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科院专家建言自贸区新片区:建非可视非可触非可感“围网”
建设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应如何加强监管?
9月4日下午,上海市政协举行十三届十二次常委会议。上海市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绿色化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史吉平在发言中建议,可建立综合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手段的非可视、非可触、非可感的“虚拟”围网监控体系(简称数字围网)。
史吉平表示,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实现“境内关外、来去自由、风险可控”是一项系统工程,经过深入调研和论证,充分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以“智慧监管”突破现有管理方式的瓶颈,是实现“二线高效管住”,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达到国际最高标准和最好水平的路径之一。
在总体思路上,他建议:
首先,建立综合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手段的非可视、非可触、非可感的“虚拟”围网监控体系,对获得授权的人员、货物及交通工具进入控制区域进行实时数据集成,并对未获得授权的各类行为进行即时干预,实现对控制区域进行高效管控;
其次,制定监管技术体系、相关制度体系、法律体系、业务体系、信息安全体系和应急处置体系建立一套全方位智慧监管体系;
最后,以三步走推进,用3年完善现有海关监管的最新成果,构建统一智慧监管平台平稳过渡、用三年实现智慧监管替代传统监管、再用两年全面建成智慧监管体系。
具体应该怎么做?史吉平建议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建议:
第一,以数据为核心构建全过程数据监管链。具体包括: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核心构建智慧监管大脑;基于跨行业的数据分析进行精细化监管;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单据信息追溯、核验及虚假交易等监管难题等。
第二,以物联网和智能化装备实现流动要素精细化监管。具体包括:对运输工具、集装箱、货物等移动目标进行全面电子标识,运用射频识别RFID技术,对仓库的库位、货物实行条码管理和变动数据实时更新管理;利用智能摄像机、机器人、无人机等设备对地面、海面和轨迹进行巡查和跟踪的立体化监管;采用智能电子围网结合车牌信息对人员及车辆的跨线、禁区闯入、物品遗留等进行预判、定向跟踪和报警等。
第三,建立全方位监管制度体系,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具体包括:实施“智慧监管”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的顶层设计;政府牵头建设新片区智慧监管大数据平台,多部门的信息与数据资源交换和共享应用服务,建立企业信用分级管理、监管信息互认共享、数字围网,以及跨部门、跨区域和跨业务的协同工作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和联动处置机制防控系统性风险等。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