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最早“中国”二字看何尊,三百周秦汉唐文物到清华

澎湃新闻综合报道
2019-08-31 10:44
来源:澎湃新闻
古代艺术 >
字号

9月10日起,陕西省文物局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共同商议举办的“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将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行,此次展览以周、秦、汉、唐历朝精品文物为基础(兼及唐以前其他历史时期),精选300余件文物参展,一级文物达189组件。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公布的展品名录看,最早出现“中国”一词的西周早期何尊、秦始皇帝陵跪射俑、唐代鎏金铁芯铜龙等皆将展出。

何尊,西周早期(成王或康王),约公元前1043年-前996年,青铜,宝鸡市贾村镇征集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人类历史发展至今而呈现出的多元样态,是世界诸文明体系长期交融互织的结果。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有着相对独立的发展体系,在不断吸收和融合外来文化因素的过程中,通过能动地自我调适与自我创新,描绘出一种未曾中断且绵延至今的灿烂图景。

古代中国,从有史、物可徵的夏(距今约4000-3600年)开始,迄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其间产生了周、秦、汉、唐等几个最为重要和对后世最具影响力的朝代。周(公元前11世纪中期-前256年),上承夏商,下开秦汉,以“制礼作乐”确立中华礼乐文明的典范,使“礼制”成为嗣后历代王朝政治与文化的基石;秦(公元前221-前207年)统一六国,开创中央集权的帝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其设郡立县、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等,确立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制度和传统;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公元25年-220年),推尊儒术,有效统治西域,开辟丝绸之路,文化艺术多元而繁荣,不仅国力盛极一时,更在多个方面为后世中国奠定基础;唐(公元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鼎盛的时代,经济发达、文化昌盛,中外交流空前频繁和深入,与汉代并称“汉唐盛世”,流传至今丰富的文献和精美的文物,足以引发国人无尽的怀想和追慕。

跪射俑,秦(公元前221-前207年),陶,秦始皇帝陵兵马俑二号坑出土,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藏

上述诸王朝的一个共同特征是,政治中心均长期建立于今陕西省境内的关中地带。陕西省省会西安市,古称长安,西周、秦、西汉、隋、唐等十多个王朝在此及其周边建都,历时长约1100年,是中国古都之首。近代以来,陕西省境内出土了大量古代珍贵文物,彰显出该省在中华文明历史进程中所发挥的令人惊叹的作用。这些文物作为现身说法的实物证据,无疑是最能激发我们文化自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

此次展览中1963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宝鸡县贾村镇的“何尊”是一件典型的酒铜器代表。尊内铸有122字的铭文,其中“宅兹中国”为“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记述的是周成王继承周武王遗志,营建成周(今河南洛阳)之事。

1975年,该件青铜器作为全国新出土的文物精品出国展出,上海博物馆馆长马承源发现铭文并命名为“何尊”。

“何尊”铭文拓本 网络图

另一件1981年出土于陕西兴平茂陵一座陪葬墓的西汉鎏金银铜竹节熏炉也备受瞩目,这件熏炉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青铜质地,通体鎏金鎏银。整件熏炉被分为三个装饰区域,共有九条龙装点其间。“九”在我国古代象征最高数字,是皇权的一种体现。炉盖外侧铭文可知,此炉是西汉皇家未央宫的生活用器。从同时出土的“阳信家”刻铭的铜器分析,加之历史文献的记载,得知这件熏炉原在未央宫,建元五年(前136年),汉武帝将其赏赐给姐姐阳信长公主。

我国自古就有熏香的习俗,这件竹节熏炉的炉盖形似多层山峦,云雾缥缈,再加以金银勾勒,宛如一副秀美的山景。青烟袅袅飘出,缭绕炉体,造成了一种山景朦胧,群山灵动的效果,仿佛是传说中的海上“博山”。西汉时,封建帝王为了求得长生不老之术,大都信奉方士神仙之说,博山炉就是在这种风气影响下产生的,并在汉代广为流行。

鎏金银铜竹节熏炉,西汉(公元前138年),1981年兴平市豆马村汉武帝(公元前141年-前87年在位)茂陵东侧1号无名冢1号丛葬坑出土,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同样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唐代鎏金铁芯铜龙,因为暑期《长安十二时辰》的热播而让公众分外眼熟,这件1975年出土于西安南郊草场坡的铁质铜龙,通体鎏金,身体细长,两只有力的前脚紧扣地面,龙头与上身呈“S”型,龙嘴张开,露出牙齿和弯曲的龙舌,两只圆睁的双眼直视前方,龙角紧贴头部向后伸展,龙尾从高高上扬的后肢处反折向龙头上方。整条铜龙身体流畅,极富动感,体现出唐代龙的生动美与气势美,堪称精品。

鎏金铁芯铜龙,唐(公元7-8世纪),铜、铁,1975年西安市南草场坡出土,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这些只是此次展览的冰山一角,“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将分为“民之初生”“创制垂法” “大国崛起” “皇帝临位”“天子居中”“多元融汇”“天衢盛世”7个部分,展期为99天,持续至12月17日,寓意“作九九之数以合天道”和“九九大运,与天终始”。

附:各单元精华展品

第一单元 民之初生

人面形陶器残片,新石器时代 仰韶文化(约公元前3500-前3000年), 陶,2004年高陵杨官寨遗址出土,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蛙纹陶釜,新石器时代 仰韶文化(约公元前3500-前3000年),陶,2011年高陵杨官寨遗址出土,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兽面纹玉琮,新石器时代 龙山文化(约公元前2500-前2000年),玉,延安市芦山峁遗址出土,延安市文物研究所藏

神面与双兽纹石刻,新石器时代 龙山文化(约公元前2300-前2000年),砂岩,神木市石峁遗址出土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蛙纹钺,商晚期(约公元前13-前12世纪),青铜,1981年洋县下范壩出土,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凤纹斝,商晚期(约公元前13-前12世纪),青铜,岐山县贺家村一号墓出土,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第二单元 创制垂法

淳化大鼎,西周早期(约公元前11世纪),青铜,淳化县石桥乡史家塬村西周墓出土,淳化县文博馆藏

乳钉纹四耳簋,西周早期(公元前11-前10世纪),青铜,宝鸡石鼓山西周墓地4号墓出土,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牺尊,西周早期(公元前11-前10世纪),青铜,宝鸡石鼓山西周墓地4号墓出土,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伯各卣,西周早期(公元前11-前10世纪),青铜,1981年宝鸡竹园沟7号墓出土,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折尊,西周早期 昭王(约公元前996年-前977年),青铜,1976年扶风县庄白1号西周窖藏出土,宝鸡周原博物馆藏

墙盘,西周中期 共王(约公元前922年-前900年),青铜,1976年扶风县庄白村1号西周窖藏出土,宝鸡周原博物馆藏

蚌雕人头形笄帽,西周(公元前11-前8世纪),1980年扶风县召陈村45号探方出土,宝鸡周原博物馆藏

凤鸟纹玉戈,西周中期(公元前10-前9世纪),软玉,1981年扶风县强家村西周墓1号墓出土 宝鸡周原博物馆藏

第三单元 大国崛起

盖尊,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公元前9世纪-前7世纪),青铜,韩城梁带村芮国墓地M27出土,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藏

金肩饰,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公元前9世纪-前7世纪),金,韩城梁带村芮国墓地M27出土,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藏

玉立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公元前9世纪-前7世纪),软玉,韩城梁带村芮国墓地26号墓出土,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秦公镈,春秋早期, 青铜,1978年宝鸡市陈仓区太公庙村出土,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蟠龙金带钩,春秋, 金,凤翔县上郭店村出土,凤翔县博物馆藏

鹰嘴金怪兽,战国晚期(公元前3世纪),金,1957年神木县纳林高兔村出土,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雄鹿,战国晚期(公元前3世纪),银,1957年神木县纳林高兔村出土,神木市博物馆藏

第四单元 皇帝临位

青铜龙,战国 秦(公元前475-前206年),青铜,1994年征集,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诏版,秦(公元前221-前207年),青铜,1952年捐赠,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将军俑,秦(公元前221-前207年),陶,秦始皇帝陵兵马俑一号坑出土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藏

铠甲军吏俑,秦(公元前221-前207年),陶,秦始皇帝陵兵马俑一号坑出土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藏

铠甲武士俑,秦(公元前221-前207年),陶,秦始皇帝陵兵马俑一号坑出土,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藏

夔纹大瓦当,秦(公元前221-前207年),陶,1977年秦始皇帝陵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彩绘士兵俑,西汉早期(约公元前141年),陶,咸阳市渭城区汉景帝(公元前157-前141年在位)阳陵南区20号陪葬坑出土,汉景帝阳陵博物院藏

《峄山刻石》拓片,原石刻于公元前219年,现存宋淳化四年(993)摹刻石,西安碑林博物馆藏

第五单元 天子居中

双面人铜饰,西汉早期(约公元前141年),青铜,咸阳市渭城区汉景帝(公元前157-前141年在位)阳陵陪葬墓园出土, 汉景帝阳陵博物院藏

衔物鼠,西汉中期(公元前139年-前87年),青铜,兴平市豆马村汉武帝(公元前141年-前87年在位)茂陵东侧1号无名冢1号丛葬坑出土,茂陵博物馆藏

玉羽人骑翼马,西汉晚期(约公元前33年),软玉,咸阳市渭城区汉元帝(公元前48-前33年在位)渭陵建筑遗址出土,咸阳博物院藏

玉辟邪,西汉晚期(约公元前33年),软玉,咸阳市渭城区汉元帝(公元前48-前33年在位)渭陵建筑遗址出土,咸阳博物院藏

彩色男俑,西汉早期(约公元前141年),陶,咸阳市渭城区汉景帝(公元前157-前141年在位)陪葬墓M130出土,汉景帝阳陵博物院藏

彩绘跽坐侍女俑,西汉早期(约公元前141年),陶,咸阳市渭城区汉景帝(公元前157-前141年在位)阳陵陪葬墓园出土, 汉景帝阳陵博物院藏

彩绘士兵俑,西汉早期(约公元前141年),陶,咸阳市渭城区汉景帝(公元前157-前141年在位)阳陵南区20号陪葬坑出土,汉景帝阳陵博物院藏

《曹全碑》拓片,东汉中平二年(公元185年),纸,西安碑林博物馆藏

第六单元 多元融汇

绿琉璃瓶,隋 开皇九年(公元597年),玻璃,1986年西安市长乐路隋墓出土,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彩绘人面镇墓兽,西魏(公元535年-556年),陶,1977年汉中市崔家营出土,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鎏金佛像,十六国时期(公元304年-439年),青铜,1979年长安黄良石佛寺出土,西安博物院藏

石刻菩萨造像,北周-隋代(公元557年-618年),大理石,1986年西安醴泉寺遗址出土,西安博物院藏

观音菩萨立像,北周(公元557年-581年),大理石,1992年西安市北郊汉城乡出土,西安博物院藏

仪仗图壁画,隋(公元581年-618年),白灰,2005年潼关县税村隋墓出土,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第七单元 天衢盛世

鎏金铜浮屠,唐(7-8世纪),青铜,1987年扶风县法门寺塔基地宫出土,法门寺博物馆藏

鎏金卧龟莲花纹五足朵带银熏炉,唐(7-8世纪),银,1987年扶风县法门寺塔基地宫出土,法门寺博物馆藏

鎏金铜阿弥陀三尊坐像,唐(公元618年-907年),1977年西安土门李家村出土,西安博物院藏

鎏金“裴肃进”双凤纹银盘,唐(7-8世纪),银,西安市北郊坑底村出土,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螺钿花鸟纹平脱镜,唐 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贝壳2001年西安理工大学新校区唐李倕(712-736)墓出土,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玉樑金筐宝钿珍珠装蹀躞带,唐(公元646年),软玉、金、宝石、珍珠,1992年长安县南里王村窦皦(597-627)墓出土,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彩绘陶女俑,唐(公元664年), 陶,1985年长武县枣园乡张臣合(592-664年)墓出土,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三彩釉陶卧驼,唐(公元618年-907年),釉陶,2002年西安市长安区郭杜乡唐墓M31出土 西安博物院藏

胡人备马图,唐 麟德二年(公元665年),白灰,1990年礼泉县唐太宗(626-649年在位)昭陵韦贵妃(597-665)墓出土,昭陵博物馆藏

岩树图壁画,唐 景云元年(公元710年),白灰,1995年富平县宫里镇节愍太子(?-707)墓出土,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颜真卿《颜勤礼碑》拓片,唐 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纸,西安碑林博物馆藏

注:本文综合自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微信公号和陕西历史博物馆网站,图片除标注外均来自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微信公号,展品以正式展出为准

    责任编辑:黄松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