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专家: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可逐步共享区域财税
如何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
9月3日,上海市政协人资环建委召开“以制度为突破,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重点课题专题座谈会。市政协副主席李逸平参加。
会上,该示范区的功能定位成为讨论焦点。作为承载新发展理念的“样板间”,示范区示范什么、如何示范?这些问题都需找到答案。
“建设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打造新城,或是打造产业园区。”十二届市政协经济委常务副主任张广生表示,建设示范区的初衷,是突破当今行政区划管理体制下的各种制度障碍瓶颈,实现区域协同发展,为更大范围的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探索实施路径,同时也为中国区域性发展提供借鉴经验。
“示范区建设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在‘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在机制创新方面有所建树。”张广生提出,规范是地区发展的战略导向,起到“定海神针”作用,因此,示范区建设首先要探索建立规划统筹机制,对城市空间布局、土地配置、存量产业进行优化调整,其次要探索建立利益协调机制、政策协同机制和完善投融资的机制。
在他看来,示范区要实现内外协同发展,一方面,示范区内关于招商引资、企业入驻、人才引进、土地价格、企业扶持等类政策,要相对统一。另一方面,示范区内的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公共服务资源供给、生态环境的治理、城市功能组团,必须和区外的一市两省同步推进,联动发展。
其他与会人士也认为,示范区建设,在硬件互联互通方面还算相对容易操作,关键在于机制、法规、标准的协同。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薛美根说,将来在示范区内,各种交通工具如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都将“跨行政区域运营”,这会涉及到价格机制、利益协调、管理责任等一系列问题。这些背后都是深层次的机制问题,需要早作研究、未雨绸缪。
市政协常委、提案委常务副主任黄鸣也提出,将来在示范区内,各种公共服务政策要实现普惠、普及,都需要通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
“现在都说制度创新,这一领域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实现财税共享制度的突破。”上海社科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娜表示,示范区可以在建立信息共享共用基础上,逐步实现区域财税的共享,从而实现根本性的突破。
此外,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副院长滕堂伟建议,示范区建设,可以立足“生态绿色”的定位,探索生态环境一体化保护机制创新,为中国其他地区提供借鉴。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