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观复猫钻进古画说文化之《重屏会棋图》
重屏会棋图
五代 周文矩 故宫博物院藏
周文矩在五代南唐开国君主李昪执政时期就已经开始了奉命作画的“职业生涯”,一直到南唐后主李煜时期,出任画院翰林待诏。周文矩的用笔很有特色,被称为“颤笔描”。他流传至今的《重屏会棋图》《琉璃堂人物图》等作品,都是后世的摹本,但也基本保全了他画作的风格。这幅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的《重屏会棋图》应该是一幅宋代摹本。
观复猫版《重屏会棋图》
四位男子围坐在棋桌前,看衣着似乎表现了他们较高的地位。室内的摆设装饰颇为精美,地屏、矮榻、棋桌以及大小箱匣一应俱全。在画中并没有标注这些人物姓甚名谁,经过很多学者的考据,才逐渐确定了画中四位男子的身份。
图中绘制的是南唐中主李璟的宫廷生活,会棋的正是李璟兄弟四人:手持小册子正坐的便是李璟,陪着一起观棋的是李景遂,对弈的二人年长者是李景达,年轻的则是幼弟李景逷(音同剃)。《重屏会棋图》是一幅写实性的作品,所以除了欣赏作者勾画出的人物形象,更可以通过室内用品的摆设了解到五代时期的器物形制。
青铜蒲纹双耳投壶
明早期 观复博物馆藏
投壶可是一项有着悠久历史的游戏,早在《左传》中就有记载。投壶最早起源于六艺中的“射”,诸侯在宴请之时要有射箭这个环节。在“礼乐射御书数”为君子必修课的年代,成年男子要是不会射箭可是很丢面子的。但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毕竟还是少数,不会射箭的也大有人在。于是这个环节就变成了把箭矢投进酒壶,比搭弓文雅,也更能尽酒兴。在历史上,投壶始终是一种高雅的游戏,就算是国君之间的宴饮,也可以作投壶游戏尽兴。
跟着观复猫钻进古画的这只投壶是个明代穿越来的小家伙,表面的纹饰因其线纹相互交织像蒲席一般所以得名。蒲纹早先多用于玉器的装饰,尤其是在玉璧上,经常能看到蒲纹的身影。
耀州窑青釉狮形灯
五代 观复博物馆藏
东汉时期青瓷灯的出现逐渐取代了青铜灯具,瓷灯的器型一般是由承盘、承柱、油盏三个部分组成的。这件耀州窑青釉狮形灯的承柱是生动形象的狮子。狮子并非中原本土的动物,是古时西域国家进贡来,中原的人们才得以见到狮子的样子。
狮子是以瑞兽的形象进入古代中国人的文化当中的。狮子纹饰也就自然被视作一种吉祥纹样备受推崇。狮子在佛教文化中,有着护法护教的身份和辟邪消灾的本领,所以古人认为狮子不仅可以驱邪纳吉,还能彰显权贵,是一种祈求平安、显示尊贵的世俗心理的体现。
重屏
《重屏会棋图》中的“重屏”二字,来源于画作背景中的屏风上再次绘制了山水屏风,内外两个屏风重叠出现。出现在大屏风上的人物形象,表现的是白居易《偶眠》诗中的场景:“妻教卸乌帽,婢与展青毡。便是屏风样,何劳画古贤?”
这种“画中画”的表现手法受到了历代画家的模仿创作,并被《宣和画谱》、《式古堂书画汇考》等数十部文献收录。
这盘很大的棋
我们来看看这盘有意思的棋,明明双方应该各执黑白,为什么现在一盘棋局中仅有八个黑子呢?
有一种说法是,这是内廷嘱托。因此某种意义上这不是下棋更像是一种特殊的仪式。
在棋盘的最高处摆出了一个勺状组合,就是北斗七星!北斗七星是苍穹中的最高星位,七星正对着画中的主位李中主,他手持记谱册,正满意地看着这一切。
颤笔描
颤笔描也可以称“战笔描”,指的是一边颤动一边行笔的技法。颤笔要掌握好幅度,过度颤动就会让线条像锯齿一般。最出名的颤笔描当属这幅《重屏会棋图》,北宋内府编纂的《宣和画谱》也提到了周文矩和他的特别行笔:“周文矩,金陵句容人也。事伪主李煜,为翰林待诏。善画,行笔痩硬战掣,有煜书法。”
观复猫蓝毛毛
观复猫金胖胖
观复猫花荣荣
本次出镜观复猫:金胖胖、蓝毛毛、花荣荣
插画:观复檀仁
观复文物摄影:观复胡胡
观复猫摄影:观复二白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