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古城文韵】齐桓公修筑南皮古皮城勿质疑

2019-09-02 16:3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齐桓公修筑南皮古皮城勿质疑

王玉良

南皮县城东北五公里、张三拨村西是南皮故城遗址,人称古皮城,方圆400多米。曾是渤海郡治,东汉末,袁绍曾为郡太守,起家于此。曹操在此诛袁谭后,游览射雉。曹丕带领建安七子与吴质在此游览唱和,留下“浮瓜沉李”的成语。石崇在城内建绿珠楼,范丹曾寓居西郊。因屡遭战乱,城毁人散,迁入现址南皮城。史书记载,古皮城是春秋时期,五霸之首齐桓公救燕北伐山戎,在此缮修皮革所筑,已成历史定论。但有学者撰文登报予以否定,笔者不敢苟同,略述己见,求教于专家学者。

有学者否定古皮城齐桓公所修的理由是,清康熙、乾隆年间集本的《南皮县志》载:“齐桓公缮皮革于南城,因曰南皮。”学者解释为:”这就是说,齐桓公是缮皮革于南城,而非因缮皮革而筑城。”笔者不禁要问,是在城里缮修皮革,还是在城外?齐桓公北伐会有千军万马,既宰杀牲畜又熟皮晾晒,不可能在“南城”里驻扎,按常理应在城外广阔地带筑新城。那么,就会有两座城,一个是老南城,一个是齐桓公新筑的城,可惜只有一个古皮城遗址。如历史上有南城,没有文献记载。如古皮城就是南城,那么齐桓公所筑的城在哪里?再说,康乾县志记载,齐桓公在“南城”缮修皮革,其依据是什么?没有。以清代否定以前几百年、上千年的事没充分的理由行吗?其实,康乾《南皮县志》记载没错,是学者理解错了。“齐桓公缮皮革于南城”,翻译成白话,应是:齐桓公在后来称南皮(当时无地名)的地方筑城缮修皮革。南城,非城名,而是在南皮筑城。《辞源》对“城”释义为:一城廓,二古代封地,三筑城,《诗.小雅.出车》“天子命我,城彼朔方”。意思是,天子命令我,在北方筑城。在此“城”名词动用了。南皮康乾县志,撰修者都是进士、举人,饱学之士,国学鸿儒,修志不抄袭古代成文,用自己的语言文字记载。

古皮城遗址

学者引用 康乾县志《建置》记述“城池”以后的一段文字: “邑盖有旧城云。 按春秋齐桓公北伐,于此缮皮革焉,因以名。 城早矣,不知何自而徙今治,或曰: 章武有北皮城,此以南皮而别之。 ”对这段文字,学者解释说: “意思是春秋时期,这里早已有城,谓之”南城”并非齐桓公在此筑城,在《事纪》中进一步得出结论,“皮之有邑三千余年矣。 ””学者理解错了。 康乾志的这段文字是说,齐桓公在南皮缮修皮革,因北有北皮城,而有了南皮之名,建城很早了(是指春秋时齐桓公筑城),不知何时迁今治。 哪里说春秋以前有“南城”,并非齐桓公在此筑城? 齐桓公北伐山戎在庄公三十年,即元前792年,至康乾时期两千六七百年。 所谓“三千余年”是个概数。 学者撰文中还质疑《汉书.地理志》关于“章武有北皮亭,故此云南”的记述,说什么章武在西汉置县,南皮在秦代置县,晚于南皮,于是否认共识说法“章武有北皮亭,故此称南皮”。 北皮亭与南皮县之名,与章武置县无关。 章武、北皮亭早已有之,有不一定就置县,没置县不等于不存在。

清代著名方志学家章学诚告诫修志者,不擅翻旧案。 因为旧案是古人定的,他亲历或离出事时近,了解比后人更清楚。 请看古人对古皮城的记载。 《春秋》载: 庄公三十年,“齐桓北伐山戎,缮修皮革,因筑城焉。 ”(转引之《沧州文化研究》2019年第1期《沧州古地古迹考辨》)《春秋》是孔老夫子所撰。 孔子、齐桓公都是春秋时期的人。 《十三州志》载: 章武有北皮亭,故曰南皮。 此书为北魏阚骃所撰,全国地理总志。 北宋地理学家乐史编著的全国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载: “本汉县,属渤海郡,以章武有北皮亭,此故曰南皮。 ”清初顾祖禹撰巨型历史地理著作《读史方舆纪要》,被誉为“千古绝作”,也持此说。 还有民国《南皮县志》、《沧州地名志》、《河北政区沿革志》,都持此说。 从古至今,说法如出一辙。 综上所述,南皮县的古皮城为齐桓公北伐山戎所筑勿质疑。

end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