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身在CBD,心在小森林:和自己和解,才是最好的“隐居”

2019-09-03 17:1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大家好,我是凹叔。

你知道雪兔子是什么吗?

凹叔一直关注的UP主野食小哥,最近因为用雪兔子煮泡面而被网友批评,在微博挂出了两条道歉信。

凹叔第一感觉是,用兔子煮泡面,真是奢侈啊!结果一看新闻才知道,其实雪兔子并不是动物,而是一种稀少的植物。

雪兔子外表毛茸茸的,像是一只白兔。它生长在4500米的高海拔地区的石壁岩缝中,属于多年生一次开花物种,生存不易,繁殖更不易。

野食小哥采摘水母雪兔子煮泡面,植物学家顾有容看到后感到痛惜,他转发了该视频并评论道:

野食小哥最终删除了视频,并在微博公开道歉。

其实以野食小哥为代表的的野外生存UP主,不在少数,大家好像特别喜欢看UP主们上山下乡,荒野生存,连生火最好都是钻木来取,这样才够原生态,够自然。

野食小哥山间跋涉

华农兄弟野外做饭

一线社畜们看够了山里抓鸡不够,现在更是将目光投向茫茫大海,B站搜索赶海,每个视频播放量都有几十万。

简单说,赶海就是去抓海货

每个坐在办公室里的社畜,都有一颗拥抱大自然的心。不用说,虽然他们身在CBD,但是心灵,和美妙的大自然是一体的。

城市里的年轻人向往这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田园生活,向往远离人群的隐居状态。谁要是过上了这样的神仙日子,屏幕前的观众一定疯狂点赞投币转发三连击。

李子柒就是这样一种生活方式的代表。

2016年3月,这个来自四川深山的姑娘开始上传自制的古风美食短视频,短短一年时间,她的“隐居生活”,就吸引了两千万粉丝追捧,她本人也稳坐她2017年年度第一网红。

山中隐居

李子柒的视频确实令人过目难忘。

川西深山的自然风光,云在晴空中流动,微风拂过山岗。

镜头中的女子穿着棉麻与粗布制成的古朴服装,干着农活,挑水劈柴不在话下,种菜烧饭也得心应手。

比如在这个最著名的做面包窑的视频中,她从搓泥巴开始,一步一步完成了一个浩大的工程,最后出炉的面包显得格外的香。

李子柒的镜头中,这种隐居式的田园生活,有一种仙气,有一种美感。

人们通过观看她的田园生活,从镜头中亲近了自然,返璞归真,释放了压力。 仿佛自己也过上了这种隐居的神仙生活。

但现实中的隐居生活,也和镜头里一样美好吗?

实际上,李子柒为了完成一条视频的拍摄,有时候来来回回拍20几次。摄影,出镜,制作,全都要同一时间进行,拍摄《牛肉面》那一期,作废了的面团就有十几个。李子柒和奶奶就吃着面团做成的馕吃了半个月。

即使这样,她还是被人说是“摆拍”,网上的谩骂和质疑,被李子柒的奶奶看见,老人在割猪草的时候想着这些事而不慎将手割伤。

这时候李子柒才站出来说,自己根本不是大家想象的那种有人撑腰的网红。

不仅不是,她看似诗意的田园生活背后,全是难以言说的艰辛。

6岁父母便离异,亲生父亲病逝。李子柒被继母收养,却受到虐待,被“继母拽着头发往水沟里摁,被打得半死不活。”回到爷爷奶奶身边后,又因为经济条件窘迫,十四岁便辍学打工,做过服务员,做过酒吧DJ,最终为了照顾年纪大的奶奶,回到了深山,才做起了淘宝店。

李子柒和奶奶

最初拍摄视频也是为了淘宝店,结果最后却阴差阳错的成了年度最红UP主。

即使是成名之后,李子柒的隐居生活依然面临诸多考验。疯狂的粉丝上门扰乱了她和奶奶平静的生活,更有过份的还偷走了她亲手做的东西,甚至动用无人机偷拍她的私人生活。

因为不堪骚扰,李子柒不得不带着年逾七旬的奶奶搬家,一度停更视频与微博。

镜头中的美好

隐居田园的美好,可能只存在于镜头之中。

人们所向往的这种山水田园般与世无争的生活,实际上也都是在想象中罢了。

早在三十多年前,就有一位美国人比利.波特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想要探寻中国隐士的生活。

比利.波特这一次的旅途中所见所想集结成册,便是那本著名的《空谷幽兰》。

书中的隐士们并没有那么潇洒,寄情山水,仙气飘飘,他们面临的是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匮乏的物质生活。

《空谷幽兰》中的终南山,现在依然是中国最大的隐居圣地。 这里有成千上万逃离城市的人,可这里的日子,距离他们想要寻求的生活,可能仍有一段距离。

不信,你可以搜索终南山隐居,出来的第一条新闻:

那个辞职隐居终南山的姑娘,终于付不起房租回来了。

终南山在每年络绎不绝的游客的寻仙问道下,房租也从一年几百几千元,上涨到过万。现在登记在册的隐士就有超过3万人,凹叔不禁想说,这里的人,比凹叔老家的某乡镇都多。

人们渴望离开人群,去到无人的深山里,过独自一人的生活,到底是为了什么?

湖畔旁行走

西方的“隐士届”第一人,梭罗,为了搞懂这个问题,就独自一人搬到清净无人的瓦尔登湖旁边,生活了两年多时间。

亨利·戴维·梭罗

他用28块1毛2分5建造了一座小木屋,他远离都市,离群索居,决心探寻什么才是他自己的“人生目的”和“栖身之所。”

两年两个月,独自一人的生活中,他写道:

“我只身一人生活在树林里的一所房子里,距离周围的邻居都有一英里左右。房子是我一手建造的,位于马萨诸塞州康拉德镇的瓦尔登湖湖畔,我用自己的双手辛勤劳作维持我的生计。”

按照原样复建的梭罗的小屋

梭罗自诩是“文明生活的匆匆过客”,他在康拉德走过许多地方,遍及各个角落,商店,办公室,田野,他观察了身边人的生活,不禁感慨道:

“年轻人的不幸恰恰是继承祖上的农场、房子和牛羊,因为获得这些东西比摆脱这些东西要容易的多。”

他面对他人的目光,依然坚持自己的选择:

“人们赞许并视为成功的生活,也仅仅是一种生活而已。我们为什么要夸赞一种生活,让另一种生活受到排斥呢?”

对于人们一生追求物质和奢华生活而不得不忙碌,他则说:

“我们为这个世界修建宅第,为另一个世界修建坟墓。”

对于两年多的自然生活,梭罗的心境也产生了改变:

“你也许知道你的邻居昨天是一个穷贼,一个酒鬼,或者一个肉欲主义者,对他只是可怜或者看不起,由此还会对这个世界感到悲观失望;然而太阳灿烂照耀,把这个春日的第一个早晨照得暖融融的,重新创造这个世界,你会遇见他在做某件平静的工作,看见他干枯而多欲的血管里充盈着平静的快乐,祝福新的日子到来,带着婴儿般的纯洁感受春天的影响,所有他的罪过便得到了原谅。”

“通过我的试验,我起码明白了这点:倘若一个人信心满怀地朝他梦想的方向前进,努力过上他想象的那种生活,那他会在平常的时光里获得意外的成功。”

在梭罗看来,如要人的“所有罪过得到原谅”,人就应该过上一种更加质朴纯真的生活,人应该回到孩童时候的心境,以更加天真无邪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

于是,人的心灵得以重新与自然连接,花鸟鱼虫,家禽走兽,都有了崭新的生命。 “每一支小小松针都富于同情心地胀大起来,成了我的朋友。”

梭罗并没有自诩为一个隐者,倒是后世的人给他按上了“超验主义”的头衔。所谓“超验主义”就是强调直觉的重要性,提倡人们超越感觉和理性直接认识真理。认为“人类世界的一切都是宇宙的缩影”。

超验派的梭罗深受爱默生的影响,信奉着“世界将其自身缩小为一滴露水”。于是他走到了自然中去,走近了瓦尔登湖,渴望接触“一滴露水”来接触整个世界,期望在这方天地间得到他所信奉的生活真正的“栖息之所”。

这和中国道教所倡导的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正是道教所说的:

“人的本性与天的本性是一致的。天生万物,而万物都朝不同的方向运化。但是迟早他们会回归于同一个地方。”

梭罗一生都没有得到大范围的认同,他所向往的,倡导的,在同时代并没有得到共鸣,人们将他看作一个特立独行的怪客,一个偏执又顽固的新教徒。

在梭罗死后,《瓦尔登湖》大获成功。梭罗本人也成为了众多渴望逃离都市,过隐居生活的人们的精神导师,他所倡导的“回归自然”,成为了许多人避世和批判的理由。但梭罗一生,并不以“归隐”为最终目的,也不以“避世”为自己的归宿。

他更渴望的是,通过融入自然的静修,得到向上的力量,让人们“信心满怀地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进”。

梭罗写下《论公民的不服从》,他所倡导的“非暴力抵抗”,曾深深影响印度圣雄甘地,和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

“出世”是为了更好的“入世”。“静修”则是为了更好的与这个真实的世界连接在一起。

百年后,《瓦尔登湖》在美国乃至全世界,已经取得了无法取代的地位。美国文学批评家和学者约瑟夫.克鲁奇说:“渐渐演变的一个结果是,他的这本书现在基本上被普遍认为是美国文学毫无争议的六本或者八本传世之作中的一部。”

《瓦尔登湖》不仅仅是优秀的文学散文集,也是梭罗一段时间的非虚构个人传记,更是一部富有哲思和辩证观点的伟大思想集合的作品。

梭罗离开康拉德后,《瓦尔登湖》最终成了“隐士”们的圣经。

终南山依然过客匆匆,每年几百人来,几百人走。

李子柒的“古朴的隐居”,在各大视频网站流量爆棚,人人纷纷留下弹幕评论,感慨这就是自己向往的生活。

野食小哥们也依旧上山下乡,有时候还兼职渔夫赶海收货,所有的这一切,都被镜头记录,然后通过6.1寸的手机屏幕,精准播放给每一位观众。

我们在书本,或是屏幕中收获了某种满足,过上了“理想”的隐居生活。

但真实的隐居者们,还在继续他们的苦行。

千帆过尽,人们追求的还是与自己的和解,与世界的和解,希望认识自身,也希望懂得生命的真谛。

↓凹叔推荐↓

《鹅鹅鹅》

二冬 著

磨铁图书出品

《鹅鹅鹅》是80后诗人二冬,继《借山而居》之后的全新力作。全书收录了二冬在终南山上实现诗意栖居后创作的55篇散文作品。

生动的文字,配以100余幅真实自然的插图,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立体的终南山隐居全貌。

二冬,诗人、画家。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现居西安终南山。

曾以“借山而居”的诗意生活爆红,身体力行的造梦过程,为每一个向往着山水田园的内心提供了一种可能,引发千万人追捧,数百家媒体报道,10亿次浏览阅读,从而掀起了一场影响巨大的返璞归真“隐居”热潮,被誉为“新隐居时代”的先行者。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本文采编:Anchor;本文编辑:Anchor;监制:袁复生。如需转载开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