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敖玉辉:打破封锁 打造“中国碳谷”

2019-09-09 08:2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在国内碳纤维领域,提起长春工业大学教授敖玉辉,很多人都会竖起大拇指点赞。作为长春工业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敖玉辉26年来一直奋战在科研一线。他的研究成果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使我国碳纤维的生产和使用不再受制于人;他秉持教书、育人和科研三位一体,通过言传身教,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子,共同推动我国碳纤维产业快速发展。

敖玉辉(中)正在实验室跟学生们讨论问题

日前,记者走进敖玉辉的实验室,他正带着学生一起研究碳纤维复合材料。“我们刚入学的时候敖老师就说,我们要做中国最好的碳纤维。”学生们说。在敖玉辉的带领下,团队里的科研人员被神圣的使命感和爱国理想凝聚在一起,取得一个又一个科研突破。

过去,我国在碳纤维领域的自主创新技术极度匮乏,外国层层封锁相关技术,造成我国在该领域的科研发展极为缓慢。

“不能掌握核心技术,注定受制于人,我应该为国家的碳纤维事业做一些事。”2006年起,敖玉辉把碳纤维原丝制备技术作为主攻方向,带领长春工业大学的项目团队与吉林化纤公司展开了一系列产学研合作。

他将研究室从学校搬进了企业的生产车间。一次实验需要八九天才能完成,中间还得不断调控各种反应参数。敖玉辉在生产车间一住就是几周,吃在食堂、睡在倒班室。“现场的工人师傅是三班倒,但敖老师就是一个人顶着。”提起敖玉辉,车间的工人师傅和领导没有不佩服他的。

经过反复实验,敖玉辉成功研制出了可量产的碳纤维原丝,并和企业一道设计制造了生产线。2008年,生产线正式运行,碳纤维原丝实现量化生产,打破了国外设置的技术壁垒。2009年,年产5000吨碳纤维原丝项目正式立项。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2015年,敖玉辉又攻克了国内碳纤维成本高、生产效率低和质量稳定性差等关键问题,实现了48K碳纤维在我省的工业化,实现了碳纤维原丝的大批量“中国制造”,建成了国内最大的年产1.6万吨PAN基碳纤维原丝生产线,使得吉林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碳谷”。碳纤维的价格也从十多年前几千万元一吨的“天价”,降到了现在十几万元一吨。其中,高品质的小丝束碳纤维已成功应用到载人航天飞船的制造中。低成本大丝束48K碳纤维则在沪宁高速公路、上海轨道交通、武汉长江大桥等重大工程中得到应用。

“做好碳纤维不是我们自己的事,而是时代和祖国赋予我们的重任。”这是敖玉辉经常对他的学生说的一句话。如今,敖玉辉和他的科研团队又投入到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研究当中。

爱国好声音

把科研当作人生追求,就没有攻克不了的难题。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应该让创新成为推动国家前进的力量,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实际,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

——敖玉辉

来源:长春日报

编辑:冬已

责编:苑丹 于飞

长春市委宣传部主办

“看长春”微信公众平台

(kancc2015)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