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张懿宸: 闯荡华尔街数十年 成就世界金融巨子

2019-08-21 18:2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理事简介

张懿宸,CCG资深副主席,中信资本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张懿宸先生曾任中华股权投资协会理事长,现为其理事会执行委员会成员。2000年加入中信集团,担任中信泰富执行董事和中信泰富信息科技公司总裁,并于2002年参与创建中信资本。在加入中信前,曾任美林证券亚太区董事总经理,主管大中华区债券资本市场业务。张先生是最早进入国际投资银行业的中国留学生之一,于1987年就职于格林威治资本市场公司(Greenwich Capital Markets), 并于90年代初担任东京银行纽约证券自营交易业务的负责人。张先生还是北京及天津股权投资基金协会发起人及副会长、新兴市场私募股权投资协会(EMPEA)董事会成员、以及世界经济论坛- 全球青年领袖基金会的董事会成员。

低调、沉稳、内敛,是业内人士对张懿宸的普遍评价。这位中国金融界的传奇人物曾差一点成为歌舞团的小提琴手,18岁公费赴美留学,27岁出任证券公司副总裁,31岁被中国财政部聘为高级顾问,39岁组建中信资本。他以“择高而立,向宽而行”为人生信条,将平等、包容和开放的心态贯彻到管理之中。

改变命运的选择

张懿宸的父亲张卓天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小有名气的歌唱家,张懿宸从小就跟父亲学会了拉小提琴。1976年9月,父亲因病去世,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全部压在了母亲一人身上。黑龙江省歌舞团考虑到他们家庭困难,给张懿宸一个接班名额,让他到乐队拉小提琴做学徒。于是,张懿宸辍学在家练习小提琴,以便能够胜任歌舞团的工作。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张懿宸还跑到建筑工地上做工人,一干就是半年。

1977年8月,中国恢复高考,这激起了隐藏在张懿宸内心深处的渴望——考大学。张懿宸找到母亲,表达了想去读书的想法。身为中学老师的母亲泪水夺眶而出,撕掉了那张能够保证家庭收入来源的接班通知书。这个决定也改变了张懿宸一生的命运。

1981年,18岁的张懿宸以全省第三的高考成绩获得了哈工大公费赴美名额。“我已经报考了清华大学,但哈工大招生办的人找到我,说可以为我提供出国的名额,期望我更改志愿报哈工大,这一次又是母亲替我做了决定,力推我出国留学。”谈起母亲当初的决定,张懿宸至今仍心存感激。

张懿宸以全额奖学金在美国著名中学菲利普斯学院上预科。一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同时被哈佛、麻省理工和斯坦福等知名高校录取。此时,张懿宸又做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一心想读管理学的他选择了麻省理工学院。“听哈工大的一个教授说麻省理工的管理学适合中国国情,我就选择了麻省理工学院。可是,入学后同学们听到我的专业都质疑地说,在麻省理工只有理工科学不下去的才去学管理。”他说,“当时我听着比较受刺激,不能让人瞧不起啊。那在麻省理工,读什么最难读?有人说计算机,于是我就决定计算机和管理学一起都读了。”

“不知天高地厚”的张懿宸不但顺利地读完了双专业,还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继续在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商学院攻读硕士的资格。临近毕业之际,张懿宸的学士论文被管理学院的一名教授用于华尔街金融的市场分析工作,他的量化模型帮助格林威治资本市场金融公司赚得盆满钵满,该公司力邀他到华尔街工作。张懿宸的人生再次发生转变,开启了华尔街生涯。

在华尔街纵横捭阖的中国人

进入金融公司初期,张懿宸主要工作是做量化模型,提供交易咨询。一年之后,张懿宸渴望更多挑战,决定亲自尝试做市场交易。于是,他敲开主管的门,直接递交申请。就这样,张懿宸开始在惊心动魄的市场中摸爬滚打,不到三年,就已经在华尔街小有名气。一些国际著名投行开始注意这个年轻的中国人,向他抛出橄榄枝。1990年,张懿宸正式出任日本东京银行美国副总裁,负责在美国市场的自营交易,还为东京银行培训了一批交易员。

身在美国的张懿宸一直关注中国的发展,“看到邓小平南巡讲话,就觉得国内的经济要起飞了,于是开始寻找机会”,1992年10月,他专程回国进行考察,了解内地资本市场的情况。1993年初,张懿宸离开日本东京银行,出任香港兴汇金融公司常务副总裁,一边为公司做国内的投融资业务,一边为上海证券交易所设计国债期货。在兴汇工作的三年中,他目睹了国内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也看到了国际大投行纷纷抢滩中国。此时的张懿宸,需要一个更大的平台施展自己的才能。

是年,张懿宸出任美林集团亚太区董事总经理,负责大中华区债务市场部。在美林的四年,他尽情施展拳脚,以债券专家的身份出手,几乎每战必胜。1999年,中国在国际市场上发行的财政部、开发银行、进出品银行和中国电信四个债券,都是由美林集团做主承销商。

审时度势,成就中信奇迹

在留学期间,张懿宸一直心系祖国。没有互联网,关注国内的情况就是靠人民日报海外版,“很多留学生不太读报纸,但我是每天晚上一定要读完,所以对国内的形势非常地关注。”

2000年,张懿宸加入中信,此后开始着力组建中信资本。当时,受到互联网泡沫破灭后持续的华尔街熊市、9·11恐怖袭击、安然丑闻等一系列事件的影响,美国经济一度低迷,香港等地的经济形势直至2002年依然没有好转的迹象,一些著名的大投行不得不裁人。张懿宸借其他投行大力裁员的时机,聘请到了一批业务拔尖人才。到2003年,中信资本的业务经已基本建立起来,公司也开始盈利。经过14年的时间,中信资本已从成立之初的2.5亿美元资本金,发展为超过250亿美元。

目前,中信资本已成为亚洲区最大的另类投资管理及顾问公司之一,为境内外投资者提供多种投资产品和服务。中信对哈药集团的投资,创造了中国私募股权基金市场上国企改制的标志性交易,对麦当劳中国的接盘,也使中信资本和张懿宸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多年的海外留学与工作经历,对张懿宸最重要的影响是价值观。他对菲利普斯学院的校训印象深刻:“我记得校训是一句拉丁文 NON SIBI,英文是not for self,中文翻译应该为是无私,即不是为了自己。这是道,远远高于一些后来学习的术。”这样的理念贯穿了他的整个职业生涯。在香港的办公室内,挂着一副晚清重臣左宗棠为无锡梅园所题的对联,内容是“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

凭着这样的人生信条,在事业有成之后,张懿宸连续三届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提交多份提案,积极建言献策。作为中国改革开发的亲历者、受益者,张懿宸谈到:“改革开放前四十年,我们整体是融入国际经济体系,向外学习,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的成果,现在你想解决问题的一切条件根本就无从谈起,我觉得大家也要充分的认识到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的必要性。中国与全球化结合这是改革开放的主旋律,是一个世界潮流。”

循着这一主旋律,张懿宸也积极投身中国的智库建设。他表示,智库关注国际事务与全球化议程,做这件事非常难得,“智库一定要有独立见解,这样无论在国际,还是政府方面才有独立价值。中国智库现在是一派春景,希望中国的智库能真正形成品牌,把人才聚集起来。”说这话时,张懿宸依然语气平缓,波澜不惊,但对于中国深沉的爱,正如当年那个十八岁少年去美国时抱着的唯一信念:一定要学习国家需要的知识,一定要报效祖国。

文章选自《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月刊》第77期

点击

阅读原文

获取电子月刊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