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夜读|作为狗主人,我对“智能项圈”的期待是……
据说在新闻学院上课的时候,老师都会跟学生讲:请大家记住,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
但是,先生们这句话可能讲得不对。现在,“狗咬人”动不动成为新闻,而且新闻发布后,无论是爱狗人士还是那些怕狗的、或者因为孩子被狗吓过、咬过而对那些不文明养狗人充满怨念的人,大家的心里都会泛起不一样的波澜。屁股决定脑袋,其实站在对方的角度想想,各种情绪都可以理解。
今天,在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传出消息:上海将推动养犬信用积分制度和智能项圈技术。
我作为养狗人士,也忍不住点开看看。还好,和其他一些地方出台的一些所谓的“史上最严养狗规定”相比,这次上海的新措施显得比较有智慧,兼顾各方的利益和感受,一些规定比较柔性,也比较人性化。
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人和狗之间的冲突,根本上说,跟狗一点关系也没有,而是人和人之间的冲突,是一些不文明养犬人的行为打扰到了周边人的正常生活。只不过,由于人的纷争因狗而起,法律、行政措施又要不断去平衡不同利益群体的诉求,所以很多时候,平衡、调整到最后,只能让狗暂时埋个单。比如,某个地方有一条疯狗咬死了人,那相关部门大概就要迅速派出专业力量到附近去抓捕疯狗,顺便为了公众安全,把地区周边的流浪狗都“收拾”一下。如果案件关注度高,那么对狗的打击力度就更大一点,以平民愤。
回头过来,之所以说这次上海拟出台的管狗新政比较“智慧”,是因为这个细节:相关部门准备使用一些新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式,比如研发智能项圈,并建立养犬信用积分制度等等。
我们都知道,在社会管理层面,很多过去认为很难或无法解决的事情,后来因为新技术的应用,现在都不成为了问题。最简单的就是交通整治,一个路口只要装个摄像头,不需要多派一个警察,司机就不敢乱来。否则,对不起,罚款、扣分,直到进培训班重新考驾照,司机所有的路口违章行为——“任性”的结果都自己买单。当然,在派出摄像头、无人机执法的同时,交通管理部门也从制度层面加大了对违章的处罚,从而形成管理合力。
所以,对养狗的管理也是如此。如果智能项圈研发到位,应该也可以解决一些问题。就像交通整治,摄像机拍到的是违章车辆,而整治的对象是不守规则的司机一样。一个真正能说得上是“有用”的智能项圈,戴是戴在狗的身上,约束的应该是狗主人的行为。照理说,现在办证的狗脖子里都已经植入的芯片,未来只要提高这只芯片的含金量就可以了。如果真要另外研发智能项圈,是否也多能找些养狗人士听点意见?
我以为,新的智能项圈不仅要记录狗的信息、具备定位等功能,在犬只走丢时提供信息帮助狗主人寻回,更重要的一点是,这种智能项圈最好能承载一点数据积累功能,从大数据可以分析出狗的行动轨迹,进而判断狗主人是否符合文明养犬的要求。
同样的道理,养狗信用积分要起作用,道理也差不多。新规要真正落地,可操作,起到约束作用,关键是把养狗的信用记录和狗主人的诚信记录或者其他记录有捆绑,并制定相应的惩治措施。
真正爱狗的人,都希望狗和人能和平相处,减少不必要的冲突。从这个意义上讲,不管是什么规定,应该最终要聚焦到可以负责任的人身上,而不是让无辜的狗为不负责任的人买单。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