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金陵东路:上海“过街楼”最有特色的街道
薛理勇/上海交大建筑遗产保护中心
“骑楼”是一种建筑样式的名称,是指骑跨在两幢楼之间的楼,或沿街的楼房楼层向外伸出遮盖着人行道(上海人称之为“上街沿”)的楼。
从字义理解,“骑”的本义就是人骑在马背或其他的牲畜背上,骑马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双腿分开,跨在马背上,所以,“骑”的引申义就是“跨”。
巴金小说《秋》序:“我和几个朋友蹲在四层洋房的骑楼下。”(上海金陵东路的骑楼就是“四层洋房”)
许杰《我和鲁彦》:“把这临马路的楼房,修理了一下,改作一字骑楼的形式,租给人家,当作临时宿舍。”
骑楼房屋的二楼向外伸出,以立柱支撑,如此自然形成遮阳避雨的“走廊”。图为金陵东路外滩西望旧照片 本文均来自 上海交大建筑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
不过,上海人一般把所谓的骑楼叫做“过街楼”,如果把“过街楼”讲成“骑楼”,许多“老上海”听不懂。
如茅盾《我走过的道路·复杂而紧张的生活·学习和斗争》:“过街楼者,言两排房子中间有小小的过道,建筑师利用这一特点,在一楼一底的楼上并排地伸展出一间,跨街而已。”
丰子恺《谈自己的画》:“住的地方迁了好几次,但总无非是一楼一底的‘弄堂房子’,至多添一间过街楼。”
在中国的农耕年代,无所谓“房地产业”,人们只是在自己的“宅基地”上建造自己居住的房子而已,比较大的住宅会利用楼与楼之间的空间搭建“骑楼”,骑楼的下面是进出住宅的通道。
也就是说,骑楼的下面是住宅的“门”,而不是“街”,所以上海人不会把这样的骑楼叫做“过街楼”。
私人住宅不会在沿街占很长的街沿,农耕年代,土地价格不会很昂贵,而建造楼层外挑的骑楼的成本较高,一般说,人们不会为了给路人提供遮风挡雨的方便而去特意建造沿街的骑楼,所以,所谓的骑楼或过街楼是土地、房子成为“房地产”后的产物,对上海来讲,就是近代的产物。
金陵东路是上海“过街楼”最有特色的街道,为此,金陵东路也被公布为“风貌保护道路”。
2016年,为了配合地铁车站的建设,金陵东路部分街面房子后面的房子需要动迁,一些“过街楼”可能会部分拆除后按原样恢复。上海某报纸轻信了上海某网站的消息,称金陵东路江西路口的沿街骑楼将被拆除,金陵东路的历史文化风貌会被破坏,于是,老百姓群情激动,记者忙乎,政府的主管部门以及建设单位疲于应对,最后事情搞清楚了,是网站的信息失实,“谎报军情”,而媒体又疏于核实,使一起无中生有的谎言几乎酿成了社会事件。
事情虽然过去了,但是,由谁或那个部门来追究责任,赔偿损失。看来,中国的法制和法治还需要加强。
金陵东路西藏南路东望口
金陵东路在历史上属于法租界,筑于19世纪50年代,因为法国领事馆长期设在这条路上,法文名Rue du Consulat,中文名“公馆马路”,它是法租界最大、最主要的马路。而在此之前,英租界已经有一条“大马路”(南京路),于是又叫做“法租界大马路”、“法大马路”。
原法国领事馆旧址
上海开埠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上海城市交通或代步工具主要是小车(即独轮车)、人力车(即后来的“黄包车”)、马车,对城市道路的要求不高,上海租界主要的城市道路的宽度在8-12米之间,部分道路设有人行道,剩下的车行道就更窄了。
法租界公馆马路的繁华地段在靠近外滩的东面,所以公馆马路的东段略宽,西段较窄。
金陵东路老照片
20世纪后,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城市面积的扩大,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城市交通工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机动车替代人力、畜力车就成了大势所趋,上海的公共租界、法租界开始开通有轨电车工程。
有轨电车的车身较宽,一般铺设双轨,双向行驶,在确保电车安全通行的前提下,还要让出人力、畜力车,以及行人的安全通行,于是,必须放宽马路。20世纪初,也是上海城市道路大规模改造的时期。
金陵东路上的有轨电车
众所周知,在城市里,当一条马路建成后,道路的两侧立即会被房地产商开发建成街面房子的商铺和住宅区,道路拓宽势必遇上征用土地和赔偿的问题,所以,城市道路改造往往是循序渐进地进行,于是,公共租界工部局和法租界公董局参照西方的制度制定了关于城市道路的相关规定:
首先是将城市道路划分为若干等级,规定不同等级道路的最低宽度,其中“大路”是城市的主要道路,应该有供车辆通行的“车行道”和供行人通行的“人行道”;
划定道路红线,并规定,为了确保道路畅通,部分严重影响道路畅通的建筑必须及时拆除,对暂时不影响通行的建筑物,允许暂时存在,但是,如果一旦这里的房子拆除重建,业主必须无条件退界,就是新建的房子必须退到规划的红线以外;
退界后,业主地契中的土地面积不减少,在地契上注明业主土地的边界距离房子墙角的距离,以后土地买卖以地契上的亩数计算;
一些主要道路(尤其是商业街),规定人行道的宽度,为了减少业主的损失和市政工程及时开工,经核准,准许业主将新建的房子建设为“过街楼”,过街楼的下面作为城市公共通道的人行道,例如1914年后建设的坐落在南京路的先施公司、永安公司,以及建于20年代的南京路新康大楼等。
南京路先施公司的过街楼
南京路新新公司的过街楼
在商业街建设“过街楼”,一方面减少了房地产商的损失,使城市道路改造和建设得以顺利推进,另一方面,过街楼作为人行道,可以使商业街的游客有一个遮风挡雨的舒适环境,提升商店的信誉和知名度。
法租界也有过街楼,著名的武康大楼(旧名诺曼底公寓)就是过街楼,如果你到实地踏勘,一定会发现,武康大楼位于武康路与淮海中路相交形成的尖三角形地块,面积不大,如果退让红线,这幢房子几乎没有办法建造了,采取过街楼的形式,使二层以上增加了不少面积。
诺曼底公寓(武康大楼)的过街楼
武康大楼现状
公共租界的方式被法租界仿效,1926年出版的《上海房地产实用大全》是一本供房地产商和房屋租赁者使用的实用手册,其中收有关于法租界公馆马路的现状,和沿街建设的一些规定,规定任何人在公馆马路沿街拆除旧房,建设新房,必须遵守规定退到规定的红线外,并规定,沿街必须建过街楼,过街楼的高度为7米,宽3米。
从这个规定可以知道,现在的金陵东路上,凡是有过街楼的建筑,一定是1926年后建造的,而没有过街楼的建筑,也一定是建于1926年前的老房子。
早期金陵东路,可以看到很多建筑没有过街楼
有些人认为,南洋天气炎热,阳光强烈,多雨水,上海金陵东路的过街楼是旅沪的福建华侨参照南洋的房子建设的。这就有一点自说自话了。这里是法租界,并不是福建华侨随心所欲的地方。
我去过法国,还在巴黎呆了较长的一段时间,巴黎的许多商业街的沿街房子就是过街楼(如著名的商场“老佛爷”),而且,过街楼的高度与上海金陵东路过街楼基本一致(这是我的目测,毛估估),但是,巴黎过街楼的宽度宽窄不一,不如金陵东路的千篇一律。
我想,上海法租界公馆马路的过街楼一定是仿效巴黎过街楼的结果。
巴黎老佛爷百货商场(Galeries Lafayette)的过街楼
与动物的生命一样,任何的建筑物都是有设计规定的使用年限的,上海的绝大多数老房子已经远远超过了设计使用年限,进入老年、暮年、耄耋之年,如何保护老房子,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应该提到更高的高度给以认识。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金陵东路和南京东路、淮海中路、四川北路并称为“上海四大商业街”。图为20世纪80年代的金陵东路金陵东路过街楼现状(原题:金陵东路:上海“过街楼”最有特色的街道)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