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胡国庆:窑洞里的“三寸金莲”
2019-08-31 17:2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草根1960 草根
记得小时候和伙伴打架,突然见他的老奶奶从屋里跑了出来,看是一双小脚,我心里踏实多了,这双巴掌大的小脚还能撵过我?童年的记忆深刻,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三寸金莲”。后来我隔三差五去小伙伴家玩,其实是想去看老奶奶这双小脚。奶奶是东北人,很热情,喜欢抽旱烟,翘着二郎腿可有派了,我们几个小家伙都想去摸一下老奶奶这双“袖珍”小脚,就像呵护“小鸡”一样。长大后我回到了黄土高原,看到老家里的老奶奶几乎都是小脚,并且是年龄越长脚越小。我很好奇,这些老人小时候为啥要裹脚?走路多不方便呀。我太姥姥就是个典型的三寸金莲,小脚和鹅蛋一般大,脚面拱得高高的,咋看都觉得怪怪的,这和刚生下来的碎娃有啥区别?太姥姥说她四五岁时就开始裹脚了,“女娃不裹脚长大后就嫁不出去,有的女娃刚从娘胎里出来,大人就将几个小脚趾给掰弯了,从此再也长不大。所以,我们四姐妹都是小脚。”我从没见过太姥姥脱过鞋袜,直接就上炕了,老人说她自己都不想看,这双臭脚丫长得“太丑”,“女人裹脚那真是钻心的疼,夜里睡觉都不许放开,还不敢走长路,有时从地里干农活回来,脚都磨出了血泡,裹脚布都染成了红色,大人就是不许放脚,这样持续了好些年,小脚就成型了。”太姥姥打开柜子,从包里取出两根长布条说,当年本想给你娘也裹上,你太爷骂了我一顿,说红军路过咱们这里时就再不许女娃裹脚了,所以,你娘就是个大脚板。女人缠足始于北宋后期,兴起于南宋。清代的缠足之风蔓延至社会各阶层的女子,不论贫富贵贱,都纷纷缠足。这一时期,脚的形状、大小成了评判女子美与丑的重要标准,直接影响到她的终身大事。有关女人缠足的版本很多,有记载说,女人缠足刚开始流行于上流社会,是以人工的方式营造出一种独特的“女性美”,和今天的女子美容院很相似,采取外科手术,割个双眼皮、垫个鼻梁啥的,只是那时刀法不过硬,生产不出阿莫西林药丸,不然,肯定能刻画出更多的美女来。除此以外,女人缠足还有另一个目的,男人担心自己的老婆跟别人跑了,小脚就跑不快,很容易撵回来。
女人缠足还包含着性意识,满足男人的性欲,有钱人就喜欢玩弄女人这双小脚丫,认为这是女性的第三性器官,整天是神魂颠倒,甚至有文人墨客总结出小脚的形、质、姿、神、肥、软、秀等等。成语里的“品头论足”说的就是女性容貌,不知这个“足”和女性缠足是否有关联?总之,有关“三寸金莲”的说法五花八门。说起来,早期的女人比当下时髦的多,如此残忍的缠足很快就风靡全国,普及到每个女人。据说当年还有个山西大同“赛脚会”,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小脚女人就会集中在这里向外人展示自己的小脚丫。其实那时的“赛脚会”和今天的选美大赛差不多,评委根据女人美貌评出个冠亚军来。不知那时的奖品是个啥?搁在今天可不是几个铜板能打发的,一夜之间就能红得发紫,邀请函就像雪花一样接连不断,电话都能打爆,粉丝量猛增。早期女性对“美”的概念与今天有非常相似之处,都是以“瘦小”为标准。那时的女性流行小脚,是在长辈的逼迫下进行的,遭受肉体的摧残,为的是长大后好出嫁。而当下女性追求的是体型“瘦小”,同样也付出了代价,采取中西医结合,针灸、抽水全用上了,最常见的是采用饥饿法“减肥”,把人折腾的像麻杆,感觉一阵风都能吹跑,这可没人逼你,完全出于自愿。
今天的审美标准放在古时期肯定行不通,像杨贵妃这样的“胖妞”哪个男人会喜欢?但人家却成了皇帝的“小三”。所以,时代不同了,审美标准也不一样。就像当下流行穿“破”裤子,真搞不明白,好好的牛仔裤,为何要扯几个大窟窿?要是小脚大妈还活着,肯定会心疼,我们这双小脚丫还要找块破布裹住,今天的娃咋可怜成这个样子了。缠足是上流社会女人讨男人喜欢,穷人也稀里糊涂地跟风,目的都是想把自己打扮成“贵妇”一样,可惜那时不流行广场舞,不然这些小脚大妈不摔倒才怪呢。其实绝大多数小脚老人对缠足认识不清,并不知幼时为何要缠足?长大后才弄明白,后悔都来不及。当然,也不能怪这些可怜的女人。
早期黄土地的爷们娶亲确实很看重这双小脚,听我太姥姥说,我太爷就喜欢她这双小脚,认为这样的女人有教养,至于长啥模样都无关紧要。小脚女人干农活到底要慢半拍,走路都怕摔倒,这时爷们就不高兴了,干不了农活吃啥喝啥?但没办法,当初你就喜欢人家这双小脚,能怪谁?不过,爷们娶个大脚丫回来也不好听,堡子里的人肯定会说三道四,就像今天的男人追求白富美一样,哪个愿娶个“胖妞”回来?
从古到今,不知是男人围着女人转?还是女人围着男人转?在我看来,任何时期,只要人吃饱喝足了就容易欲望膨胀,从而导致许多人间悲剧。而在中国大地,黄土高原相对要封闭一些,女性放足比起其它地方要晚个几年,像我奶奶这辈老人几乎都是小脚,再往后,女性缠足几乎绝迹,如今要是再见到三寸金莲,至少是百岁老人了。影像中的小脚老人是中国大地最后一代为数不多的三寸金莲,因为黄土高原经济相对滞后,这些老人几乎没享受到社会变革所带来的幸福晚年。困难时期,这里的百姓生活极其艰苦,许多地方连肚子都填不饱,老人们还要省吃俭用留给晚辈,即使重病缠身也不舍得花钱去看医,总想着自己活不了多久,不愿再花钱,好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可当家境有所好转时,这些老人大都已离世。由于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这些小脚老人几乎是文盲,找不出几个念过书,许多老人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家谱里也没留下一笔。缠足所导致小脚老人几乎出不了远门,许多老人没去过县城,火车“长”啥样从没见过,甚至连汽车都没坐过,每天就围着几孔窑洞转。其实小脚老人年轻时和正常女人一样生儿育女,甚至有人还下到关中去给别人当麦客,一天走个十几二十里地没问题。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脚骨头越来越疼,严重时只能靠着双膝向上爬,生活十分艰难。居住在窑洞里的老人就更加困难,出门就要爬段陡坡,很容易摔倒。我太姥姥就是摔了一跤动弹不得,几天后就去世了。小脚老人并非像早期文人墨客所描写的那样“姿、软、秀……”许多老人是不情愿展示自己所遭受的折磨,不愿脱下鞋袜让外人“欣赏”。当你看到这双惨不忍睹严重变形的小脚,可想老人的童年遭受了多么大的摧残。虽然黄土地的小脚老人们遭受了太多的人间疾苦,却充满着勤劳与善良,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一生,传承着这片土地美好的家族文化,一直影响着后人的成长,虽然她们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却是黄土地上最伟大的母亲。的确如此,在这片贫瘠的黄土地上,这些小脚老人们风雨兼程一路走来,就像黄河之水,用她们的乳汁哺育着这块土地的人们,繁衍着一代又一代生活在窑洞里的子子孙孙!请继续关注《窑洞里的婚礼》
给点力,我会走得更远!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澎湃矩阵
新闻报料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