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正定 | 不要小瞧这个河北小县城,它藏着令人叹为观止的东方美神
正定县历史上曾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雄镇”。古建筑学家梁思成称正定为“中国古建第一县”,“我从未在如此小的地方、如此短的时间内,亲眼目睹这么多历史古迹。”
而在保存着北宋建筑格局的隆兴寺里,更聚集了一众瑰丽的国宝:
寺内的摩尼殿,被梁思成誉为
“海内外古建筑孤例”;
里面的倒座观音,
被鲁迅称为“东方美神”,
即使他从未亲自来过这里;
大悲阁里的千手千眼观音,20多米高,
是中国最大的铜铸观音;
还有精美的明代壁画、
罕见的宋代木制转轮经藏……
一条携手古建筑研究者丁垚,
一起来到了隆兴寺,
探访这座寺院里无数跨越千年的奇迹。
嘉宾 丁垚 编辑 成卿
丁垚在隆兴寺摩尼殿内2019年7月末的午后,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丁垚,带着学生同上海的几位建筑师朋友一起,抵达古城正定,探访研究正定的古建筑、古迹。进入正定城东门不远的隆兴寺,是此行中的第一站。
十年前的2009年夏天,天津大学和文物部门一起对隆兴寺、以及整个正定的古建筑做过一次完整的测绘,丁垚就是当时指导教师中的一员。从2001年他第一次来正定探访古建筑,后来这18年间,因为教学和研究来隆兴寺有十多次了。
正定位于华北中部,这个特殊的地理位置,与有着大量古建筑的华北北部,形成既有关联又有差异的历史文化对照。
在丁垚研究的北方唐代、宋代、辽代这一批超过一千年历史的古老的建筑中,正定的古建筑、古迹占有相当特殊的地位。
从寺院格局到摩尼殿殿内布局,
在1000年前的宋朝就已奠定
隆兴寺现在的占地面积超过了82000平方米。今天看到的整个寺院格局,在北宋初年宋太祖、宋太宗时期就已经奠定了。
从寺院入口的天王殿开始,沿着中轴线自南向北,算上建筑基座遗址,有10余座殿宇。
天王殿除去红墙内的庙宇建筑,天王殿前还有三路三孔的石桥。隔着现在城中的主干道,还矗立着一座高大的双龙琉璃照壁。
大觉六师殿遗址
穿过天王殿往北走,眼前出现一座巨大的砖石台基,因为上面没有建筑物,往往被人们忽略。
这个近代坍塌了的大觉六师殿的遗址上,留下的巨大柱础,推测得出这里曾有一个九开间的大殿。
九间大殿在我国古建筑中是头等大殿。辽宁义县奉国寺的大雄殿、山西大同上华严寺的大雄宝殿,都面阔九间、进深五间。
六师殿如果得以存留,不仅是隆兴寺里规模最大的一座佛殿,也应是中国古代佛殿的翘楚。
李乾朗绘制的摩尼殿剖视图《穿墙透壁--剖视中国经典古建筑》
摩尼殿正立面隆兴寺的众多庙宇中,北宋建筑摩尼殿在建筑史上赫赫有名,是丁垚研究众多华北古建筑的一个重要比照。
顺着甬道向前,繁茂的树荫后渐渐露出摩尼殿的轮廓:飞檐翘角让整个大殿如同一只巨大的黑鸟栖息在林间。颜色古拙,却带着宋代建筑的精致。
这个面阔七间、进深七间的大殿,在四个立面中间都有一座接建出来的小房子“龟头屋",平面上形成了一个特别的十字。
在檐下绕殿一周,走过十二个凸转角和八个凹转角。
殿内佛坛上供奉金装彩塑佛像
摩尼殿空间的格局引起了丁垚格外的关注:不同于极其对称的平面布置,摩尼殿内的主尊佛坛却并不在殿正中央,反而稍稍向后退一些。
如此的排布使得每一个来者从摩尼殿正南面进殿后,要走过约20米的距离,才能来到高墙和巨柱围绕的殿中央参拜释尊。
殿内明代的泥塑五彩悬山塑像“倒座观音”
而回绕到佛坛背后,一片令人目不暇接的泥塑五彩悬山,带着压倒之势扑面而来。“倒座观音”端坐在这片波澜壮阔的山海之中。
上世纪二十年代,鲁迅从日本人山本赞七郎在北京开设的山本照相馆,购得一张“倒座观音”的照片。虽然他本人从未亲眼见过这尊观音像,却视它为“东方美神”,一直放在书桌上。
面对这尊高达3.5米的观音的秀丽面容,在悲悯、庄严的神态中似乎还能发掘出一丝笑意。
因为殿里佛坛主尊位置的后移,倒座观音与礼佛者在空间距离上反而更加贴近,微微俯视的姿态与礼佛者的仰视形成了更加直接的感情交流。
虽然五彩悬山是明代的作品,丁垚认为如此的空间布局是早在宋代修建摩尼殿时便做好的安排。
摩尼殿斗拱间的高窗而大殿内竖向空间的设计上也十分讲究。在并不明亮的殿里,斗拱之间的小格高窗渲染出一组奇妙的光环境:
“如果没有高窗,摩尼殿的内部只是一个幽暗的效果,无法简单地用视觉来感受这里到底有多高。
现在透过高窗打了光,层次感就出来了,中间打一层,上面再一层,光线从两个高度的窗棂泄入,把有十米高的空间表达得更到位。”
大悲阁前:西侧转轮藏阁 大悲阁前:东侧正在维修的慈氏阁摩尼殿后、大悲阁前还有两座必看的建筑:东侧的慈氏阁和与它相对的转轮藏阁。
而大悲阁与这两座北宋二层楼阁式建筑组成的院落空间是丁垚极为珍视的:
“今天来到大悲阁面前,想象里边有宋代的观音,同时向左、向右看见两座宋代已经设计建造完成的高阁。
虽然大悲阁并非是北宋初建的样貌,慈氏阁和转轮藏阁也历经了后世多次的维修,但这样的配置罕见地被保留下来,依然给我们感受到宋代佛教寺院的空间,这是非常难得的经验。”
在这个宋代建成的院落南部、紧邻牌楼,还有一处戒坛。现在三重檐的建筑物虽然是清代的,但底部两重石质须弥座的造型,却还是北宋以前的风格。
一部中国古建筑史,
就是一部斗拱的历史
研究中国建筑史,梁思成非常强调斗拱,“一部中国古建筑史,可以说就是一部斗拱的历史”。
站在重檐歇山顶的摩尼殿前,面对着上下两层的斗拱,殿身正中出三开间的龟头屋,丁垚盛赞这是一个“水平向和竖向叠加起来,复杂、立体又丰满的组合”。
下檐从左到右:转角、补间、柱头的斗拱
“摩尼殿的斗拱存在着丰富的对比和联系,柱头斗拱相对简单,柱间斗拱更复杂。同时上下檐的斗拱又跟四出的龟头屋之间的斗拱,之间又有联系。
摩尼是mani的音译,就是宝珠,佛经中特别多,用来比喻人性中最宝贵的无限的慈悲。摩尼殿相当于宝殿,这样的所在就会是无比的吉祥。
摩尼殿外部的斗拱,出凌厉的昂,发射状的效果极具感染力,如同摩尼宝珠的光芒,表现出因为内心的无限慈悲而生成的无上吉祥地,从而给来到这里的人们带来信心。”
而进入到摩尼殿内观察,内部的斗拱没有了锐利的昂,而用了重复的拱,连续的三层、四层出跳,指向殿内的主尊、佛像、壁画。
“一千年前的这一批高级殿堂建筑里,都能看到这样的体现,建于唐代的佛光寺东大殿已经有了这样的效果。”
而对摩尼殿建造年代进行的长达40多年的讨论,也围绕着摩尼殿的斗拱展开:
1933年两次来到这里的梁思成认为,摩尼殿的斗拱组合符合宋代官修的建筑专书《营造法式》里的内容;
并且摩尼殿斗拱上凌厉的上层昂的形象,比之前发现的辽代独乐寺观音阁的耍头,要更古老,加上摩尼殿的形象与宋画里大量出现的建筑形象相似,因此做出了摩尼殿是北宋时期作品的判定。
柱子之间的斗拱上可以看到斜拱的存在
因为斗拱,也有学者给出了不同的意见:摩尼殿柱子之间的斗拱上出45°斜拱,这在辽、金建筑较为多见。
讨论一直持续到1978年,摩尼殿进行了落架大修,人们在殿内的斗拱和其他构件上发现了北宋皇佑四年(1052年)的墨书题记,从而证明斜拱并非是北方辽金的特例,摩尼殿这座规模庞大的木构建筑,已近千岁了。
转轮藏阁
转轮藏阁内的转轮经藏转轮经藏结构仰视平面图,天津大学2009年测绘(图片由丁垚提供)
有趣的是,虽然摩尼殿是整个寺院里最引人瞩目的建筑,但隆兴寺最高级的斗拱却出现在了转轮藏阁中的一件小木作作品“转轮经藏”——一个建于北宋年间,可以转动、藏佛教经书的八角经柜。
转轮经藏上下两檐的斗拱都是五跳八铺作,而摩尼殿的斗拱外观最高级的也只是近似单抄重昂的六铺作。
转轮藏阁的屋檐与斗拱转轮藏阁内部
为了容纳这座精美的转轮经藏,转轮藏阁的柱子、斗拱和梁架都做了整体的调整,而且,为环绕转轮经藏周围还设计了的空中布景,今天还能看见几处这样的祥云遗迹。
梁思成在《正定古建筑调查纪略》里做了详细的记录和分析,甚至留下了 “使我们高兴到发狂”的字句。
木牌楼门从摩尼殿出来,往大悲阁走的途中要穿过一座木牌楼门。虽然不是很大,而且来自近世的复建,但它奇特古老的样子也早被梁思成和同仁们注意。
一间阔的门上,柱间的两朵斗拱,在每层每跳都有四十五度的斜拱,或许还是是金、元以前的旧制。
转轮藏阁的斗拱隆兴寺的建筑群有着一套序列,每一个建筑在群落里又有自己的身份定位。
这中间斗拱就发挥了关键作用。除了满足各自位置的建造要求,更重要是标示出每个建筑的角色,从四铺作到八铺作有五个等级,各自出头的造型又有曲面、斜批、折线等多种造型,再加上像斜置拱昂构件带有的特殊感染力,斗拱的设计不但不是束缚性的,而且极为灵活自如并富有想象力,被灵活运用于不同等级建筑的各个位置,于是,展开了一部丰富多彩的古建筑小史。
大悲阁与大悲阁内的千手千眼观音20米高的千手千眼观音,
承载着中国人特殊的观音信仰
“梁先生当年他们按照华北的一句民谣,来做他们的古建筑古迹的考察,叫做:沧州狮子应州塔,正定菩萨赵州桥。其中正定菩萨就说的这个大悲阁的42臂观世音菩萨。”
33米高的大悲阁给每个人的第一感受就是震撼。住在这座三层楼阁里的,是一尊20余米高的观音,也是中国保存最好、最高大的铜铸观音菩萨像。
观音像周身有42臂,除去主体的两臂,每只手中各有一眼,成为40只手和40只眼,据说每只手眼有25种法力,40只手眼和25相乘便成了千手千眼。因此这尊观音也被称为“千手千眼观音”。
而观音的信仰对中国人来说有特殊的一种情感,观音是无所不能的。
日本学者20世纪初拍摄照片里,大悲阁主体顶部坍塌, 菩萨头冠已失,42只手臂仅存胸前的一双。(图片由丁垚提供)千手千眼观音和大悲阁的再铸、再建,有个显然是后世附会的传闻。后周世宗“整饬”佛寺,曾大规模地销毁佛像来铸造钱币。在隆兴寺因没有人敢毁坏大观音,于是世宗自己拿斧头向大佛当胸劈去,结果不久就心病发作去世。
宋太祖赵匡胤有鉴于此,登上皇位后很快动用朝廷的力量,对千手观音进行了重新铸造,并修建了大阁。
大悲阁里,人站在高大的须弥座侧仰望观音,虽无法看见观音面部的全貌,但42只手臂与木制持物从观音铜身伸出,极具张力。
观音双眼直视前方,视线穿过高窗,投向远处。“观音无所不能”的氛围借着这一千年前极致的工艺,弥漫于整个楼阁内外。
90年代重建完成的大悲阁、御书楼和集庆阁不过大悲阁建筑早已经在千年来的沧桑巨变中历经磨难。
1933年梁思成与营造学社同仁抵达正定时,阁已经顶部坍塌严重,千手观音完全暴露于露天之下。之后寺僧倡捐维修,又把观音像保护起来。而现在看到的大悲阁、御书楼、集庆阁已又是20年前复建的木建筑了。
虽然有许多遗憾,但还是保存下了一批北宋甚至更古老的大阁的构建,有着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
隆兴寺不仅是北宋皇家敕建的寺院,而且因为这么有名的大菩萨像距离北京不远,所以在后来的元明清各朝迎来了许多皇帝的驾临,和拨款修缮。
从乾隆御碑亭看转轮藏阁 寺院中还有从别处迁来的一座毗卢殿,殿内供奉有明铸铜质毗卢佛像大悲阁月台下东西两侧,两座巨大的碑亭分别放置着康熙和乾隆亲书的石碑。
康熙碑亭侧后方树立的几通石碑之中,就有在书法史上鼎鼎大名的隋开皇六年的“龙藏寺碑”,这也让人揣测寺院的创立是否可以追至隋代。
虽然时代的变迁,昔日的僧房已成为梁思成等学术先贤的纪念地,但每逢初一、十五,来隆兴寺祈愿的人流仍是络绎不绝,这里仍是一方百姓寄托美好愿望的千年胜地。
而作为一个保存北宋建筑格局非常完整的建筑群,这里留下来的包括巨大且古老的铜铸观音造像、极具特点的转轮经藏和高阁、建筑史上独一无二的摩尼殿、北方最古老的歇山顶山门、以及隋代的碑刻、明代的巨幅壁画与雕塑。
集众多瑰宝于一身的隆兴寺,全世界仅此一例,值得我们景仰和骄傲。
特别鸣谢:河北省正定县文物保管所
阅读原文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