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开学第一课,这群来自虹口区的中学生演了一部左联作家的戏
17位来自上海市虹口区各个中学的学生们,穿着1930年代上海的服装,在专业的舞台背景里,演出了一台根据左联烈士冯铿等人真实事件改编的原创话剧《笔墨丹心》。学生们颇的表演真挚感人,甚至让人忽略了他们的年纪和身份。而这部剧,也成为了虹口区各个学校700多位学生们的开学第一课。
中学生通过创作戏剧了解红色文化
原创话剧《笔墨丹心》根据左联真实故事创作,以1931年“左联五烈士”被捕后牺牲的历史事件为背景,从监狱看守曹汉民的视角,讲述了左联唯一的女性作家冯铿在生活的苦闷和事业的艰难中坚守信念、维护信仰,为实现伟大理想不畏生死、努力奋斗的故事。
该部剧是继《青春之歌》之后,虹口区教育局和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再度合作。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搭建专业的编排创作、舞台设计团队,青年编剧韩丹妮创作、青年导演马远执导, 用“专业团队搭台,学生演员唱戏”的方式,开展戏剧进校园活动。
剧中17位演员,都是从自主报名的学生中海选而来。他们都是非专业演员,通过专业的工作坊训练,最后开始排练并登台演出。
《笔墨丹心》剧照在一个多月的排练过程中,这群平均年龄不到17岁的中学生进行了“声台形表”的基础训练。和刚走进排练厅时候稚气未脱尚、有些生涩的素人相比,站在首演舞台上的他们,眼睛里充满了坚毅,精神状态就像是一个完全专业的演员。
为了更好地了解剧中的历史背景,很多同学除了在炎热的排练厅里挥洒汗水之外,还主动翻阅历史资料,甚至亲自跑到故事中的事发地点去寻找历史的足迹。
曹汉民是编剧虚构出来的角色,也是有思想转变的关键性人物,在剧中饰演这一角色的孟骄阳同学,去年也参加了戏剧夏令营。为了更好地理解在时代洪流中青年人的思想变化,本来就对历史有浓厚兴趣的孟骄阳特地去查阅了关于主角冯铿的资料与作品例如《妇女运动的我见》,诗歌《你赠我白烛一支》,散文《开学日》等。
虹口区是红色文化的发源地,也是“海派文化发祥地、先进文化策源地、文化名人聚集地”。虹口区教育局相关领导表示,去年的《青春之歌》,让虹口区的学生感受到了红色戏剧的魅力,今年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左联纪念馆也即将整修完成重新开馆。通过这台剧目,可以让学生们关注红色文化,也更了解虹口文化。
《笔墨丹心》剧照高中戏剧教育成为虹口区学校艺术教育重要部分
戏剧课程是虹口教育的一张名片。 “戏剧进校园”项目从2015年开始先后推出《东方之舟》、《赤子之心》、《黎明之前》等原创高中生话剧,以及学生版话剧《鲁迅在上海》、《青春之歌》五部红色戏剧,连续五年以这些作品作为“开学第一课”。
据悉,虹口区目前已经建设了“戏剧五个一”课程体系,包括“选修一门戏剧课程、学会一项戏剧技能、观摩一场戏剧表演、参与一次戏剧排练、推出一部学生新戏”。高中戏剧教育已成为学校艺术教育一部分。
戏剧课程让不少学生发现自身潜能,开启了一扇艺术大门。在此前的毕业生中,刘天力同学荣获“上海市大学生话剧节最佳男主角”,目前在美国学习电影导演专业;吴佳玥同学在英国学习舞台美术专业;关尔立同学在澳大利亚进修戏剧教育专业;马云骁同学以专业总分第一的成绩考入上海戏剧学院主持专业……
澄衷高级中学高三学生高瑞杰是“戏剧进校园”项目的忠实参与者,他先后在 《赤子之心》、《鲁迅在上海》、《黎明之前》三部大戏中扮演重要角色。作为虹口人,他坦言以前对地域历史并不熟悉。但自从上个暑假参与“戏剧夏令营”后,剧组组织学生演员开展红色定向走访,前往塘沽路中共秘密电台、霍山路85号远东反战会议、永安里周恩来旧居等虹口区革命遗址,了解历史,感受革命前辈的爱国情怀。“这是我第一次知道,原来我出生的地方有那么多值得了解和传承的红色记忆。”他也因为演出这些戏剧作品,被评为2016年度全国“最美中学生”。
《笔墨丹心》剧照而对于已经持续做了12年戏剧教育的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而言,除了每年的高雅艺术进校园、大学生话剧节、中学生话剧节、教师戏剧工作坊等,他们也在积极探索更多的戏剧普及形式,将合作的触角深入校园戏剧的更多领域,希望戏剧能够走进校园、走进教室、走进课堂,让戏剧艺术的魅力涵养更多的学生。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