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非洲调研,“沟通”二字的重要性超乎你想象
“充实,把24小时过成48小时、勇气、打破了刻板印象、小组合作、观点的碰撞、幸福感、空间里回荡的笑声和歌声……回想起刚刚结束这次调研,这些都一股脑地涌进我的脑子里。
但老实说,出发之前脑子里是空白的,不知道该期待些什么,也不确定这短暂的十天又能让我收获些什么。
此次前往肯尼亚,我参加的是中南屋海外华人安全的项目,回想刚开始选择项目的踌躇不定、初到内罗毕对于当地华人生活的一无所知,还有对着调研报告结果时的茫无端绪…… 我突然发现所有问题的解决,都归功于一个词:沟通。
▲大家一起在调研中的合影
主动去提出自己的疑惑,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去主动开启一段对话,沟通的重要性不可小觑。“沟通”虽然不和这次的调研主题有任何直接的联系,但它却是这十天里最让我受益匪浅的一个关键词。
如果说与项目里的小伙伴和导师们沟通聊天,是了解彼此的故事,让我对自己的未来规划有了一些转变。那么与在肯尼亚的华人接触,聆听他们走南闯北、海外谋生的奇遇故事、人生的曲折精彩,则让我回味无穷。
从在肯华人的话语里
我“听”到了生活平淡却又本质的一面
经历过调研后我发现,调研的精彩就在于:本身没有期待听到什么难忘的故事,但却收获出其不意。
记得在调研的第二天,我们拦下了三位刚从超市里出来正有说有笑的华人大哥。其中一位大哥说他曾在凌晨三点,加班后回宿舍的时候在宿舍门口被持枪绑架(根据我们的调研结果,在内罗毕的华人普遍反映,这里的绑匪和抢劫犯一般的目的只有钱和财物。只要不反抗并且满足他们的需求,人身安全是不会受到威胁的),今年初还与一场酒店爆炸擦肩而过……让我们几位调研小组成员听得毛骨悚然。
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华人大哥讲起这些经历时一脸的轻松和“不屑”,仿佛在说一个事不关己的故事。很难想象他花了多久修复自己心理上的创伤,只是在这里,工作和生活还是要继续。不过,你也别以为每个在肯的华人生活中天天上演着这般“好戏”,生活总归是平淡的,在哪里都一样。
我的小伙伴们在肯中大院里和奶茶店老板聊天。其实大多数的老板都像这位大姐一样,很亲切而且实诚,愿意和我们去聊聊天,分享分享他们的生活。大姐最后还免费给我们的奶茶里加了珍珠。
调研遇到的华人理发店老板娘,她的生活里散发着安逸的平淡。在肯中(一个由超市、饭馆、奶茶店、珠宝店等构成的华人小社区)的理发店里坐了一阵儿,恍惚间就好像坐在国内老街巷口的某间小理发店里,别无差异。悠闲的下午,老板娘操着熟练的手法快速理头,没有客人的时候就和旁边的邻里聊聊天。
其实国内的对于非洲安全的种种刻板印象、所在意的安全问题,一直都不是他们每天会担忧顾虑的地方。十几年的扎根,他们建立了自己的生活圈子,一切都很稳定,不会有恶意的安全事件随意发生,也并没什么需要冒险的地方。
如果我们要硬磕在那种防不胜防的偷盗抢劫,这样的情况在国内也不是没有。老板也经历过小店被撬门抢,没多少钱也没有了后话。简而言之,最起码生活早到了还算安逸的阶段,更没有必要纠结于此,而作为旁观者的我们,反而显得在大惊小怪。
▲刚到达内罗毕第一天的晚上,晚饭前开始了我们的调研行动并且大家都收获颇丰,有几位小伙伴甚至都聊到我们快吃完饭才回来。之后的每个调研日也依旧如此:无论调研场所,无论是饭前还是饭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去寻找“目标”而且聊得忘我。
调研遇到一位在国企工作的姐姐,身上透露着脚踏实地的平淡。说实话,我之前远没有想到有这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选择来非洲这边工作,可这位国企的姐姐让我彻底改变了这个刻板印象。在这边有工作的强度、有生活的孤独,或许还有与家里人的相互的挂念,不过这一切都似乎被这位姐姐对待生活的热情冲淡了。
她平时会主动和公司内的本地员工聊聊天,也去周边马赛部落之类的比较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地方玩,在平淡的异乡生活里,她尽可能地把自己融入进去。她也乐在其中,觉得年轻就应该到不同的地方去体验去生活。
而在一场华人家庭聚餐上,我又看到了生活温馨而平淡的一面。在肯尼亚的日子里,我们还参加了华人朋友举办的家庭聚餐。每一个到来家庭都端来了自己做的菜,一屋子的人热热闹闹地在互相问候、聊天,颇有种异乡过年的错觉。其中有一位在国内读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生姐姐,目前在内罗毕大学做孔子学院的公派汉语老师。
我和她边吃饭边聊天,听她讲述之前在泰国做公派汉语教师的所见所闻以及只身来肯尼亚的经历。她说她发现自己变得更能包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一样”了,也深刻意识到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对于成为一个“世界人”的重要性。而这样的改变支撑着她,只身万里,探索世界。
▲初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在急于交流了解的同时,不要忘记用眼睛去观察当地最平淡和真实的生活。我很喜欢透过窗户看街道,观察人们,观察他们都在干什么。
在陌生的国度里,能和拥有不同故事的陌生人面对面敞开心扉交流,为这些天的调研生活赋予了更多的幸福感。的确,幸福感往往来源于生活里的这些不期而遇与款款而谈。
无论在哪,沟通都应该是生活的主旋律
我曾在麦肯锡的《 龙狮共舞:中非经济合作现状如何,未来又将如何发展?》的报告中读到,中方调研对象认为中非合作发展的最大阻挠是非洲国家的贪污腐败问题,其次是对于在非投资者的安全问题,第三才是语言和文化障碍。而恰恰相反,报告里的非洲受访者表示语言文化差异是最大障碍。
调研中,我们走访了不同行业的华人社群,发现在肯华人与当地人沟通的方式和深入程度,也直接影响了华人在肯的生活质量和体验感。有人想要融入异域文化,也有些会偏向于过好自己以赚钱生活为重。主观想法的不同再加上教育背景和性格的差异,导致了最终的调研样本的反差。
▲参观华韵学堂并和刘校长交流。她也是一位积极去尝试跟当地人用沟通来解决问题的人。她自己有态度讲尊重,也换来了和当地人民和公职人员的良好关系。
还记得在走访当地华人餐厅的时候,问起餐厅老板们对于当地安全的看法时,大家必提到的是:警察敲诈,他们闲来无事就到饭店“找事“,搜刮点小钱的问题。这种最先收集到的信息总容易让人先入为主,忽略其他的客观因素。所以,在当我们渐渐地去接触不同的当地华人后,这些最初纯负面的反馈有了很大的改观。
比如说有些老板提到当地警察的“找事”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因为的确有华人商家投机取巧,会少办必须的证件却抵赖;还有是因为华人商家语言沟通的障碍,担心场面对自己不利,便摆出了强硬甚至不尊重当地警察或者公职人员的态度和行为,到最后用钱来代替沟通解决问题。于是,双方总是不能沟通也没有尝试去沟通,彼此互相留下不好的印象,最后恶性循环。
不过,也有很多华人是选择去更坦诚的沟通方式解决问题。他们中很多人都表示,只要自己各种执照证件齐全,并且有耐心和当地的警察讲道理,被勒索这些事情并不会伤及自己。甚至随着与警察打交道多了,互相熟悉了,有游行之类的危险事件时警局会派人来保护他们。
▲马路抓拍:肯尼亚最真实的一面
当然,沟通交流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互相尊重。当语言沟通不成问题时,态度和对人尊重的重要性也不能小觑。所以,能否在异国他乡安居乐业这个问题是不关乎社会阶级,也不涉及教育背景的,关键的是待人接物的方法,是沟通能力。
与不同的人沟通的过程,也是在探索自己
在不断地与不同的人交流的同时,我们也可以从别人给予的反馈中发现和进一步认识自己。我们的调研小组在10天朝夕相处中,也渐渐深入地认识着彼此,有人说自己会想做一份与人交流并且帮助着别人的工作,我从来没有这样总结过自己的未来方向,可一回味,的确如此。我们一行9人,每个都让我禁不住去了解更多,听他们讲自己的故事也让我对自己有了更多的思考。
▲调研日的晚间日常:回到酒店开始各自整理数据。
大学的第一年,我感觉自己在很强的peer pressure中度过,被身边的巨大的信息量淹没了。以为很多事情都迫在眉睫,总是对着未来的方向踌躇。但在肯尼亚的这10天,让我的思路慢了下来,我看到无论同行的我们还是在肯的华人群体还是中南屋的各位导师,大家都在有条不紊地朝着自己的方向迈进。
我知道了不能被浮躁和焦虑所困住,应该享受当下,把属于自己的每一步走的更坚定。
▲能带着自己的school pride去参观另一片大陆上的这所大学里是件很开心的事情。
越是多跑些地方、认识几个人、多听几个故事,就会多发现几种自己认知里从未出现过的活法。沟通,与不同人沟通也与自己沟通,是真实地了解这个世界最好的方法之一。
中南屋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世界公民意识的新青年,而我想跨文化的沟通交流能力或许是这一切最重要的基础吧。也许,我们不能将别人的故事完美嫁接于我们的生命中,但总归能扩宽想象、扩大视野。其实,未知是最美妙的,它代表着未来无限的可能性;也刺激着我们的好奇心,带着热情继续踩在属于自己的路上。
文字 / 李若帆
排版 / 徐丽娟
中南屋简介
中南屋是一个帮助中国青年走进亚非拉、筑梦一带一路的平台。通过国际调研、海外游学、义工旅行等项目,中南屋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世界公民意识的新青年,帮助中国融入全球可持续发展。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