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蔡聪:非视觉摄影的“视界之外”,从“不可能“到“不一样”

澎湃新闻记者 李淑平
2019-08-28 16:34
来源:澎湃新闻
生活方式 >
字号

盲人也玩摄影?这有意义吗?这大概是蔡聪致力于非视觉摄影以来被问到最多的问题。在参加OPPO SEE BEYOND·视界之外影像展时,蔡聪对此做了解答。每个平凡人都可以用摄影来表达自我,而他想用影像表达和记录残障人士珍贵的生活瞬间,作为融入正常社会与外界沟通的媒介,打破社会对于残障人士的固有偏见——从“不可能转变为不一样

“观念之现”展区

该影像展以“视界之外”为主题,于8月16日在上海长宁来福士钟楼正式揭幕。影像展甄选了OPPO影像创作大赛的数万幅优秀作品,融合来自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风土人情,力图把更多影像故事,传递给更多人。也为每个影像爱好者,带来表达和展示自我的平台。

为期3天的影像展共分为五大展区,分别是色度之外、知觉之上、情绪之间、观念之现和发现之眼,从直观的知觉感受到终极的意义探索,以沉浸式的方式对影像作品进行重构和呈现。

“视觉之上”展区

视界之外展区,展示的是非视觉摄影师蔡聪的作品《了不起的盲人朋友们》,这组作品让大家感受羸弱视线下用镜头勾勒出的视障人群的生活瞬间。每件作品旁都有对应的触摸图,即使视力有障碍的观众也可以通过触摸,去聆听他们的故事。发现微暗中却灿烂的笑脸,触碰到更多关于生命的真实。

非视觉摄影师蔡聪

在展出现场,许多观众尝试闭上眼睛,在黑暗中寻回心灵的真实感受,回归影像的本质,用心拍下一幅非视觉作品。

能够引导大众关注视力障碍人群的生活,可以感受到他们愿意以自己的方式正常融入社会,这大概是蔡聪前来参赛的最大收获,也是他致力于非视觉摄影的意义。

从少年开始视力转弱的蔡聪体会最深的是大家对残障人士的固有印象,可以用12个字概括——身残志坚、自强不息、大爱无疆。诚然残障人士因为生理缺陷做事情的社会出错率会高于一般人,但大家不大愿意给他们犯错的机会,不是用“不可以”“你不能”来阻止,就是用“我来帮你”代替你完成,很少考虑怎样帮助你做到你想做的事情。因此,对残障人士来说,大部分时间是处在“被否定”的环境中,特别不自信。

然而,残障人士也有自己正常融入社会生活的欲望,只是他们的方式可能与其他人不一样,他们的视角也可能不一样。正如当年从按摩专业毕业的蔡聪并没有按部就班去按摩的地方上班一样,他选择了去做自己喜欢的广播节目,也因此在2010年在北京接触到了当时还叫做“盲人摄影”的公益项目。这个来自英国的项目初衷也是帮助视障人士通过影像表达自己的声音。

非视觉摄影师蔡聪

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蔡聪表示,关于视障人士摄影的意义,他以及身边的朋友也是边做边思考清楚的,在2012年左右,盲人摄影慢慢演变成非视觉摄影。

非视觉摄影本质上就是对传统视觉摄影的挑战,因此也无法用传统的标准去对标非视觉摄影作品。如果说视觉摄影只要评判作品好坏即可,非视觉摄影更要看重这个拍摄背后的故事。“完整的一个非视觉摄影包括照片和对这个照片产生的描述。照片只是照片,只是视觉的表现,加上描述才是人与人的情感的沟通。”蔡聪举例说明,参加非视觉摄影培训的一位学员有一件作品令人印象深刻,名为《童年的朋友》的这幅作品画面上就是一堆石头,只看照片看不出什么玄机。作者描述讲到,自己小时候是小朋友中的异类,没人愿意跟他玩,非常孤独,只能数石头玩。这是个能触动大家的故事。残障人士背后经历不一定都一样,但是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是共同的。这就是好的作品。

据蔡聪介绍,他们目前致力于教残障人士摄影的培训班为期3-5天,其中只有半天是教大家如何使用相机或者手机,大量时间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沟通“视力障碍是怎样一回事”,“别人看待我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我们如何看待别人怎么看待我们”。后面再教大家怎样牢牢抓住别人的注意力,怎么顺畅表达。

人们发明相机、留声机等等都是为了记录。人总是想把生活印记留下来,并加以分享。可以说记录、分享、表达,是正常人社会性的表现。视障人士也有这个表现的需求。蔡聪强调,这既不是视障人士“作怪”,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弥补人生缺憾,这就是正常的需求。他们只是用独特角度来看待世界,作为社会人,这样做是有意义的,这是参与社会的普通人有价值的地方。

所幸,随着技术的进步,视障人士试错的成本大大降低,也因此更容易被社会所接纳。有了数码相机,有了摄影功能强大的手机,视障人士参与摄影的机会更多了。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视障人士也更愿意分享自己的生活点滴。“谁规定视障人士的朋友圈就只能有文字呢?我们也需要九宫格,至于这个九宫格漂亮与否不重要。只要秀自己的生活就好。”蔡聪说,“要慢慢给视障人士这种机会,而且这种机会需要反复强调。”

机会是一点点扩展的,蔡聪透露,当我们在便捷使用美团、滴滴、饿了么、支付宝这些第三方APP时,视障人士需要与手机厂家、第三方APP等多方沟通才能正常使用这些应用。虽然路径曲折,但是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需求,愿意融入正常社会的愿望值得被鼓励。这大概就是非视觉摄影,或者视界之外影像展的意义。

    责任编辑:沈关哲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