居民区原党总支书记郑明积极劝说,楼内居民统一了意见,也通过了小区2/3居民征询。居民们把钱转入银行账户,满怀信心地等待审批结果,出乎意料的是,方案未能通过。
原来,27号楼位于小区最北侧一排,与河道相邻。新增电梯与河道距离不足6米,超过红线,被河道管理部门否决。一时间,居民们心灰意冷。五角场街道为居民牵线搭桥,请来职能部门和专业人士“会诊”。有人灵机一动,何不将正方形的轿厢改为长方形?这样可以省下半米,让电梯与河道距离刚好超过6米。一个建议,让情况“柳暗花明”,新方案成功通过审批。今年3月底,电梯正式开工。
多层住宅楼的平面图、立面图及结构图是加装电梯的设计依据,也是项目立项所必须的文件。不少居民楼原始图纸缺失,让加梯工作陷入停顿。要打破这一僵局,同样需要政府“撑一把”。
★ 勇当改革者,大幅简化审批
在专业人士眼中,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是在老房子上增加新功能,审批的复杂程度高于新建房屋和老房修缮。但对居民来说,想早点体验“上上下下的享受”,当然期待审批速度能快一点。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市住建委等部门2016年对增设电梯的建设审批程序进行简化,将原来46个审批事项缩减至15个,审批速度进一步加快,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全市加装电梯总数加速增长。
在实际操作中,百姓觉得审批有不方便之处。从记者调查看,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加装电梯审批属于技术审批,普通百姓不熟悉专业技术,往往造成“沟通不在一个频道上”。为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政府部门在简化审批方面持续用力,同时积极培育第三方专业组织,为居民提供加装电梯设计、手续办理、项目实施“一条龙”服务;另一方面,在全市统一的框架下,各区还可以探索“自选动作”,为居民加装电梯提速。
静安区作为全市唯一将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作纳入政府实事工程的区,提出了“联合预审”模式。“通过将串联审批改为并联预审,过去好几个月的审批时间最快可减至37天,并能极大提升成功率。”区房管局副局长林巍说。今年4月19日,临汾小区6栋楼房成为“静安模式”联合预审试点,6月10日工程队就进场施工,再次刷新了审批速度。
最后,分享一个好消息 。市房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期将出台新的政策措施,进一步优化简化加装电梯的审批流程,最大限度为居民提供便利,推动全市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
(原标题为《唯有5‰的老房加装电梯能闯过这一关,上观记者调研后总结了三条经验!》)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