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新一代美国独立电影特别嗨,我们先推荐两部

2019-08-26 17:2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 深 焦 口 碑 榜 *

List of Films

策划 | 深焦编辑部

本期统筹 | Young

本期编辑 | 白鸥

《寄生虫》引起的超高热度已时隔数周,影迷们的热情终于又要被即将开幕的第76届威尼斯电影点燃了,三天后,波兰斯基、是枝裕和、格雷、娄烨、杨凡等知名导演必将掀起一浪又一浪的讨论热潮。

无缘电影节的朋友们,不妨在家观看本周大热的犯罪剧集《心灵猎人》。大家最爱的大卫·芬奇,携手《神枪手之死》导演安德鲁·多米尼克与《守望尘世》导演卡尔·弗兰克林,回归到第二季的创作之中,继续讲述前一季的两位联邦探员将心理分析用于追捕恶徒的故事。电影方面,金熊奖《同义词》目前已进入字幕校对阶段,预计将于本周内释出;此外新加坡导演邱金海执导的《情系拉面茶》、入围2018年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的同性主题电影《收割者》、入围2018年威尼斯地平线单元+东京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以色列电影《特拉维夫之火》,以及2019年圣丹斯电影节纪录片最佳导演奖获奖影片《美国工厂》均已于本周释出中字熟肉。

本期口碑榜将围绕“美国电影”这一主题展开。说起当下的美国电影,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迪士尼、漫威,或者奥斯卡颁奖季。这些同时掌握了经济效益和话语权的创作主体,正在塑造全世界对美国电影的认知。而大洋彼岸,《电影手册》2019年6月刊,在时隔数年后首次以国别为主题,点评(褒扬为主)了一大批活跃于美国独立电影界的年轻导演。尽管这些导演(包括但不限于:布茨·赖利《抱歉打扰》、安德鲁·贝尔策《年轻的身体很快愈合》、安德鲁·布加尔斯基《电脑棋局》、博·博纳姆《八年级》、约瑟芬·戴克《玛德琳的玛德琳》、泰德·芬特《古典时代》、罗伯特·艾格斯《灯塔》、罗伯特·格林《比斯比十七》、丹尼尔·莱索维茨《中转站》、亚历克斯·罗斯·派瑞《她的气味》、丹·萨利特《十四岁》、艾玛·塔米《诡风怪谈》、奥利维亚·王尔德《高材生》、克雷格·扎勒《逃出水泥地》、泽尔纳兄弟《落难女子》、凯文·杰罗姆·艾弗森《唐瑟勒公园》、阿里·阿斯特《盛夏夜惊魂》、阿扎泽·雅各布斯《泰瑞》、埃文·格罗德尔《风铃草》、亚当·里昂《给我钱》等)可能不能为制片人们带来丰厚的经济回报,难以在电影节斩获奖项,还有或多或少受限于成本的制作问题,但他们正在创作着一部又一部兼具趣味和作者性的“美国电影”,努力着扭转全世界对美国电影的固有印象。

因此口碑榜本周将上榜两部出源已久的“新片”,两部优秀的美国独立电影。首先便是来自布茨·赖利的处女作——《抱歉打扰》,影片参加了2018年圣丹斯电影节剧情片竞赛单元,上映后收获多方好评,入围《纽约时报》“年度最佳电影”,入围《视与听》杂志2018年年度四十佳,并于2019年6月登上《电影手册》杂志封面。电影糅杂了多种类型元素,剧情走向绝对出人意料,戏谑地反映了当前美国存在的社会问题;

另一部作品则是由著名喜剧演员乔纳·希尔执导的处女作《90年代中期》,这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处女作一反乔纳·希尔耍宝常态,讲述了上世纪90年代洛杉矶少年史蒂夫与他的滑板、冲浪朋友们的故事,被第90届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评选为2018年度十佳独立电影。

口碑榜榜单方面,前三名位次未发生变化,《千与千寻》连续六周占据榜首,《痛苦与荣耀》、《寄生虫》继续分居二三位。上周上榜影片《双面生活》、《阿涅斯论瓦尔达》势头凶猛,首周即已来到第四、第五位。《高潮》、《玩具总动员4》、《逃避者》、《无主之作》已于本周出榜,《太空生活》、《候鸟》、《高材生》目前则岌岌可危,位列最后两位。

本周口碑榜介绍到这里,希望大家继续支持口碑榜,为自己喜爱的影片投票。

#本期新片

抱歉打扰

Sorry to Bother You (2018)

导演: 布茨·赖利

编剧: 布茨·赖利

主演: 勒凯斯·斯坦菲尔德 / 泰莎·汤普森 / 杰梅因·福勒 / 欧玛瑞·哈德威克 / 泰瑞·克鲁斯

类型: 喜剧 / 奇幻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8-01-20(圣丹斯电影节) / 2018-07-13(美国)

片长: 111分钟

观看状态:已有高清资源

北美媒体Metacritics: 80/100

法国媒体Allócine:3.8/5

IMDb: 7.0 /10

豆瓣:7.0 /10

深焦评分72/100

徐若风,学习艺术史,杭州影迷

85/100

从骨髓里炸出来的那种黑人电影,特得劲儿。

Dzolan,杂志编辑,电影爱好者

80/100

是真的能和乔丹·皮尔较量一番的电影(或者互文一下),粗野又蛮横,颇有一种精致寓言要被拳拳打倒在地的感觉,看完也才能明白片名的挑衅意味。

Peter Cat,深焦主编

76/100

议题过于堆砌,表达也过于浮光掠影。剧本和人物处理得也有点儿戏,但仍旧不啻为是那种一直在期待中的新政治电影。类型拼贴带来观影乐趣甚至让《逃出绝命镇》都颇为失色。

吴泽源,写不好小说的影评人,江湖人称“东直门戈达尔”

70/100

这就是21世纪电影的新形态吗——网络视频段子手风格?如果是的话还挺depressing的,但有些段子确实有趣(nigga shit场景)。同样是设置在奥克兰的电影,更推荐《水果谷车站》和《盲点》,在表达完整度上都好过这部无厘头被迫害妄想症电影。

Ada的B计划,一个坚决响应“新电影”,反对“老电影”的影迷

68/100

内容充实饱和以至从混乱中找到某种作者性,但对idea的处理仍显得过于粗糙。

宋远程,京都大学电影学硕士在读,电影爱好者

65/100

老生常谈,浅尝辄止。没有激进的政治性,“变身”的梗也是步绝命镇的后尘。除了靠嘲讽马丁路德金一逞口舌快又能如何呢。

良卓月,电影学硕士,影视策划、写作者

60/100

过于放飞自我,以至于通篇基本都是所指明确的符号和技巧。那些看似有趣的场景转换和戏剧冲突让电影频繁变奏,而丢失了对人物的共情或故事的理性,对主角的关注角度被迫地成为吃瓜式的好奇旁观。影片后三分之一真是WTF的感觉,这种狂躁的趣味,似乎也只能满足这一时一地。

90年代中期

Mid90s

导演: 乔纳·希尔

编剧: 乔纳·希尔

主演: 桑尼·苏尔季克 / 凯瑟琳·沃特斯顿 / 卢卡斯·赫奇斯 / 纳-凯尔·史密斯 / 奥伦·普雷纳特

类型: 剧情 / 喜剧

官方网站: mid90s.movie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8-09-09(多伦多电影节) / 2018-10-19(美国)

片长: 84分钟

观看状态:已有高清资源

北美媒体Metacritic: 66/100

法国媒体Allócine:3.9/5

IMDb: 7.4/10

豆瓣:7.3/10

深焦评分79/100

吴泽源,写不好小说的影评人,江湖人称“东直门戈达尔”

85/100

本质上是个复古情怀片。但有了16毫米胶片、哈莫尼·科林和Trent Reznor加成,情怀确实满格了,没必要说更多了。

良卓月,电影学硕士,影视策划、写作者

84/100

与同年圣丹斯纪录片《滑板少年》相映成趣,它缅怀的是一种被成人世界规训前的亚文化片段。虽然是回忆视角,难能可贵没有从现在时直接给出解释、评价或任何总结发言。使得怀旧脱离矫情,保持着处于那个年代叙事的整体性,以及从今日观众角度思考解读的开放性。犹如它昏暗纪实的影像风格,好似积灰却不会被篡改的记忆。

花地,日常阅读伦理学并不得其道的普通观众

75/100

即使不喜欢后半段,但作为处女作之珍贵在于作者揭开自己微小的真诚空间所带来的自由的共情体验。乔纳·希尔把每一处内心依据与现实秩序都做得刚好,我们都心知肚明故事会终将走向“毁灭”,原因在于青春所面临的“顺流困境”是何其相同。

Ada的B计划,一个坚决响应“新电影”,反对“老电影”的影迷

72/100

Jonah Hill反没有选择创作烂仔帮电影,而是努力在现实语境中讲述。《90年代中期》所遇到的问题依旧是Superbad的:承载的反思过多以致说教,语调由此更像是“中年”追思,活力被稀释。

#上期新片

双面生活

Doubles vies

导演: 奥利维耶·阿萨亚斯

编剧: 奥利维耶·阿萨亚斯

主演: 吉约姆·卡内 / 朱丽叶·比诺什 / 樊尚·马凯涅 / 克丽丝塔·特瑞特 / 诺拉·哈扎维

类型: 剧情 /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语言: 法语

上映日期: 2018-08-31(威尼斯电影节) / 2019-01-16(法国)

片长: 108分钟 / 100分钟(威尼斯电影节)

观看状态:已有中字资源

北美媒体Metacritics:--/100

法国媒体Allócine: 3.0/5

IMDb:6.7/10

豆瓣:7.6110

深焦评分74/100

Ada的B计划,一个坚决响应“新电影”,反对“老电影”的影迷

90/100

关于如何说话的电影,阿萨亚斯不断过饱和向其中填充内容,影片质地却仍始终区别于写作。读者的注意力中心决定了文字难以在输出信息的同时远离信息,电影却能轻易实现这种附着于内容表面的人物关系构筑。

圆首的秘书,首届深焦影评大赛冠军,小津电影爱好者

80/100

不是很悦目,但是非常赏心,因为实在是太逗了:里面不仅有朱丽叶·比诺什的搞笑对应,还有写“自传体”虚构小说的秃头作家,所有线索都指向我们所处的这个现实世界,只是略有错位而已。它也许就是另一个平行世界,让人想起《高堡奇人》,也许那里并不比我们这里生活的更好,但仍旧充满关于艺术和情感的双重希望。

文森特九六,手术室里的影迷,麻醉学在读硕士,时刻考虑弃医从影

75/100

法国电影从来没有比美国电影高大,这是阿萨亚斯分身成谁?伍迪·艾伦与霍华德·霍克斯?还是那些“烂仔而下贱”的贾德·阿帕图们?对话内容是过往作品中拍摄出的部分,不稳定“交替”关系所导致的怀疑与担忧,适用于生产关系,亦存在于两性议题里,影像反主为客变作封面,台词是语句,黑屏是章节,观影成为比片中的网络出版更为超前的“阅读”,并终将进化为人际审视。

肥内,著有《形意》,编有《作品101》。

50 / 100

一部聊备一格的片,没什么特别的,工整的设计与安排都是意料中事,藉由人物之口想表达的事情(有一部分集中在讨论书籍的消亡与电子书之必然)也了无新意。不过我在意的一点是,几场对话戏都出现明显的不连戏NG,明显到我就不相信剪接跟导演都没发现!因为实在太明显了。要嘛是他们赌观众看不出来(这个前提很可能是素材都NG了,又没有办法补拍),要嘛就是故意如此。倘若是后者,很可能藉此回应片中其中一位主角的情况——他专门将自己与身活周遭的事写到小说里头,而熟人往往能一眼看出书中的人都指涉了现实中的哪些人,可他自以为别人看不出来,或以“创作”名义来对付反对者(以这点来说,不禁让人联想到《比海还深》里头的良多,就连消极性都相似)。因为Muyan给它贴上“50% Sacha Guitry + 30% Max Ophuls + 20% Woody Allen”标签,于是我立马下单买了去年金马影展的场次,不过,我连1%的欧弗斯都没看到,大概看到了80%的艾伦跟20%的季特里,像这位专门把身边人写进书里的作家雷欧纳,大概也算是一个能说善辩的无赖,尤其,他根本不顾别人的感受,硬要将现实中的人写进小说里头,比如前一本小说才引起前妻的抗议,新一本小说将维持了六年的婚外情人写进来不说,这位情妇正是阿兰的老婆;不过,很公平,阿兰在外头也偷吃。他一方面虚应故事,敷衍雷欧纳,实际上很可能没有很认真读雷欧纳小说;二方面睡了数字化部门的主管瓦蕾莉,还带著她出差去洽谈其他数字化内容的合作,甚至在讲座上表达对电子书的前景看好,可实际上他锺爱的仍是纸质书籍,且暗地里也有意识到瓦蕾莉不可能久留,于是以权力之便逢场作戏。就这种对朋友不诚,对太太不忠、对情人不义,无疑也是个无赖,只是比起雷欧纳,阿兰算寡言得多。也可以说,季特里的无赖在阿萨亚斯这里被分化成两个人。

阿涅斯论瓦尔达

Varda par Agnès

导演: 阿涅斯·瓦尔达

编剧: 阿涅斯·瓦尔达

主演: 阿涅斯·瓦尔达

类型: 纪录片

官方网站: mk2films.com/en/film/untitled-agnes-varda-project/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语言: 法语 / 英语

上映日期: 2019-02-13(柏林电影节) / 2019-03-18(法国)

片长: 115分钟

观看状态:已有中字资源

北美Metacritics:82/100

法国媒体Allócine: --/5

IMDb: 7.7/10

豆瓣:9.3/10

深焦评分77/100

圆首的秘书,首届深焦影评大赛冠军,小津电影爱好者

86/100

严格意义上这不是一部新片,其实可以认为是《阿涅斯的海滩》加了一个结尾。不过就算如此,这部依旧让人非常感慨。看到消失在沙滩上的瓦尔达,根本是忍不住的

徐若风,学习艺术史,杭州影迷

80/100

曾经瓦尔达给丈夫拍了《南特的雅克·德米》,而这部则是2.0。以讲座形式书写“档案电影”,融合自传、自观与人生总结性质,无疑是最好的告别。

淞可,电影研究僧,偏爱“东南亚”,业余写字,拍片,做影展。生活中浪漫,电影中孤独

80/100

观看此片像是对阿涅斯瓦尔达的一次纪念,从《短角情事》《五至七时的奇奥》到《脸庞,村庄》阿涅斯将她的影像生涯梳理,没有电影论文那样严肃,无论是影像装置还是对社会事件的思考,每一部都令人惊喜闪烁着可爱的亮光。影片像是深夜档的电视节目,安静、稀疏平常的同时给人以思考。回望瓦尔达的影像可以看到她的创作生涯涵盖了一切,能这样规整地高完成度地将自己的灵光呈现出来奉献给人类世界的可能只有阿涅斯·瓦尔达了。

Peter Cat,深焦主编

62/100

如若我们非得把本片视作是瓦尔达自己为自己画下句号。那我则从本片里嗅到了更多资本化痕迹。一个逐渐贯穿其漫长晚年,不无精心包装的人设,一个历久弥新的艺术作者品牌/商品。正如影片恰如其分在其生死界限时刻,精确被抛出来,也收获了同样庸俗掌声、泪水和悼唁。

#濒临下榜

太空生活

High Life

导演: 克莱尔·德尼

编剧: 克莱尔·德尼 / 让-波尔·法尔戈 / Geoff Cox / Nick Laird

主演: 罗伯特·帕丁森 / 朱丽叶·比诺什 / 安德雷·本杰明 / 米娅·高斯 / 拉斯·艾丁格

类型: 剧情 / 科幻

制片国家/地区: 德国 / 法国 / 英国 / 波兰 /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8-09-09(多伦多电影节) / 2019-04-12(美国)

片长: 113分钟

观看状态:中字熟肉

北美媒体Metacritics: 75/100

法国媒体Allócine:3.1/5

IMDb: 6.0/10

豆瓣:6.2/10

深焦评分 83/100

Ada的B计划,一个坚决响应“新电影”,反对“老电影”的影迷

91/100

德尼从《心灵暖阳》开始拍更为简单的电影,没有了此前作品中充当动力的烈性运动,环境整体出现,因此也不再建迷局,只完成最基本的需求。黑暗中力量感的肢体,正如格朗德里厄《Unrest》般,是永存的抽象文字。

文森特九六,手术室里的影迷,麻醉学在读硕士,时刻考虑弃医从影

85/100

库布里克对广维空间基于固态逻辑的弹性构想对后来者思维的崇拜式限定可谓是某种“遗毒”,塔可夫斯基的流体抽象又难以做到群体参透,德尼于本片的呈现策略无疑是另辟蹊径,过往作品中隐去几何结构后模糊的生理化的空间中充满破坏性的“顶撞”动作与情绪,在“太空”这个“常态行为”从未抵达的高级感性概念领域反而实现了同最基本的“地上”母体和“自然”母题的大和解,并非是宇宙无限繁衍诞出的未来动物,而是作为我们与她的电影如何“孕育”、“分娩”和“生长”的注解。

Peter Cat,深焦主编

82/100

无尽、黑暗、静谧的宇宙无疑只是克莱尔·德尼过去记忆(电影)中无垠大西洋在太空中延伸,曾经囿于陆地界限而受困的人伦和种族关系,在太空中得以被挑战和逾越,反倒散发出下一个世代”福音"意味。叙事文本层面的羸弱并没有掩盖电影影像所弥漫出的曼妙体验,像是第一次滑入母体,陌生、新奇而又温暖。

bastard,影迷,乐迷,待业

80/100

末世感在流动的影像中变得忧郁,希望萌生在时间空间尽头的黑洞。

吴泽源,写不好小说的影评人,江湖人称“东直门戈达尔”

75/100

越来越觉得克莱尔·德尼在某种程度上和娄烨很相近:两者都善于用影像精确地捕捉到某种感觉,却在叙事逻辑方面让人一言难尽。比如为什么飞船上被放逐的男男女女无法相互交配?这是导演用整部电影都没能解释清楚的强设定,个中逻辑只能靠观众脑补。而一部需要观众替导演辩解的电影能否被称为一部杰作?我个人觉得不行。但同样,这也不能否定德尼构建出的一个个迷人影像。

候鸟

Pájaros de verano

导演: 克丽丝蒂娜·加耶果 / 西罗·格拉

编剧: 玛丽亚‧卡米拉‧阿里亚斯 / 雅克·图莱蒙德·维达尔

主演: 卡米娜·马蒂内 / 何塞·阿科斯塔 / 娜塔利娅·雷耶斯 / 约恩·纳瓦埃斯 / 格雷德·梅扎 / 更多...

类型: 剧情 / 惊悚

制片国家/地区: 哥伦比亚 / 丹麦 / 墨西哥 / 德国 / 瑞士

语言: 西班牙语 / 英语 / 瓦尤语

上映日期: 2018-05-09(戛纳电影节) / 2018-08-02(哥伦比亚)

片长: 125分钟

观看状态:已带中字资源

北美媒体Metacritic: 85/100

法国媒体Allócine:4.0/5

IMDb: 7.7/10

豆瓣:6.7/10

深焦评分52/100

Peter Cat,深焦主编

65/100

电视剧容量乡村黑帮史诗,被浮光掠影地简化为一出民俗符号堆砌,表演机械僵硬的械斗回合战。

文森特九六,手术室里的影迷,麻醉学在读硕士,时刻考虑弃医从影

55/100

蛇之拥抱,鸟之叹息,现代欲念连同伴随左右的物质主义与精神荒原对传统族裔血缘“孤岛”的剿灭,犹如大多数持有拟地域先锋色彩的创作者,在面对诱人的类型元素时,大都退化为“儿童”。

Ada的B计划,一个坚决响应“新电影”,反对“老电影”的影迷

35/100

琐碎无味的情景构建与前作并无二致,区别在于前作基于“寻找”动作建立起紧密的宏观联系,而《候鸟》在反复而平面的叙事中迷失了方向。

高材生

Booksmart

导演: 奥利维亚·王尔德

编剧: 苏珊娜·福格尔 / 凯瑟琳·西尔伯曼 / 艾米莉·哈尔彭 / 莎拉·哈斯金斯

主演: 凯特琳·德弗 / 丽莎·库卓 / 威尔·福特 / 杰森·苏戴奇斯 / 比莉·洛德 / 更多...

类型: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9-03-10(西南偏南电影节) / 2019-05-24(美国)

片长: 105分钟

观看状态:已有高清资源

北美媒体Metacritic: 84/100

法国媒体Allócine:3.0/5

IMDb: 7.4/10

豆瓣:7.2/10

深焦评分76/100

Ada的B计划,一个坚决响应“新电影”,反对“老电影”的影迷

91/100

《高材生》与《恶人传》(以及《绿皮书》、《二流警探》等)的长处是高度重合的,它们都旨在将传统类型电影中服务于叙事主体的人物应激方式改造为喜剧的,不合常理的冲突安排由此变得顺滑通畅,人物欢快地与叙事交互,并尽可能地不留回沉传统的余地。在留给低俗喜剧越来越小生存空间的当下,我们终于又看到烂仔帮电影,一种宝贵的美国类型,附着coming of age主题重生。

Peter Cat,深焦主编

63/100

还真是想到哪编到哪。

徐若风,学习艺术史,杭州影迷

60/100

为俩高中女书呆子女拍烂仔喜剧的点子很棒,但拍得挺一般、俗套的,没啥想说。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