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深度 | 未来,书店会被替代吗?

2019-09-05 17:2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最美书店周” , 作者 美周叔

2019年最美书店周已经圆满闭幕

但是这次活动的主题依然带给我们许多思考

书店周现场集结了十余位书圈大咖

聚焦当下最热的行业话题

对阅读文化进行深度探讨和解析

《书店未来进行时》

现场精彩回顾

↓↓↓

今年书店周的主题活动「Gap Month最美书店行」给很多人留下深刻印象,由最美书店周总顾问绿茶,资深书店人、全国中小书店联盟书萌创始人孙谦和组办方未读组成的“阅读探访团”用了13天时间,探访了8座城市的8家书店,此行也为书店业带去了思考。

在闭幕论坛上,探访团成员回顾了这场“阅读+城市+书店+读书人”的接力式文化旅程,同时与佳作书局主理人朱帅就《书店未来进行时》这一话题展开讨论,探讨书店应该如何重新认识新一代读者,以及书店形态越来越多元化的今天,未来能够存活的书店,现在应该做些什么? 论坛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读书节目主持人、知名阅读推广人贺超主持。

中国书店正在经历怎样的阶段?

朱帅: 一些机缘巧合,我们把一个在美国的书店接手过来。书店的未来在哪?其实在美国的书店现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佳作书局曾经在纽约经营超过40年时间,但是30年前从纽约搬到芝加哥去了,现在在曼哈顿也有一些新型的,像北京、上海这种比较前沿的书店。我们国内的同行,有各种大胆的创新跟各种业态的尝试,这是很多美国书店、欧洲书店所没法想象的事情,书店在中国、在亚洲和在欧美有着巨大的差别。

绿茶: 其实中国民营书店的历史并不长,大概也就三十多年。我们知道比较早的一家民营书店,三味书屋,是1988年创办的,到现在三十一年。三十多年来,民营书店在格局、经营方式以及生存方式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我们很惊喜的看到,在今天的中国,从第一代书店,到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像佳作书局这种新型书店,包括现在越来越多的商场连锁书店,都同时存在,并且有自己的生存方式,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起码没有因为行业的更新或者类型的变化,让上一代书店活不下去了,它还是有它自己生存的空间。

这次最美书店行过程中,我在青苑书店的感受特别强烈,青苑书店的设计有着80年代的气息,那种气息会让你感觉到这个书店具备一种历史感,它还会有一些关于80年代阅读记忆的展列,会在一些小角落有这样的设置。这就是一个书店对于一座城市,对于人,对于爱书人的价值。

当然我也非常喜欢现在很多新形态的书店,因为在任何一个地方,不管是写字楼还是商场,如果有一个书店的存在,就会觉得这个空间不那么单一了,不那么喧闹了,还是有一个安静的角落可以让人驻足、休憩。

很开心的是这一次最美书店行回来,我感觉我们的书店每一家都有自己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在任何一个城市,在每个经营者心中,可能就是一种独特理想的落地,这种理想的落地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坚持,这种勇气和坚持才能导致我们的社会能有那么丰富的书店场景。这是我们书店业非常让人欣喜的地方。

书店会被替代吗?

贺超: 孙老师做了很多书店,现在城市里的书店越来越多,日新月异,你们觉得书店在城市中起什么作用?可以被替代还是不可被替代?

孙谦: 最近我一直观察书店行业,我觉得书店行业今后有可能会变成公共事业,图书馆可能会替代大多数的书店,因为政府加大力度投入,书店人接下来可能是输出自己的经验和技术以及这方面的技能,这将会成为书店人的另外一种从业方式。

书店是不可被替代的,就像绿茶老师所说的,书店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色,我们最美书店行这一路所经过的书店,比如说风雅颂书局、青苑书店、万邦书店等等,这些书店已经在他们的城市扎根,变成这个城市一代人成长的记忆,还有可能成为第二代人成长的记忆,它是不会被替代的。一些小书店或者一些没有特色的书店可能真的会经历一次非常大的振荡,如果找不到自己落地生根的地方,还是挺令人担忧的。

贺超: 书店的生存一直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单靠情怀是不足以让一个书店存活下去的。困扰书店发展的问题到底是什么?

孙谦: 我是2007年入行的,那个时候税收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紧接着2011年公布了图书免税政策,那个时候我们特别开心,这等于我们可以盈利了。再到后来,房租和人工成了压力,现在即使政府给了房租补助,人工压力也是很大的。因为书太便宜了,电商又打了太多折扣,让我们在图书身上拿不到我们应有的利润,这是压倒书店的最后一根稻草,逼着书店往多元化、多业态发展,逼迫着书店人做他们不擅长的东西。

我认识很多书店经营者不得已要做咖啡、餐饮,要做活动,甚至要做策展,但是他们不擅长。他们只擅长阅读,去感受书里面那些让他们有共鸣的情结。可能现在书店人要做的就是把自己变成一个平台、一个枢纽,串联整个行业和社会各方面的资源,一起共建书店。

朱帅: 我们主打艺术书店。佳作书局今年成立77周年,这个书店是二战的时候一个犹太人从欧洲逃难到上海,当时上海是唯一接纳难民的城市,30年代末,他经过几年时间稳定下来,在上海创办了这家公司,后来1948年到纽约,一直经营到他去世。70年代,他太太继续经营,在纽约超过40年时间,差不多搬了四次家。

我们其实是在利用书店原本的一些资源,经营整个跟亚洲研究相关内容,我们顾客是从全世界来的,书是跟中国、日本、韩国、东亚、东南亚,甚至是西亚相关的内容,都非常的专业,所以在全球有一个知名度。但其实它的利润和我们普通书利润没有差别,甚至有的学术书利润非常低,进货就要八九折,但是它的顾客群体是全球的,60年代的时候,有一些同行,都经营这种主题的书店。要想买这种专业书只能从我们这买,仅剩的一两家。

我们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教授、学者和从业人士,他们退休了或者去世,他们的藏书基本上第一选择就是卖回来给我们,这样如果这个行业圈子里的人需要这些书的话,他只能找我们买,有些书甚至是一百年前出版的。

孙谦: 佳作书局是我了解到的唯一以原版艺术书为主题的艺术书店,他所涵盖的顾客群和会员涵盖了全世界对艺术有兴趣的人,它的两三万个会员基本上涵盖了中国目前八大美院的老师和艺术相关的人士。

我们向国外的书店学什么?

贺超: 下面我们聊一个学习和借鉴的话题,国外在书店的成长部分,有没有什么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模式?

绿茶: 每个国家不一样,不久前我在新加坡旅行,感受就是新加坡的书店还是比较接地气的。马来地区以及周边国家的很多人都在新加坡,新加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窗口。新加坡有专门的英文书店,针对英文的受众,还有专卖马来文学的书店。

新加坡草根书室的创始人英陪安是新加坡非常重要的一个作家,在整个马来语系中也非常重要。他做草根书室的时候,经营的是中国大陆的中文书籍、香港中文书籍和台湾的中文书籍,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让马来文学和中文世界的文学发生关系,所以这个书店是经营得非常好的。

朱帅: 国外有很多独立书店开了很多年,往往都有自己的主题,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主题,书店店主和店员很可能用十年、二十年时间经营一个很小的圈子,他可能是这个小圈子里非常专业的人士,他们的受众也都是这样的,于是书店就很便利地做了出版。

我们国内也做相应的出版,佳作书局也是做了几十年的出版,在小圈子里面销售,完全自主经营,没有任何的电商在中间。英文出版方面,我们也和芝加哥大学有合作,出版他们的学术文集。

未来,书店会变成什么样?

贺超: 现在书店的变化特别大,未来,书店应该是什么样子?

孙谦: 三个方向,第一方向就是要收门票。第二个方向是立足本地,发展本地的文创和挖掘本地的文化。第三个方向要做游学,有很多方向,可以做整个城市文化的游学,也可以去做某一方面的主题游学,比如佳作书局可以做艺术游学。这就是我对下一代书店的想法。

绿茶: 我希望未来的书店是一种共同体,因为书店这个行业,在整个文化行业里其实是属于一个比较小的体系,所以在这个体系内,每个书店基本上都是单打独斗的。每个书店有自己的经验模式,大家都在很辛苦地单打独斗,但是没有形成一个良性的共同体。再小也是一个行业,行业应该具备自己行业的竞争力,彼此之间又能够有一个共同学习和互相借鉴的平台。

所以我觉得未来,书店如果能够少一些成见、偏见,大家抱团或者有一些共同的东西,毕竟我们都是开书店的,本来就是一个共同体。需要探讨这个共同体如何良好地运转起来,才能够对我们这个行业以及对整个文化行业生态产生影响。

朱帅: 这个时代一定要拥抱科技,一定要找到专业方向,另外一点就是把情怀之类的东西抛远一点,可能走得更远一点。

贺超: 可以因为情怀做这个事情,但做的时候请忘掉情怀。

/ 精彩回顾 /

「新青年阅读+ 什么」

杨早×史航×翁昕

本届书店周的主题是「新青年阅读+」

「+」什么是一个有趣的话题

几位大咖畅谈新青年、新阅读、新视野

苟利军×郝景芳

一线科学研究者和科幻大咖

为我们带来对未来科普阅读去向的新鲜解读

/ 精彩预告 /

闭幕论坛上,还有更多有趣的话题:

「儿童选书方法论」

王志庚×黄晓燕×绿茶

是孩子在选书,还是父母在选书?

如何才能选择一本好童书?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