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祁连山国家公园︱一个牧民的“转场”之路

澎湃新闻记者 史阳琨
2019-09-09 09:37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如今,摆在祁连山国家公园试点内的牧民的现实难题是,还能不能继续放牧、要不要继续放牧。拍摄:史阳琨,剪辑:朱亦丹(03:10)
2017年9月,祁连山国家公园试点成立,横跨甘肃、青海两省,总面积5.02万平方公里。其中青海省境内总面积1.58万平方公里,范围包括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县、祁连县、海西州天峻县、德令哈市。

祁连县野牛沟乡边麻村的部分范围也被纳入其中。34岁的马金贵边麻村的村长,于他而言,国家公园带来了两个问题,还能不能继续放牧,还要不要继续放牧。
和往年一样,今年7月初,边麻村的牧户们开始了“转场”。当地人管不同季节的草场为“窝子”,本次转场就是从“冬窝子”转去“秋窝子”。轮牧是传统牧区经年累月形成的智慧,让草场恢复畜力。

传统牧区的改变历来有之。曾经,边麻村人骑着马驱赶牛羊上路,今年,马金贵和弟弟两家人一同转场,大部队包括800多头羊、200多头牦牛,交通工具则是摩托和汽车。

交通和基建之外还有政策。成立国家公园,生态保护之下会不会进一步压缩传统放牧的空间?如何平衡保护和发展的关系?

马金贵是这个家族的第三代牧民,对于儿子他有不同的期许——希望他能好好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走出这片草原。

    责任编辑:李麑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