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天的卫星,在挣谁的钱?

2019-08-31 18: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燃财经(ID:rancaijing)原创

作者 | 刘景丰

编辑 | 魏佳

到天上挣钱,并不容易。

“我没有那么多传奇故事。创业这两年半,我们每一步走得都特别难。”发射完“海创千乘”号卫星的千乘探索创始人兼CEO苗建全告诉燃财经。

8月17日12时11分,民营卫星公司千乘探索的千乘一号01星“海创千乘”号,搭载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研发的首枚小型商业运载火箭——捷龙一号,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据了解,这是自2014年底开放商业航天市场以后,由创业公司研制的最大规模的卫星(65公斤)。首颗卫星升空,也让千乘探索的“遥感+”(遥感+通信+导航)空间信息融合应用体系完成闭环。

尽管如此,民营卫星公司仍面临着卫星商业化的难题。截至目前,卫星的主要应用包括通信、导航、遥感三个方向,且应用领域也局限在国防、应急、国土、农业、林业、城市管理等几个方向。“说到底,卫星就是一个To G的的产品,中国的商业航天的定位是百分之百要做国家航天的补充和延伸。”苗建全说。

而其前期包括研发、发射、地面站建设运营等已经花费了数千万的资金,这对于一般只有几年寿命的小卫星而言,能回本已经不错了。

01 爆发中的民营卫星市场

中国商业航天的元年,公认是2015年,以吉林一号卫星成功发射为标志。

2014年11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下称“60号文”),引导民营资本参与卫星产业应用和发展。此后,中国民营商业航天正式起步。

从2014年一家名为“翎客航天”的民营商业航天公司获得第一笔投资开始,民营航天投资热潮正式兴起。此后,长光卫星、蓝箭航天、天仪研究院、零壹空间等数十家民营航天企业先后获得融资。

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商业航天领域至少发生36笔投融资交易,其中,三分之一属于天使轮及种子轮投资,这表明中国的商业航天产业正处于投资风口。此外,至少有70余家投资机构对商业航天领域的30多个创业公司和项目进行了不同轮次的投资,其中顺为资本、经纬中国、明势资本、元航资本、创想天使等投资机构在该领域表现活跃。

资本的入局也助推了航天发射的速度,《2018中国商业航天产业投融资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航天发射次数达到114次,比2017年增加了25%,其中中国占了39次。

尽管创业公司增多,但商业卫星的需求依然难以满足。尤其随着互联网向纵深发展、5G通信的推进,作为基础性设施的卫星需求更加旺盛。

作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某航天型号总体技术负责人的苗建全,也早早看到了这一市场的前景。2017年4月,他辞职创办千乘探索。

回想起自己的创业经历,苗建全直言没有那么多传奇故事,“创业这两年半,我们每一步走得都特别难。”

在成立的最初几个月,公司就确定要研发自己的商业卫星。2017年下半年,公司把这颗要研发的卫星所需的技术要求报给代工厂。

“实际上,这颗卫星的制造只用了14个月。本来原定是2018年11月发射,但由于外部原因(发射卫星需搭载火箭),发射日期才推迟到今年8月。”苗建全说。

在设计的时候,苗建全也为这颗星费了不少心思。

2018年是整个商业卫星市场异常火爆的一年。这一年,我国在轨卫星总数约280颗,其中商业卫星达到30颗,绝大多数卫星为遥感、导航、科研等类型,通信卫星数量较少。

从发射情况看,2018上半年,全球发射了177颗卫星,其中54颗为遥感卫星,占比30.5%。2017年、2018年,遥感卫星均是发射数量最多的卫星。

图 / Pexels

苗建全也确定了这第一颗星的方向——遥感。在他看来,遥感卫星已经做了几十年,已有一批如农业、环境、地质资源、测绘等领域的政府和企业大客户。

所谓遥感,通俗的理解是远距离的探测,比如从太空中监测到某种农作物长势、产量等变化,期货分析师可以根据这些数据进行预测;从观测某个大型商场停车场停车数量的变化,估测商场的营业情况;通过观测矿山的亮灯情况判断营业状态,再推测地区或国家的运行情况。

但苗建全还有另外一个想法。传统卫星三大应用方向:通信、导航、遥感,是完全独立的,千乘探索推进的“遥通导结合”,将不同的功能封装在一个硬件中。遥感和通信服务在卫星端实现,导航服务在地面产品端实现,最终呈现给用户的就是“遥通导结合”的服务模式,有助于解决现阶段我国空间资源紧缺、可用卫星资源少、融合服务调度困难等市场痛点。

千乘探索的千乘一号01星,最终被定为遥通一体设计,即“遥感+窄带通信”,搭载了20kbps窄带通信试验载荷。苗建全称,这是商业航天领域第一颗可以同时提供业务遥感服务和窄带通信服务的业务卫星。

这意味着,千乘一号01星在高时空分辨率遥感数据服务的基础上,增加通信服务,从“可视”和“可测”两个维度同时获取地面目标信息,帮助用户提升地面信息感知能力和数据价值。

“这颗卫星上天,意味着‘遥感+’空间信息融合应用体系完成闭环,也就是公司具备数据服务能力了,只不过还不高,能力还不大,因为我只有一颗星。”苗建全称。

目前,升空后的千乘一号01星在平稳运行,“我们在进行在轨测试,说白了就是调焦。调好焦之后才能进行服务。”苗建全说。

未来,千乘探索后续“20颗卫星+4套地面站+1座指控中心”规划中的所有卫星都会采用遥通一体的设计理念,卫星数量也会根据需求动态调整,目前内部规划已经接近30颗卫星。

02 “卫星就是To G的”

在苗建全看来,千乘探索捡了个“大便宜”。

“我们这个行业,很多人说遥感门槛高,卫星门槛高。我觉得这些都不重要,这些门槛是相对外行人说的,真正行业内的人是没有门槛的。那对于创业者来说最大的便宜是什么呢?是你知道用户是谁,你不用找用户,用户甚至比你还明白自己的需求。”苗建全说。

对于卫星,苗建全想得很明白,这就是一个To G的行业。“小卫星有三个应用:遥感、通信、导航,比如遥感是国土勘测、城市应急、农业监测、林业监测以及海洋的环保的必要手段,通信也是政府做的事情,导航其实也是基于遥感的技术。”他说。

除了地图导航之外,遥感也是城市管理重要的工具。“人们在城市里生活,城市管理是政府使用遥感的场景之一 。遥感可以作为垃圾违规堆放的监管,有人堆垃圾,然后政府通过遥感监测到并进行清理;工地上没有进行裸土管理,政府通过遥感及时发现并现场处理;还有监测工程进度监测水域变化面积监测都需要遥感技术。”苗建全表示。

有数据统计,2017年我国卫星产业总收入约3600亿元,约占全球卫星产业总量的20%,其中卫星发射业、卫星制造业、卫星应用三大产业收入分别约20亿元、800亿元、2800亿元。卫星应用中,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产值最大,2017年达2550亿元,同比增长20.4%;通信、遥感贡献收入约为300亿元和20亿元,卫星遥感产业市场需求量增速较快。

2018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3016亿元,较2017年增长18.3%。而北斗对产业的核心产值贡献率达80%。

图 / Pexels

“这是个供不应求的市场。对政府来说,拿不到那么多卫星遥感的数据服务,只能向外国购买。美国买中国卫星的数据,中国也会去买美国卫星的数据。”苗建全称。

实际上,目前商业卫星主要的商业模式是向企业或政府销售相关数据,而数据的精度、广度和及时性往往体现了一家公司的技术实力。

随着小卫星制造和发射成本的持续下降,预计未来各类遥感小卫星星座的覆盖面和功能性将进一步提高,基于相关数据分析的增值服务有望为遥感卫星公司注入新的商业价值,“太空大数据”时代已渐行渐近。

“中国商业航天的定位是百分之百要做国家航天的补充和延伸,没有互相替代的关系,没有互相竞争的关系,这是百分之百的。”苗建全说。

03 卫星的商业化尴尬

尽管第一个星已经发射成功,但摆在千乘探索之后的难题依然不少。一个急迫的问题,便是寻找新的应用市场。

“有人说看不清遥感卫星的方向,准确地说是大家看不清遥感卫星的新方向、新增长点在哪。”苗建全说,“其实我也不知道,但这并不代表老方向没有市场。既然传统领域还大有市场,干吗不继续做传统市场?”

北极光创投合伙人黄河曾撰文称,商业卫星产业一个关键的问题是,新的市场应用是什么。个人电脑、手机、无人机的故事是否能够在卫星行业重复?从长远来说,全行业的卫星组网者们并没有探索出新的卫星市场,如果不能服务传统客户,则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出于行业的封闭性,目前商业航天参与者绝大部分来自国家队,技术氛围比商业氛围更重,几乎所有民营公司共同点是,都没想清楚商业模式和市场战略。

他认为,理论上小卫星组网能满足传统通信、导航、遥感等市场需求,但实际上适不适合传统市场,是未知的。而这么多年来,卫星的传统应用就那么几个市场,民营公司能否开发出新的领域,并不容易。

2018年,包括阿里、斗鱼、华米、猫王、ofo等在内的多家公司均发射了卫星,希望与自有业务结合。互联网公司与卫星公司的合作,一方面拓展了商业卫星创业公司的商业模式,但同时“营销噱头”等声音也让微小卫星是否具有实际商业价值被重新审视。

而对于卫星创业公司而言,不但要面临前期的卫星研发投入,还要考虑发射费用、地面站投入等。

图 / Pexels

为了降低成本,许多卫星创业公司会把卫星运营等工作外包出去,节省了地面站的建设成本。

“我们也跟好多外包公司去谈,最后下定决心要自己建地面站。一方面当初在国内我们找不到这么大的站;第二点,自建站能更好地掌握卫星情况,刚发的这颗星,每天四次过境,每次最长不超过12分钟,在这12分钟内,有大量的指令往上传,有大量的数据往下收,需要提前长时间地准备,这是外包公司无法胜任的。另外我们也还考虑了一点,如何更好控制卫星的运营效果?”苗建全解释称。

为此,千乘探索自建了两套地面站,分别位于北京和内蒙。北京卫星指控中心、卫星地面站网、基础网络组成了千乘测控网,这是其数据服务系统的基础设施。有了这套设施,利用星座调度算法,千乘就可以实现卫星状态监测、卫星任务调度、数据自动化处理、业务自动化运营。

“现在已经有客户形成订单了,等完成卫星在轨测试,就可以提供数据服务。”千乘探索市场总监任文青说。

但这样的建设,对于一家尚未盈利、依靠融资的创业公司而言,是个不小的挑战。若要真正打通商业模式,仍需企业针对行业需求多下功夫。

*题图来源于Pexels。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