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80岁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生勇光荣退休:躬耕药学领域55年
本文图均为 空军新闻微信公众号 图
8月30日上午,空军军医大学礼堂里气氛温馨、掌声热烈。该校结合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以座谈会形式,为80岁的张生勇院士举办退休仪式,在教师节前夕为这位师长送上诚挚慰问和衷心祝福。
“院士常对我们说,好的老师要当好‘长工’‘苦工’‘美工’,让学生在军事医学科学探索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坐标……”
学员代表向张院士献花。
学院领导为张院士颁发特聘高级专家证书,赠送纪念册。
药学系药物化学与药物分析学教研室主任姜茹用一番饱含深情的回顾,向授业恩师张生勇院士表达着感谢。张院士躬耕药学领域55年、潜心培育军医35载的大师风采,以严谨求实治学态度为学生指路导航的大爱无言,也深深感染着现场的每一位听众。
“从一名农家子弟到工程院院士,党和军队的培养我一辈子铭记在心。退休不褪色,我将继续追求我热爱的事业,让后人有所感悟,让学科历久弥新。”
张院士动情地回顾自己一心向党矢志不渝、从军报国壮志不改、立德树人倾心育才、自主创新潜心钻研的峥嵘岁月,表达了对军旅生涯的依依不舍之情,更表达了愿继续攀登药学发展高峰的坚定决心,获得了现场经久不息的掌声。
生于战乱中、长于红旗下的张生勇,始终难舍从军报国的梦想。1984年,刚刚在法国拿到博士学位的他婉言谢绝导师挽留,也放弃了复旦大学的教职,来到地处西北的原第四军医大学。
经过40年的努力,他开创了手性药物研制新天地,创造了双膦配体合成新方法等5个“首次”,使我国仲醇的化学和光学产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实现了紫杉烷类抗癌药的公斤级生产,为我国精细化工技术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是国内最早开展手性技术研究的学者之一。
张院士发表论文200余篇,培养研究生49名,出版专著、教材15部,获国家发明专利26项。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军优秀教师,获军队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军队院校育才奖金奖,以及多项国家、军队科技成果奖。荣立二等功1次。
空军专门向他发出致谢信:您科学巨擘的家国情怀、敢为人先的无畏精神和不懈奋斗的科研追求,为广大官兵投身科技兴军伟大事业立起了好样子、留下了好传统!
座谈会前夕,张生勇还收到了学校送来的特殊教师节礼物——一份记录他一腔报国志、一生从军路珍贵影像的纪念册,一份特聘高级专家聘书。
同时,该校党委聚焦为战育人这个唯一的中心工作,以张生勇等身边老专家忠诚军队教育事业的感人事迹为生动教材,充分发挥人才建设“凌云工程”“海纳工程”“珠峰工程”等系列制度的激励作用,在做好人才保留的同时,激发师生员工弘扬爱国奋斗精神,自觉把爱国之情、强军之志融入强国兴校实践。
简介
张生勇院士,1939年出生于陕西武功,1964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化学系,曾在复旦大学任教,1979年至1982年在法国巴黎南大学留学深造,1984年3月到学校工作任化学教研室讲师,1987年评任为副教授,1990年任化学教研室教授,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国内最早开展手性技术研究的学者之一,开创了手性药物研制新天地,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5个“首次”:首次建立了双膦配体合成新方法;首次制备了16种用于工业生产的手性催化剂;首次使我国仲醇的化学和光学产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首次利用手性技术在国内工业生产氨基酸和除草剂;首次实现了紫杉烷类抗癌药的公斤级生产,为我国精细化工技术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发表论文200余篇,培养研究生49名。出版专著4部,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11本,获国家发明专利26项。
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军优秀教师、原总后科学技术一代名师、原总后优秀共产党员。获军队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军队院校育才奖金奖、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药物发展奖”、“九五”全军后勤重大科技成果奖以及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荣立二等功1次。
一生从军路,一腔报国情。
(原标题为《 张生勇院士光荣退休!》)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