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肉食地图”:山东河南动物产品产出最多,广东消费最多

2019-08-23 19:3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朱喆

“民以食为天”,放在21世纪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语境下,“食”的意义值得人们重新审视。2019年8月,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良食基金在阳澄湖畔的音昱水中天举行2019年度的“良食峰会”,众多国际可持续饮食的研究专家和推动者们分享了各自的探索和实践经验。

2019 “良食峰会”户外会场“创意农夫市集”  

“中国肉食地图”

根据经合组织数据库,世界各国每年肉食消费都在增长,2018年数据显示,中国年消费肉类8829.6万吨,占全球肉类消费的26.8%,位居世界第一。

8月16日,良食数据小组的负责人小匡分享了团队研究的“中国肉食地图”项目。他们从3月中旬开始,收集来自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维护的FAOSTAT数据和国家统计局维护的中国统计年鉴,通过比对验证、搬运、开发可视化工具,让人能直观地看到各地肉食消费现状。

四川、河南、湖南、山东、湖北是猪肉的生产大省。四川、广东、湖南是猪肉的消费大省。其中四川消耗了猪肉总量的12%左右。

南方人均猪肉消费量普遍高于北方。猪肉人均消费量最高的地区是四川、重庆、以及广西的城镇地区和云南、广东的农村地区。

白肉、红肉和蛋奶的最大生产省份 良食数据 图

若综合白肉和蛋奶的情况,则可以发现,山东与河南是动物产品生产量最大的两个省,广东则是最能消费动物产品的省份。

“这只是调研的一部分数据,想给更多人了解‘肉食消费’的新视角,因为往往我们只看到自己的餐桌,并不知道整体大环境的情况”,良食基金主任简艺表示,之后会有“中国肉食地图”的正式发布。

持续的关注

此次峰会邀请了众多重量级的专家, 米亚.麦克唐纳女士就是其中之一。作为纽约明绿智库的发起人,她活跃在可持续发展的舞台,并在纽约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短期课程。

米亚.麦克唐纳女士在音昱水中天 朱喆 图

10余年前,她开始关注中国的气候变化、畜牧业、养殖业工业的发展情况。她曾撰写并主持了多项调研,2014年出品了一部讲述中国动物性食品消费的纪录片《何以为食?》,通过对养猪厂工人、个体养猪户、猪厂老板、快餐店老板、环保人士、政府官员等人员的走访和记录,一窥人们吃肉背后的故事。

随着研究的深入, 米亚.麦克唐纳发现,像美式快餐、西餐餐厅为代表的西式肉类消费,逐渐在中国有了更多的拥趸,多国肉类和奶制品生厂商也在中国投资。为了实现产量,这些企业都使用工业发达国家采用的高度集中的动物饲养系统。

不管是在北京、上海的高校做关于全球畜牧业和气候变化的演讲,还是作为学术顾问多次参与良食峰会,她都欣喜地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心环保事业。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她表示:“曾经当人们谈及环保时,大气污染、野生动物保护、资源危机等话题都被区分开来,但我发现,边界正在被打破,这一代年轻人充满活力,积极热情,思维缜密,他们以更系统的、更连贯的方式来认识环境保护。”

米亚.麦克唐纳女士的另一个研究方向是动物福利。她认为,工业化养殖还意味着对农场动物大规模的剥削和残忍对待,数以亿计的动物生存在板条箱,笼子、贫瘠的棚舍或饲养场内,这一切都没有合理性可言。很多人并不理解这个概念,她向记者解释,“动物福利其实包含了我们对动物的认知。动物首先是生命,不是‘废弃’的东西。我曾见过饲养场里的鸡,为了高效生产,它的身体被喂得很大,而脚根本无力支撑,就像一个可怕的怪物,而它之后就会成为一些人的盘中餐。人们不能像对待机器一样的态度,而是应当以更人道的方式对待它们”。

一种饮食模式的尝试

“良食”的含义并非简单地等同于素食,健康饮食也不是为了让人变成素食者。依照健康膳食的建议,人们可以尝试提高植物性饮食在日常餐食的比例。

苏州松鹤楼集团行政总厨杨宏带来的时令佳肴;音昱水中天行政总厨邓锡漳解说传统食材的妙用;安妮塔·洛现场展示厨艺 图 音昱水中天 Julien摄

此次峰会还请来了各地名厨,展示健康可持续餐品的创意和制作。苏州松鹤楼集团行政总厨杨宏带来了鸡头米制作的时令佳肴,音昱水中天行政总厨邓锡漳及大厨张志才、营养师罗晓分享了枸杞、当归、红枣等中国传统食材在调味、营养搭配上的要诀,第一位受邀参与白宫国宴的华裔女性大厨安妮塔·洛则在现场展示了如何利用“边角料”变美味。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