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国图110周年,宋刻孤本《扬子法言》、司马光残稿明起亮相

澎湃新闻记者 高丹
2019-09-06 18:11
来源:澎湃新闻
古代艺术 >
字号

澎湃新闻获悉,海内孤本宋淳熙八年刻本《扬子法言》、唯一秦朝政府档案里耶秦简、司马光《资治通鉴》残稿、宋刻本《注东坡先生诗》等被列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珍品,以及傅增湘、郑振铎、周叔弢等历代藏书家珍贵古籍,总计330余种珍贵典籍,将于9月7日亮相国家典籍博物馆“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保护传承大展”。

在国家图书馆建馆110周年之际,主办方希望通过罕见的古籍善本、精炼的图文和丰富科技互动手段,为观众奉献一场“让古籍活起来”的精神文化盛宴。

9月7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主办,国家图书馆承办,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及各参展单位协办的“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保护传承大展”将在国家典籍博物馆第一、二、三、四展厅正式开展。

此次展览汇集了全国20多个省40余家公藏单位、30余位私人藏书家的藏品330余种。同时运用了数字虚拟沙盘演示、全息视屏演示、沉浸式数字场景、微信导览等多种手段进行展陈,序厅中还特别设置了朗读亭,观众可以在亭中朗读珍贵典籍,然后将录音通过微信分享出去。

展览现场

国宝吉光,展示《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珍品

第一展厅主题为“国宝吉光”。展厅入口以巨型环幕的形式,循环播放《中华典籍讲述中国故事》宣传视频,将中华典籍的演变历史、文献宝库国家图书馆、历代藏书家爱书护书传承典籍的事迹以视频的形式展示出来。

展览分为“厚德载物 与时俱进”“鉴古知今 汲取智慧”“学说纷呈 匠心天工”“华章焕彩 翰墨流芳”四个主题单元,还有独立单元“典籍总汇文化渊薮”和“激活经典 熔古铸今”专题,以经史子集四大部类为线索,展现历朝历代在哲学、思想、科技、文学等各个方面的成就。

展品汇集国内20多家图书馆、博物馆藏珍贵文献100余种,大部分展出文献为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珍品,包括已出版的18部《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原本;海内孤本宋淳熙八年(1181)刻本《扬子法言》;还有来自湖南省考古研究所的里耶秦简首次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展出,这也是目前唯一一份秦朝政府档案;文津阁《四库全书》、文源阁《四库全书》、文澜阁《四库全书》及河南省图书馆藏文渊阁四库全书删余稿《明文海》等同台展出。同时为纪念司马光、曾巩诞辰一千年,展厅内将展出司马光《资治通鉴》残稿、元大德八年(1304)丁思敬刻本《元丰类稿》。

宋代皇族谱牒分为五种:玉牒、属籍、仙源类谱、宗藩庆系录和仙源积庆图。北宋时期修成的皇族谱牒,全部毁于“靖康之难”。宋室南渡后,又重加修撰,然存世仅《仙源类谱》与《宗藩庆系录》两种,皆为孤本,殊为珍贵。《仙源类谱》记录宋皇室宗族男女成员的支脉、婚姻、官爵迁转、功罪是非以及生死年月;《宗藩庆系录》以记载宗室成员的世系传承关系为特色,同时简要地记载子孙后代的名位品秩。

《楚辞集注》八卷 辩证二卷 后语八卷 宋端平刻本

宋端平刻本《楚辞集注》为传世孤本,曾为杨氏海源阁、刘少山收藏,毛主席曾将此书的影印本作为礼物送给访华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西晋陆机 《辨亡论》 唐写本

唐写本《辨亡论》, 黄纸墨书,工楷写就,字体俊秀,是敦煌唐人写本中的翘楚。

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浙东大饥,朱熹以浙东提举一职弹劾台州知州唐仲友,共六状,其中一状就是关于唐仲友中饱私囊,动用公使库官银、使用犯人为其开版雕印《荀子》《扬子》《文中子》《韩子》“四子”一事。

唐仲友开雕的台州本“四子”中的《文中子》《韩子》早已失传。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购回香港陈清华藏书,其中有一部宋版《荀子》,多认为即是台州本,后经考证,乃为台州本的翻刻本。而《扬子法言》一书则在辽宁省图书馆发现,填补了人们对于台州本“四子”的想象空缺,也证实了唐仲友在台州刻“四子”是不争的历史事实。

此书乃扬雄仿《论语》而作。自汉代以来,注家蜂起。至北宋时,惟晋李轨,唐柳宗元,宋宋成、吴秘之注尚存,司马光合并四家,增以己意,而成五臣之注。此本是朱熹弹劾唐仲友公案的重要印证,原为清宫天禄琳琅旧物,皮纸印造,初刻精印,为海内孤本。

本次展览也展陈了许多著名的藏书家的藏书。如黄丕烈所收的陶集。黄丕烈是清代知名的文献家,郑伟章在《文献家通考》中称其为“乾隆、嘉庆间文献之宗主”。黄丕烈藏书的特点之一就是好藏宋元旧刻。黄丕烈自称“佞宋主人”,他“第求精椠,独嗜宋刻”(洪亮吉《北江诗话》),有专门收藏宋版书的“百宋一廛”,还有因藏有毛晋藏宋刻本《陶渊明诗集》与南宋刊本《汤注陶诗》而得名的“陶陶室”。

《陶靖节先生诗》四卷补注一卷 (晋)陶潜撰(宋)汤汉注宋剡水周春 顾自修 黄丕烈 孙延题签

汤汉注陶诗成于南宋,他博采各家评注,开集注陶诗之先河。咸淳年间,汤汉出守福州时刻陶集于省罱。此书写刻精美,版式风貌颇具建本特征。黄丕烈“陶陶室”所藏两陶集之一。

百代芸香,傅增湘、郑振铎、周叔弢等藏书家的收藏

展览第二展厅主题为“百代芸香”,通过“酉山事业”“书田寻踪”“社会参与 共护国宝”三部分,致敬那些为保护和传承我国古代典籍文化做出贡献的历代藏书家,展示他们爱书、护书、捐书的精神致敬。展览汇集了傅增湘、郑振铎、周叔弢等藏书家捐赠国家图书馆的珍贵古籍,以及当代民间藏书家种类多样的珍品共计100余种,其中馆藏30种,其他70余种展品分属30余位民间藏家。展出国图藏珍贵宋刻14件,如现存围棋著作的最早印本、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本《忘忧清乐集》。

这一部分比较重要的是海内孤本宋绍熙三年(1192)黄唐两浙东路茶盐司刻宋元递修本《礼记正义》、南宋宁宗时重刻本《荀子》、宋嘉定六年(1213)淮东仓司刻本《注东坡先生诗》都在这个展厅亮相。

此本传世孤罕,曾经火燎,为烬余之书。繆荃孙叹为“真海内孤本”,字画俊美,刀法清劲,楮墨明净,版刻精良,璨若明珠。旧藏明安国处,迭经毛氏汲古阁、宋荦、翁方纲、吴荣光、叶名澧、陈清华等递藏。

这个展厅的民间藏品种类丰富,涵盖史书、历书、医书、档案、信札、拓本、佛经、琴谱、棋谱、画谱、雕版以及少数民族文字古籍等,并以颇具艺术性、观赏性的版画居多,反映了民间藏书家在保存保护善本古籍、延续中华文脉作出的重要贡献。

汲古润今、交流互鉴,呈现中外文化交流史迹

第三展厅是国家典籍博物馆面积最大的展厅,其主题为“汲古润今”,共有“勒之金石 垂于永久”“民族交融 多元一体”“咫尺天下 大美河山”“传承文明 服务社会”四个单元。展览展出珍贵典籍60余种,包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的金石拓片、民族文字古籍、舆图等,如首次集中展出了反映我国水利地貌的《八省运河泉源水利情形图》(大运河舆图)、《河防一览图》(黄河舆图)以及《长江名胜图》(长江舆图),其中《八省运河泉源水利情形图》及《长江名胜图》为全图展出。

展览首次全面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保护传承事业的发展历程和成就,特别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古籍普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评审、人才培养、古籍修复、影印出版、古籍数字化等成果;重点展示中华再造善本、二十四史、“九全一海”、《宋画全集》《元画全集》等国家重要出版工程成果,以及缩微复制、革命文献与民国时期文献保护工作成果。通过对比手法展出古籍修复重点项目成果,包括《赵城金藏》、“敦煌遗书”、《永乐大典》、西夏文献、“天禄琳琅”、纳格拉洞藏经、山西省珍贵古籍的修复前后对比等;集中展示近年来古籍普查新发现,如国家图书馆入藏的国宝级早期雕版印刷品,其中五代后唐天成二年(927)刻本《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仅比咸通九年(868)《金刚经》晚59年,为国内已知有纪年的最早雕版印刷品;南京图书馆藏北宋刻印本《景祐礼部韵略》,珍稀孤罕,版本和学术价值极高。

第四展厅以“交流互鉴”为主题,根据时序勾勒出以丝绸之路为主线的中外文化交流史迹,同时展现新中国成立后海外珍贵古籍回归所取得的成绩。展厅展出60余种汉文珍贵古籍、少数民族文字珍贵古籍、西文善本古籍,语言种类丰富,除汉文外,还有于阗文、焉耆-龟兹文、粟特文、回鹘文、满文等少数民族语言,以及拉丁文、意大利文、法文、英文、日文等外国语言;展品类型多样,除传统的古籍善本形态外,还有写本、手稿、拓片、绘画、舆图等,包括手稿《法语-汉语-蒙古语-满语词典》、满文稿本《几何原本》、摇篮本《托勒密天文学大成》等珍贵展品。展厅中还设立了海外回归单元,设置“回归大事记”互动多媒体展项,以静态图文+投影互动的形式呈现重要的历史回归事件,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海外中华古籍的调查、回归、整理、出版等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

《中国植物志》是作者卜弥格唯一一部在世时出版的作品,是欧洲出版的第一部介绍有关远东自然植物的著作,是当时欧洲获取中国自然历史知识的最重要的途径,对随后问世的作品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此书介绍了三十余种中国热带地区动植物的特性和产地,附有23张精美彩色图画,色彩逼真地呈现了卜弥格手稿中水彩画底稿的原色。

展览现场

据悉,展览自开幕起,将持续三个月。

    责任编辑:陆斯嘉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