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景德镇、梅森和伊万里 ——东西方瓷业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陆明华
2019-10-14 08:26
来源:澎湃新闻
古代艺术 >
字号

景德镇、梅森与伊万里是昔日亚欧两大洲的三个市镇,本来是毫无关系的不同地区,景德镇在中国江西的浮梁县,伊万里在日本九州佐贺县,而梅森更是在遥远的德国萨克森州。各自的历史、文化和风情都不同,但瓷器使这三个小城镇连接到了一起,产生出了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擦出了艺术的火花。历史上的景德镇、梅森与伊万里烧造了无数具有自己本民族文化特点的瓷器,也创造了具有异国风情的不同文化特色的瓷器,为人类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这里,拟就此三地历史及其烧造的瓷器及相关情况作一简述。

神话雕塑,梅森瓷器博物馆藏

景德镇、梅森与伊万里

地处江西的景德镇,是宋元时期的一个重要瓷器产地,当地生产的青白釉、元青花以及卵白釉瓷器都是名品。明清两代,景德镇成为皇家御用瓷烧造基地,大量精美产品进入宫廷。明代晚期以后,景德镇民窑瓷器大量外销亚洲乃至欧洲美洲。景德镇成为享誉世界的中国瓷都。

梅森是德国萨克森州的一个小镇

梅森是德国萨克森州的一个小镇,它最初的发展与一个重要的政治人物有密切关系。1694—1733年在位的德意志萨克森公国选帝侯、波兰国王奥古斯都二世,有一项特殊嗜好,喜爱中国和日本的瓷器,他曾通过荷兰东印度公司等大量予以购买。也曾为了151件中国瓷器,用600名萨克森近卫骑兵向普鲁士交换。他曾收藏有中国瓷器17000件左右,日本瓷器7000件左右。此外,他还命令辖区内的梅森建立瓷厂,研制和仿烧中国瓷器。梅森从此开始了它的烧瓷历史,很长时间内,梅森瓷器以烧造质量的优异闻名欧洲,以后,成为全球十分著名的瓷器品牌。

五彩妇人纹剃须盘,1720—1750 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藏

伊万里是日本九州的一个港口, 十七世纪以后的日本瓷器主要在近旁的有田町烧造。实际上,有田烧才是代表日本瓷器起源与进步足迹的最重要产品。日本文禄元年(1592,明万历二十年),出兵侵略朝鲜的丰臣秀吉,带回熟悉制瓷的朝鲜陶工,在日本九州肥前酝酿烧造瓷器。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左右,日本烧成了真正的瓷器。1616年,朝鲜人李参平在有田泉山发现瓷土矿。此后,有田烧瓷器不断发展和创新,成为日本瓷器的代表。但由于地域和海外贸易的关系,佐贺县港口小城伊万里名声远播,世人皆知伊万里,而有田及有田烧的知之者相对较少。不过,从地理位置看实际上也很合理,现在的伊万里是市,也是古代通商贸易出海口。而有田是町,后者归前者管辖。所以,现在全世界把十七世纪以来有田烧造的瓷器统称伊万里瓷器也是合理的。

景德镇与梅森及伊万里的关系,是以瓷器为重要纽带的,没有瓷器,三地不可能有密切的关系。这三者关系的形成,自然离不开中国瓷器及其技法的东传和中日贸易陶瓷的越洋西销。十五世纪晚期,中国瓷器通过间接贸易销往欧洲,十七世纪开始,渐渐地有了直接而频繁的交往,大量产品源源不断输出欧洲大陆。同时,欧洲硬质瓷器在德国诞生。

青花八开光花鸟纹盘 明(1368—1644)江西省博物馆藏

1993年,我在日本有田的九州陶瓷文化馆工作访问近2个月,初步了解了有田烧和伊万里烧瓷器及其海外贸易历史。伊万里瓷器与中国瓷器一样,在以后大量销往欧洲,在中国国内政治局势不稳定而实行海禁政策的时期,代替中国的贸易瓷输出。当然,由于窑业规模与贸易总量等相对较小,无法与中国瓷器烧造与外销规模相比。但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伊万里瓷器与中国瓷器不同程度的进入欧洲市场,在当时同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景德镇和伊万里的陶瓷文化交往由来已久,明末景德镇销往日本的景德镇“古染付”、“南京赤绘”等瓷器,给当地开创瓷器窑业提供了很好的样板,而当地最早仿烧的瓷器就是景德镇瓷器。当然,有田与德国的梅森也有着共同的传统陶瓷文化基础,有着深厚的交往,历史上的瓷器烧造与贸易,两地文化有明显的交融和汇合。我们很早就了解到,有田与梅森之间有着良好的交往,1979年,两者结成姐妹城镇。有田有一个陶瓷公园,主体建筑与德累斯顿茨温格宫样式几乎一样。1995年上海博物馆应邀在有田陶瓷公园举办的“上海博物馆藏中国陶瓷展”,就设在这座建筑内,笔者负责了布展工作,目睹和品味了这一欧洲式的建筑。2015年,前往德累斯顿的茨温格宫参观考察,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原来,前者是“复制品”,后者才是被仿制者。

奥古斯特二世

十七世纪销往欧洲的中国瓷器,深刻影响了梅森的窑业发展和产品的开发,这中间,“强力王”奥古斯都起到了重要作用。而梅森在十八世纪后,继续研发和仿烧中国陶瓷器。奥古斯都二世身后,遗留了不下35798件瓷器,约有半数产自他的梅森瓷厂,其余则来自中日两国(全以“东印度瓷器”之名登入他的皇家账册)。

当然,实际上与梅森有关的中国古代瓷器产地不仅限于景德镇,其它地区的窑业和贸易产品,也曾给梅森制瓷业产生过影响,梅森的瓷厂最初十分认真仿烧的中国陶瓷器,不全是景德镇产品。

景德镇、梅森与伊万里瓷器的风格

从明万历三十年(1602)到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的80年时间里,通过荷兰东印度公司销往欧洲的中国瓷器约1010万件左右,而日本销往欧洲的瓷器也达190万件左右。当然,这些外销的瓷器几乎覆盖于全欧洲甚至转销美洲,但仅从奥古斯都收藏的遗存情况看,目前尚存德累斯顿皇宫的中国瓷器就有7400件,日本瓷器2000件左右。

德国茨温格宮中的瓷器收藏 图片来源自网络

2015年,笔者随上海博物馆访问团出访德、法、日三国,在德国,走进昔日皇宫——德累斯顿国家陶瓷博物馆,我们看到的是大量景德镇、伊万里瓷器,更有大量不同历史时期梅森本地烧造的瓷器,除了部分具有中国、日本等域外元素的产品外,大部分本地产品充满了浓郁的欧陆风情和西方格调。

梅森仿烧的中国瓷器有不少是中国贸易瓷,包括明清景德镇青花瓷和彩瓷,产品质量优异。不过青花瓷的釉彩色泽是有着较明显区别的,有的刻意追求中国瓷器的韵味,强调模仿,很多只是吸收烧造技法。不少梅森仿烧的青花瓷色泽较为淡雅,相比之下,梅森的产品釉色更为白皙光亮,而景德镇产品白中闪青居多。上海博物馆有两件康熙晚期景德镇的外销青花油醋瓶,均按中国传统工艺施彩绘画,样式则完全是欧洲式的。这种瓶子,尽管是模仿欧洲造型,但通过青花、纹饰和器物特征,完全看得出是中国产品。而梅森的青花油醋瓶,则十分明显的看出其欧风。此次由梅森陶瓷博物馆提供来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展出的一件青花花卉纹盘,约烧造于1775年,图案布局疏朗,制作精美,是一件早期梅森青花瓷的典型制品。从中可以窥见,梅森青花在完全西洋形制和图案的组合装饰下,呈现的是与中国青花韵味完全不同的风格。与景德镇青花一样,随着时代的变化,风格也在变。一些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的青花器,与18世纪早期到中期的产品相比已有了变化,不过,传统风格依然存在,青花色泽稳定,烧造质量也很稳定。
青花缠枝花纹梅瓶 明(1368-1644) 江西省博物馆藏

在中国古陶瓷研究领域内,经常有一些学术争议,一件瓷器的纹饰来源就可以引发长时间的争论,如缠枝莲的源头问题就曾在较长时间里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十八世纪梅森青花等瓷器中,有一种优雅而精致的“蓝色洋葱”(有日本学者称为“玉葱文样”)图案,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特征,一直被沿用至今。这种图案,以雏菊、竹子、草叶组成,是梅森瓷器的一个代表性装饰。笔者1993年在日本有田时,第一次看到展品中有这种德国梅森于18世纪中期开始流行的产品。本次展览中,德国杜塞尔多夫黑提恩斯-德国陶瓷博物馆收藏的一套19世纪梅森青花咖啡具,画的就是“蓝色洋葱”图案。

《蓝洋葱双人用咖啡用具》德国杜塞尔多夫黑提恩斯—德国陶瓷博物馆藏

彩瓷的种类是多样化的,梅森仿烧的景德镇彩瓷也可以说是十分精彩,相比中国瓷器而言,感觉色调更显艳丽,即便是模仿一些经典产品,也不落下风,但由于与中国匠师的画法不同,梅森彩瓷的画面、图案与中国风格迥异。在中国人眼里,很多器物的“洋味”更加浓郁。如人物图的绘画,景德镇、伊万里和梅森(包括荷兰、英国的陶器窑场产品),既相似又有不同。如在清代景德镇彩瓷中出现的司马光砸缸故事、撑伞仕女图等标志性图案,在伊万里、梅森甚至欧洲其它国家窑场陶器产品都有出现,但人物却各不相同,绘画者习惯以各自人种为原型,呈现各地不同的审美风格。景德镇、伊万里尚有相仿风格,但西人所画就不同了,看起来显得有些滑稽。此次杜塞尔多夫黑提恩斯-德国陶瓷博物馆藏清代景德镇彩绘贸易瓷盘就描绘了两个撑伞仕女的形象。当然,梅森仿烧的有些伊万里瓷器也给人以同样的感受。这一个阶段,梅森大量仿烧伊万里和柿右卫门的彩瓷,如八角形盘、带盖茶杯等,据说几乎达到乱真程度。这时期的仿烧显然与奥古斯都的喜爱是分不开的。

青花仕女盘,清乾隆(1736-1795) 江西省博物馆藏
中国人物陶塑,德国杜塞尔多夫黑提恩斯-德国陶瓷博物馆藏 19世纪10年代柏林生产

当然,景德镇输入欧洲的贸易瓷中,也有一些直接受到梅森瓷器风格影响的产品,如英国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收藏一件1730—1735年间胎骨极薄的雍正粉彩人物图盘,“复杂的花果缠枝边饰运用了镀金技法,这一灵感取自于德国梅森瓷器”。 另一件饰以“外宝石红”的同时期粉彩花卉纹盘,“正面饰以花环花束,模仿梅森的装饰手法和色彩。黑彩与灰彩纤细笔触,形成仿雕刻的灰色效果。并结合褐色和金色的柔和色调,使整个瓷盘的装饰效果与一般繁复的中国纹饰大相径庭。这个瓷盘体现了中国外销瓷器的一个制高点。”

广彩折枝花卉纹镂雕瓷水果盘,清乾隆(1736-1795) 广州博物馆藏

景德镇与伊万里风格更加贴近的器物很多,不管是伊万里仿景德镇产品,还是仿日本的中国伊万里器物,很多产品有着同样的东方情调和韵味。最重要的是,伊万里瓷器的青花和部分釉上彩原料,是从中国进口的,如果刻意模仿,两者风格的贴近是十分自然的。如十七世纪中期的伊万里,也仿烧明代景德镇永乐宣德的伊斯兰风格青花扁壶,尽管可明显看出其仿制品特征,但相比西方的仿烧,还是更加贴近真实。当然,大量伊万里产品,只是吸收中国瓷器的制作技法,局部运用中国器物的形制和花纹,图案、画面更多的是日本风格。

梅森与德化、宜兴陶瓷器

欧洲瓷器的诞生,与中国瓷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公元一世纪到17世纪,成熟中国瓷器至少已生产了一千五百多年,而欧洲在17世纪初还没有真正的瓷器,此后,是德国的梅森最早研制成功真正的硬质瓷器。

炼金术师伯特格尔

明代晚期,景德镇窑、漳州窑、德化窑瓷器和宜兴紫砂器等相继进入欧洲市场,许多制品成为人们欢迎的上等用具。欧洲人惊叹中国陶瓷器的新颖奇巧和异国情调,在几十年后,他们终于研制成功。清康熙四十年(1701),德国人伯特格尔与另一位科学家契恩豪斯伯爵联手,以奥古斯都收藏的宜兴紫砂器主体为样本,研制出类似的红色炻器。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他又以中国福建德化窑的白瓷为样本,烧出了硬质白瓷器,这是最早的欧洲白瓷,从此欧洲有了自己的瓷器。值得指出的是,此时距法国传教士昂特雷科莱(汉名殷宏绪)康熙五十年(1711)在江西得到不少瓷器烧造奥秘,写给教会第一封信的时间早了两年。不过,昂特雷科莱没有能够在景德镇完全得到制瓷的秘诀,在教会的复信中,“巴黎方面还通知他,这封信提供的数据仍不够详尽,法国陶匠依然无法照样制瓷。殷弘绪只好重拾旧业,再探制瓷之秘,然而这一回热情已经大减。在第一封信中,他充满了对瓷器与景德镇生活点滴细节的惊讶与好奇;可是1722年写就的第二封信(1726年出版)就只有事实面的报告,笔法枯燥单调,纯粹只谈釉药成分与发色效果。”

伯特格尔炻器咖啡壶,1710-1713 德国杜塞尔多夫黑提恩斯——德国陶瓷博物馆藏

相比传教士在中国的作为和法国国内的关注,德国梅森的研制取得了决定性的成功。以前,在较长时间里,欧洲人是景德镇、德化窑等许多中国瓷器的使用者,现在他们终于成功烧成了自己的瓷器。以德化窑为样本,对欧洲白瓷的试烧成功,给梅森瓷器此后奠定烧造的基本风格十分重要,他们试烧成功并不间断制作的白釉瓷器,被称之为“白色金子”,反映出奥古斯都及研制者对这种器物价值的认可。

与景德镇白瓷比较,德化窑白瓷有着大理石般的晶莹洁白色泽,特别是瓷塑产品,更加符合欧洲人的审美情趣。梅森的陶艺家曾烧成了许多塑像类白瓷产品,质地优良,形体健硕美观。各种釉下彩、釉上彩的器物类产品也是精益求精、华丽典雅。

硬质白瓷成功烧造以后,梅森瓷器逐渐占领了欧洲市场,并引导一些国家的皇家瓷厂进行生产。梅森作为欧洲最有底蕴的老牌窑业基地,几个世纪来窑火不断,产品质量稳定,创造了属于它自己的辉煌历史。

参考文献

1、罗伯特·芬雷著、郑明萱译《青花瓷的故事》台北猫头鹰出版社,2011年。

2、柯玫瑰、孟露夏著《中国外销瓷》,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2014年。

(作者系上海博物馆研究馆员陆明华,原刊于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编撰的展览配套图录《白色金子·东西瓷都——从景德镇到梅森瓷器选》,图片来源自图录。)

    责任编辑:陈若茜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