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王退斋诗书画文献展出,呈现与郑逸梅苏步青等诗友唱和
“王退斋诗书画文献展”近日在上海笔墨博物馆(福州路)开幕。展览由王退斋家属提供珍贵资料和书画作品,试图全面展现其艺术成就。
王退斋吟咏的题材广泛,与郑逸梅、喻衡、苏步青等诗友唱和云集颇多,其女儿王佩玲对澎湃新闻回忆,“父亲把朋友的信件诗稿都夹在书中保存起来,都让我深感父亲与他们的友情,远胜于笔墨之趣,是一种‘感君知己报梅花’的惺惺相惜。”
“文明造就了有意义亦有志趣的人生,”这句话是王退斋20多岁时所作诗稿的自序,并伴随着他过了80多个春秋。
王退斋(1906—2003年),名均、字治平、省庐,号退斋,诗画名家。1929年,他获教育学士学位。擅长诗词书画,有“退斋三绝”、“万首诗翁”之称,著有《退斋诗钞》、《退斋画集》、《退斋诗选》,作品入《当代中华诗词选》、《上海画报》等。曾任江南诗词学会上海副会长、上海诗词学会顾问,1984年入上海市文史研究馆,成为《春潮诗社》副社长。他幼承庭训,承袭泰州学派重视诗教功能的传统,作诗重德行,不以争妍斗巧而舍本逐末。2014年故乡泰州为他建立了“王退斋纪念馆”。
王退斋在他写的“诗论”里指出:“韵律改革问题:传统诗词,一般都用‘平水韵’——,‘佳韵里有些应与麻韵合,有些应与庆韵合,不必另立一个韵……诗词更重要的是主题思想, 我们应该明确诗人的重要使命和诗词的伟大作用。古称诗人为风人,就是要以诗人的品格和作品影响社会,‘草上之风必偃’,以诗人应起的作用,将社会推向前进……”他在16岁时写过一首“咏春笋”的诗,“……大节而今犹未著,新芽初露已称奇。干霄有待期他日,脱颖何当趁此时。”
王退斋写给子女及学生的人生箴言,也是家训王退斋又曾以“咏史”七律十五首,总结了从夏朝到明朝19个帝王朝的兴亡。1949年10月1日,全国一片欢欣鼓舞,王退斋当天写成9首催人奋进的雄壮凯歌;而游览诗“唤起低眉诸古佛,也应放眼看新邦”的新意非同凡响。在笔墨博物馆的展厅中,观众可以看到“抗战胜利”、“班超小传”等一系诗歌手稿、册页等。
王退斋吟咏的题材广泛,获得诗友唱和云集,家里堆积了许多诗词书信。据王佩玲回忆,“父亲把朋友的信件诗稿都夹在书中保存起来,都让我深感父亲与他们的友情,远胜于笔墨之趣,是一种‘感君知己报梅花’的惺惺相惜。”
王佩玲曾在回忆父亲的文中写道,“同邑南社社员仲一侯转呈给柳亚子先生,柳亚子赞叹其‘笔调清新,深见少年大才,古诗集中亦不可多得!’由此父亲成为南社朋友的忘年交,才名冠于一方。”
在展览现场,可以看到王退斋与龙华寺明旸法师、金山寺方丈慈舟、普济寺方丈妙善、甘肃省文史馆长张思温、江苏文联主席李进、文化名人沈瘦石、郑逸梅、喻衡、毛谷凤、周退密、潘家麟、陈寿愚、秦子卿等名人的书信往来。其中不少书信是互相来往的诗词唱和。例如,苏步青唱和的诗句有:“夙从图画识名山,八十年来未得攀,赖有高人传秀句,岚光波影案边看”。百岁苏局仙有句云:“高吟引吭飞声壮;激起惊呼落句奇。”还有周退密在王退斋八十大寿时所写《浣溪沙》词等。
王退斋除了擅作诗词,也长于书画。据王佩玲介绍,在书法上,虽然他读过不少字帖,但基本还是写颜体字,“父亲从小崇敬颜真卿一生忠烈人品极高,其书法雍容大度,充溢阳刚之美。父亲用‘字正腔圆’释义书法:字如其人,心正字芯正,所谓‘腔圆’,是书写的气场,是‘浩然之气’!”
上世纪80年代,曾有多处请他的墨宝。在为梅兰芳纪念馆题写的对联中,他将书法转而优雅的风格:“举凤回鸾,引商刻羽,绝艺抎梨园,一代声华蜚薄海;蓄须明志,援手振灾,高风崇梓里,千秋典范重乡邦。”
《苍鹰图》
而在绘画上,王退斋早年学习费丹旭、任伯年的画法,由工笔人物仕女入手,画风清秀细腻。王佩玲说,由于白天吵闹,画人物画又讲究细笔线条,所以这些画作大多是他在半夜爬起来完成的。
他的画以自绘自题诗作为一大特色,所绘的《红楼梦故事图》十幅,每幅题评论诗七律一首,堪称力作,曾参加江苏省举办的大型画展。又曾应有关方面邀请,为马寅初、梅兰芳、柳亚子、傅抱石、苏局仙等著名人物画像,题写自创诗词,藉以增加画意。
在开幕活动上,人文纪念馆研究员苗青讲述了王退斋的往事,谈及了其大学时代涉猎东西方思想,见识广博,讲述了他年轻时为救亡图存,代表学生会起草上奏救国万言书;抗战期间弃职明志,靠卖字画维生;解放战争时期,为保护学校资产冒着战火抢救他人的故事。
此外,苗青还谈及了王退斋惜才的品质。“一天,王退斋到菜市场去,看到葱姜摊位旁偏倚着一株残破的水仙花,便对摊主说:‘水仙花不是大蒜头啊,咋不弄个水盆养一养?’摊主说:‘你要养你去养,这还不值大蒜有用’。王退斋便立刻付了钱,做了一回水仙花救主,回家后写下了一首诗:残妆犹是水中仙,底事沽身到市廛。直与青葱同论价,难和绿萼共争妍。清泉白石谁将护?玉骨冰姿只自怜。忍使名花任憔悴,解囊我为赎婵娟。他是用了比兴法,写的是水仙花,比喻的是人品;抒发的是大爱之情、惜才之意啊。”
展览现场,王退斋之女王佩玲回忆其父王佩玲回忆到,“父亲曾经拒绝了去银行等高薪的职位,而是打算一心为教育。小时候吃饭前,父亲都会用筷子搭桥梁,为我们讲述基础力学和桥梁结构,用碗比做地球、太阳月亮,讲述天文知识……”
展期将展至9月22日。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