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于丹:全国文化中心核心指标体系建构研究

2019-09-02 17:3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作者简介:于丹,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教授

首都文化发展在整体上具有资源丰富、主体多样、环节复杂等特征,实现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有序推进,需要树立与具有文化竞争力的全球城市进行对标的意识,在全面梳理北京文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明确达标方向,建构起一套稳定的,能够体现与指导大国首都实际的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核心指标体系的基本思路

“观乎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贲·彖辞》)。这是对“文化”概念的最早表述,强调的是文化的化育功能,这正是全国文化中心核心指标体系的理论出发点。与其他偏重硬性建设或集中某一领域的指标体系相比,本研究加强了对城市软实力层面的关注,体现了动态性、全面性的关照。

确定全国文化中心核心指标体系,前提是对城市定位有清晰的界定。这项指标体系的确立,建立在北京城市定位三个由内向外的层面上。其一,是面向北京市民的北京。这意味着首都文化供给的核心群体首先是生活在其中的老百姓。其二,是面向中国人的北京。这意味着作为首善之区,北京要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起到示范作用,在文化产业发展上起到引领作用。其三,是面向世界的北京。这意味着作为社会主义大国首都,北京在国际传播格局中应成为承担国际责任的焦点城市。以此为基点构建核心指标体系,其思考的起点和落点都在于首都定位与人本理念。本核心指标体系以能力建设为发力点,将数理逻辑与价值判断相结合,使该指标体系不仅能通过一组组数据对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现状做描述,还能够通过指标之间的比对,找出差距,确定影响城市文化发展的核心能力要素与发力点,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主体明确能力建设的努力方向。

指标体系中的五大核心指标

在广泛参考国内外有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本研究将全国文化中心指标确定为文化资源力、文化创新力、文化传播力、文化涵育力和文化凝聚力五项核心指标。

文化资源力。文化资源力是指文化主体为满足市民文化需求和城市文化发展而发掘、积累自然资源或社会资源的能力,文化资源力是能力建设的基础条件。参照现有的分类体系,结合全国文化中心特质,文化资源力进一步分为文化遗产资源、文化设施资源、文化人力资源三个二级指标。文化遗产资源,包括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按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分类,文化遗产资源包括历史文物、历史建筑和人类文化遗址,以丰富性和多样性为评定的主要标准。北京拥有7处世界级文化遗产,居全国首位。但在第一批58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北京只有13项且社会认知度较低。文化设施资源的核心要素是文化空间资源,文化空间资源是指可供开展文化活动的实体文化资源,分为室外文化空间资源(如公共绿地等)、室内文化空间资源(如书店等)。文化人力资源,指支持文化活动的智力资源,包括文化人才资源积累和文化人才政策资源。北京市文创产业的从业人员数量较大,但人均产值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

文化创新力。文化创新力是以文化企业作为创新主体,以文化科技、文化金融等要素催生发展动能,以文化平台为支撑,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实现文化资源与价值创新转化的能力。文化创新力以驱动文化发展、促进产业融合、形成价值引领为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文化创新力包括文化政策动力、文化资本活力、文化企业实力、文化经济体量四个指标。文化政策动力指政府引导文化产业发展方向、优化文化营商环境的制度性机制,包括顶层设计体系、试点示范平台等。其中,顶层设计体系为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文化政策评估提供整体框架,试点示范平台提供文化创新改革探索、文化政策先行和产业融合试验田。文化资本活力指与文化资金流动及组合模式有关的有形及无形资产的活跃程度,包括文化资金流入、投资引导运营,核心是促进轻资产的价值转化。文化企业实力考察的是作为创新主体的文化龙头企业与文化独角兽企业,在促进文化要素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如何促进知识要素转化和市场要素有序流动,实现业态创新。文化经济体量是反映文化经营活动成果和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的指标,包括文化产业营收额和产业增加值。二者分别体现文化产业基础总量和文化创新附加值情况,是考察文化产业创新的综合环境和效益的重要指标。

文化传播力。文化传播力指通过文化产品输出、媒体融合传播,实现引领全国文化风尚、促进世界文化沟通的能力,以此来促进城市文化品牌塑造与提升,承担有效传播大国文化的使命。文化传播力的建设目标有两个:面向全国塑造首都形象,发挥文化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面向世界建构大国文化形象,实现中国文化的正向传播。具体可分解为三个二级指标:城市文化品牌塑造、核心内容产品辐射、重大活动影响。城市文化品牌塑造是指通过媒体提炼和凸显城市文化特质,面向国内外公众构建北京城市文化形象,实现城市文化的有效传播和城市品牌的主动塑造。核心内容产品辐射是指围绕文化演出、书籍出版、影视网剧、游戏动漫等核心文化内容产品,借助多种传播渠道对目标受众产生影响,让文化内容产品打上鲜明的“北京制造”烙印,凸显时代特征、原创价值和文化魅力,将北京打造成中国文化精品的主要产出地,实现中国文化价值的国内辐射和国际传播。重大活动影响是国际公认的城市核心文化表征,集中展示城市文化魅力和影响力。主要分为三类:以世界园艺博览会为代表的国际顶级节事活动、以奥运会为代表的国际顶级赛事、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代表的国际顶级会议。重大活动承载着文化沟通和展示平台的风向标作用,在国家形象塑造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文化涵育力。文化涵育力指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文化形态和充足的文化供应,涵养与化育首都市民的能力。文化涵育力以培养具有高文化素质和文明素养的“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有利于促进文化的代际传承,提升市民的文明素养和首都的文明程度。文化涵育力可分为投入指标、建设指标、效果指标三个二级指标。投入指标是政府为确保居民享有文化权利而提供的相关保障,主要包括文化事业投入和惠民文化政策两方面。文化事业投入,考察的是政府以财政资金直接投入或以基金扶持的方式支持文化事业发展的情况。惠民文化政策,是政府为鼓励市民增加在文化消费上的投入而出台的相关扶持、激励政策,考察的是政府在政策制定上的引导性和灵活性。建设指标是指满足居民基础性文化需求而进行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指标,核心是公共文化服务,主要包括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资源。调动多元主体积极参与其中,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最大程度满足公民的文化权利,是世界文化中心城市共同的努力方向。效果指标是指政府的文化投入和建设在提升居民文化素养方面的表现和结果,核心是市民文明素养。

文化凝聚力。文化凝聚力是在文化的资源力、创新力、传播力、涵育力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向上、向善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是吸引、聚合所有成员形成稳固的文化共同体的合力。文化凝聚力表现为吸引、团结一个文化共同体,或某一文化圈所有成员的感召力和约束力,能唤起人们主动追求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激发人们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出无可比拟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基于指标体系的能力建设提升方向

全国文化中心核心指标体系的构建,意在帮助文化中心的建设主体在能力建设上找落差,补短板。应根据上述指标所涉及的建设实践现状,推进北京全国文化中心核心能力的建设与提升。

在文化资源力方面,通过文化遗产课程进校园,提升青少年乃至全社会对非遗项目的认知程度。通过推动文博符号的创新转化,放大已有的资源优势。通过创新文化人才引进标准实施方案,提升文化从业人员信心。

在文化创新力方面,通过政策赋权,盘活现有文化政策存量效能,提高政策对产业的支撑能力,激发文化市场主体活力。通过资本赋值,创新使用文化资本大数据,撬动更为多元的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通过平台赋能,优化文化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方式,激活“新文创”,引领新动能,将北京打造成为国家文化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在文化传播力方面,借势国内外主流媒体及新媒体平台,打造北京城市文化气质与文化品牌,塑造北京文化形象。增强对青年群体、移民群体的对象化传播能力,以多元文化视角选择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文化内容品牌建设主打“组合拳”,着力打造“北京制造”文化品牌,实现内容产品的整合营销传播。

在文化涵育力方面,文化投入应适当向非中心城区倾斜,提高文化供给的公平性和均衡性。高质量建设覆盖全市的公共数字文化云平台,提高文化服务的便捷性与可达性。提升面向社区的文化供给质量,切实增强普通市民的文化获得感。

在文化凝聚力上,提高对内吸引力,让北京成为国内居民进行文化消费的首选城市。这要求北京选择高品质、内涵式发展道路,保持对游客的持续吸引力。加大对外吸引力,不断改善国际营商环境,提升国际化水平,提高北京全球旅游城市排名和全球商务区排名,增强城市综合辐射力。

文章发表于《前线》杂志2019年第8期,转载请注明微信公众号:前线理论圈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