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座门诊部让小洋山告别“岛上无医”历史
杨丽娜与几名同事坐在办公楼前的台阶上,看着对面的夕阳渐渐没入海岸线。难得一见的夕阳美景,似乎给了他们一种鼓励,身后刚筹建完工的小洋山门诊部即将在第二天“开门营业”。
这座门诊部位于洋山港管理中心所在大楼一层,占地约500余平方米,工作时间为早上8:30至下午4:10,全年无休,由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以下简称市六东院)日常管理。门诊部开设诊室、检验科、抢救室、X光室、药房、挂号/收费处,人员配备包括临床医生1名、会计员1名、护士1名、检验技师1名、药师1名、放射技师1名,完成了357种常用与急救药品的调配。
“就医难”,这对出生、长大在洋山港的袁苗芬来说,记忆深刻。
工作后,袁苗芬成为上海盛东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的一名一线员工,盛东公司于2005年正式成立,负责经营管理洋山深水港区一、二期码头。
就医时间不断缩短
8月12日,小洋山门诊部正式营业。它建立的初心,旨在确保常见疾病、创伤得到及时处置,为小洋山岛上的万名职工、过往的货运船员以及浙江嵊泗等周边岛屿居民提供三级甲等的医疗服务。
与此同时,筹备了一个星期的浦东新区医疗急救中心小洋山分站也于当天投入运营。分站配备了两辆高性能救护车,配置了最先进的全自动心肺复苏机、骨髓输液系统、可视喉镜等设备仪器,实行全天候24小时运转。
营业第二天(13日),门诊部就接诊了首位患者,一名阿姨因在工作中不小心将腰扭伤,在门诊部里进行了X光检查,完成配药化验等。“阿姨临走时脸上露出的笑容,让我们一下子更加明白了门诊部的意义。”杨丽娜说。
8月17日19时10分,小洋山急救分站接到了第一个呼救电话,患者头外伤,由嵊泗县转诊到沈家湾码头。接到任务后,分站当班工作人员立即出车,仅用时13分钟赶到患者身边,40分钟后将患者安全转达市六临港分院,较以往缩短了近一个小时。
这些开始,意味着小洋山岛真正告别了多年“岛上无医”的历史。而这条“跨海生命线”的背后,是沪浙两地齐心协力,争分夺秒,相关部门、企业、医疗单位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践行自己的职责。
8月2日,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内召开了小洋山岛职工就医问题专题会议,三天后,市六东院相关负责人赴小洋山岛,实地查看并讨论实施方案。8月6日,市六东院与盛东公司作现场查看交流,明确科室设置、人员配备、医疗设备设施配备,明确场地改造要求如水电基建与诊疗区布局设计等工作,两方就小洋山门诊部诊疗运营模式达成一致。
接下来的几天进入最为关键的全面部署落地阶段。
“时间紧,任务重,尤其中间还遇上台风,所剩不多的时间更是被压缩了一天半。”市六东院门急诊部副主任李少杰回忆起筹建过程,仍难平静。
8月9日下午受台风“利奇马”影响,东海大桥封闭,洋山港全岛人员撤离,然而此时调配物资与设备已经整装待发。李少杰告诉记者,为了确保万无一失, 筹建工作团队第二天全部在临港准备待命,只等通桥指令。11日上午8时,东海大桥通桥后,筹建团队立即赶往洋山港,于当天傍晚完成了现场布置。
接诊量逐日上升
自8月12日开诊以来,小洋山门诊部接诊患者数量逐日上升,截至8月28日,门诊部累计接诊患者75人次,最高日诊量15人次。
8月19日,家住小洋山岛沈家湾码头的患者老孙,小腿外伤后肿痛两个半月,他赶路来到40公里以外的市六东院骨科诊治,经检查诊断左小腿外伤伴异物残留与局部感染,骨科医生建议其住院治疗,考虑到家里经济条件,老孙最终还是决定往返医院进行换药治疗。
当天返回沈家湾的路上,老孙得知市六东院在小洋山开设门诊部的消息,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来到门诊部看诊。经值班李医生诊疗,因外伤感染处炎症明显,予以切开引流取出异物,补液抗炎消肿等对症治疗。如今老孙从沈家湾码头骑电瓶车15分钟就能赶到小洋山门诊部,上午清创换药、输液后,中午就能回到家。经过连续三天治疗,老孙的腿部伤口红肿消退明显,疼痛也基本消失。
“以往我到市六东院去看病,光是往返车费、过路费、油钱就要花费200多块钱,还要请假花费一整天的时间,这样治疗一个星期我就节省了1000多。现在我早上过来中午就能回家吃饭了。”老孙感慨万分。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