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异国相识相恋,他们携手走过半世纪
原创: 齐芳 我们是有故事的人
“
本期故事关键词:冰心
纸短情长,唯有懂你的人才懂你的心事。爱情是甜美的,在最美好的年纪遇到最合适的人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冰心的心中装满了吴文藻,处处看到的都是相思。
1. 邮轮远航
冰心从小就和家人生活在一起,相亲相爱,如今要离开心爱的家人,只身一人远去异国他乡,冰心心里依依不舍。但是为了梦想,也为了家人殷切的希望,为了祖国的建设,她决心要成长为更好的自己!带着对家的不舍和依恋,冰心踏上了南下的火车。
路途是遥远的,首先她沿着津浦路南下,来到山东泰安。她回想起小时候在烟台的日子,回想起她喜欢的大海,虽然没有见到大海,但是童年那些美好的回忆都让冰心倍感亲切。
因此我走出去,问那站在两车挂接处荷枪带弹的兵丁。 他说快到临城了,抱犊冈远在几十里外,车上是看不见的。 他和我说话极温和,说的是纯正的山东话。 我如同远客听到乡音一般,起了无名的喜悦。 ——山东是我灵魂上的故乡,我只喜欢忠恳的山东人,听那生怯的山东话。
(《寄小读者·通讯三》)
冰心到达上海后,在上海整理了一路上的所感所闻,写了三篇《寄小读者》。
1923年8月17日,冰心和百余位学子乘坐“约克逊号”邮轮,踏上了新的征程。
为了和朋友冰心好好道别,好友王世瑛从北京一路追随,到上海送冰心上船。人活一世情最真,冰心被深深地感动了。
踏上邮轮,码头渐渐淡出了冰心的视野,留下的只有安静的海平面。
8月19日,“约克逊号”到达日本神户,邮轮在神户做短暂停留。也许是对祖国思念至深,冰心觉得神户和中国很相像,对这里感觉很亲切。冥冥之中,命运早有定数。此时的冰心还未知自己和日本将会有一段不解之缘,未来的冰心在中日外交关系方面将做出重大贡献。
冰心在《寄小读者》中提到过自己对日本的看法:她并不会仇视日本人,但会保持中国人的原则。冰心将自己和弟弟争糖饼的事情作比喻。
我心中虽丰富的带着军人之血,而我常是喜爱日本人,我从来不存着什么屈辱与仇视。只是为着“正义”,我对于以人类欺压人类的事,我似乎不能忍受!
我自然爱我的弟弟,我们原是同气连枝的。假如我有吃不了的一块糖饼,他和我索要时,我一定含笑的递给他。但他若逞强,不由分说的和我争夺,为着“正义”,为着要引导他走“公理”的道路,我就要奋然的,怀着满腔的热爱来抵御,并碎此饼而不惜!
(《寄小读者·通讯十八》)
邮轮随后到达了横滨,因为天气不好,海浪较大,邮轮偶尔会出现轻微摇晃的情况。船上的人们都心惊胆战,只有冰心非常镇定,因为她太熟悉大海了,她的耳边响起了父亲在临行前对她说的话:“这番横渡太平洋,你若晕船,就不配做我的女儿!”冰心勇敢坦然地面对着大海,证明自己不惧怕艰难,自己是海军军官的女儿,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
冰心在休息的时候还饶有兴致地写了很多“漂流瓶”,然后将这些“漂流瓶”扔到大海中。每个瓶子中都装有一张小纸条,冰心写的多是一些美好的祝福语,如“不论是哪个渔人捡着,都祝你幸运。我以东方人的至诚,祈神祝福你东方水上的渔人!”她还借诗词写了一些自己的心情,像“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等,她想,如果哪个有缘人捡到“漂流瓶”,都会感到很幸运吧!
船上生活,是如何的清新而活泼。除了三餐外,只是随意游戏散步。海上的头三日,我竟完全回到小孩子的境地中去了,套圈子,抛沙袋,乐此不疲,过后又绝然不玩了。后来自己回想很奇怪,无他,海唤起了我童年的回忆,海波声中,童心和游伴都跳跃到我脑中来。我十分的恨这次舟中没有几个小孩子,使我童心来复的三天中,有无猜畅好的游戏!
我自少住在海滨,却没有看见过海平如镜。这次出了吴淞口,一天的航程,一望无际尽是粼粼的微波。凉风习习,舟如在冰上行。过了高丽界,海水竟似湖光。蓝极绿极,凝成一片。斜阳的金光,长蛇般自天边直接到阑旁人立处。上自穹苍,下至船前的水,自浅红至于深翠,幻成几十色,一层层,一片片的漾开了来。……小朋友,恨我不能画,文字竟是世界上最无用的东西,写不出这空灵的妙景!
(《寄小读者·通讯七》)
无论走到哪里,冰心都是一个内心充满了爱的人,对家人,对小朋友,哪怕是对未曾谋面的陌生人,她的内心都有满满的热爱和祝福。
此时,冰心还不自知,同是在这艘邮轮上,有一段奇妙的缘分在慢慢向她靠近。
2. 邂逅奇缘
在邮轮上,发生了一场非常奇妙而有趣的相遇。冰心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一个误会竟然让她遇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人。如同我们生活中,许多美好往往是命中注定,足以让人欢喜。
在临行之前,冰心的同学吴搂梅嘱托冰心照顾一下和她同去留学的吴卓,吴卓是吴搂梅的弟弟,和冰心同在邮轮上。冰心就托许地山去帮忙喊下吴卓,结果阴差阳错,把一个名为吴文藻的男生叫了出来。冰心此时还在和朋友一起丢沙袋。看到吴文藻就以“大姐”的口吻和他对话,吴文藻身材高挑,浓眉大眼,戴着一副玳瑁边的眼镜,显得十分斯文。
“昨晚在轮船上休息得好吗?你姐姐来信说,你也乘这一班船出去。”冰心说道。
“家姐文化低,不知道什么时候给你写了信?”吴文藻的语气有些疑惑。
当他听冰心说是姐姐托她照顾自己的时候,心中起了疑虑,自己的姐姐在农村,没什么文化,怎么能认识大学生,还托人家照顾我呢?于是吴文藻道出实情,冰心也恍然大悟:原来许地山替自己找错人了,她要找的是“吴卓”,结果误将“吴文藻”叫了出来。冰心觉得十分尴尬,自己闹了这么大个笑话!幸好当时在一旁和她一起玩沙袋的陶玲缓解了气氛,她叫上吴文藻一起玩,吴文藻也很大方地参与进来。
在玩沙袋的过程中,冰心和吴文藻熟悉了起来,也就不再为刚才的事情感到不好意思了。两人开始闲聊,从谈话中冰心发现吴文藻是一个很正直、勤学的青年,他到美国会先去缅因州的达特茅斯学院修社会学。他们从志向聊到文学,当吴文藻得知冰心准备选修19世纪诗人的课程时,便问冰心有没有读过雪莱和拜伦的书籍,当时冰心并未读过,就坦诚相告。吴文藻像一个长者一样语重心长地告诉冰心:“你是学文学的,这次出去,要多读一些书。你如果不趁在国外的时间,多看一些课外的书,那么这次到美国就算是白来了!”
冰心听了吴文藻的话,感觉心里有些不舒服,因为她曾经在校园中算是写作方面的名人,很多人面对她都会选择恭维,这种一见面就摆出老生常谈的论调的人,冰心还是头一次遇到。冰心想,从未有人如此坦诚直白地告诉自己这些话,但是冰心对此并不反感,反而非常欣赏眼前这个直言不讳的青年,并在心里把他当成了小小的良师益友,觉得吴文藻是个值得交的朋友。因为一个误会的相识,成就了两个人奇妙的缘分。
在这一段旅程中,冰心不仅认识了很多朋友,也参与了很多有意义的事情。
在船上由于无聊,大家就想出了创办名为《海啸》的刊物的点子,大家可以在一起探讨文学、互相交流。
这里要提到梁实秋,这次去留学的邮轮上,梁实秋也在。梁实秋和吴文藻是同学,当时梁实秋写批评冰心的《繁星》《春水》的文章时,两人并不相识。也许是巧合,《海啸》的创办者就有梁实秋,还有许地山、顾毓琇等人。
年轻的朋友在一起,做什么都快乐。
梁实秋借《海啸》的平台向冰心约稿,冰心听完梁实秋对《海啸》的介绍,便欣然同意了。冰心也是通过《海啸》对吴文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有一次,《海啸》的成员们在讨论一首由梁实秋翻译的诗《约翰,我对不起你》,清华大学的一位男生说:“这写的不是吴文藻同学吗?”原来吴文藻在校期间,一直有一个女孩子在追求他,还送给他一枚心形领带别针,但是吴文藻怕耽误女孩,便以不知道何时回国为由,拒绝了女孩。
冰心感到好奇,心中很想知道吴文藻的故事,便在一次偶遇中问了吴文藻这件事,吴文藻就一五一十地将这件事情告诉了她。冰心觉得吴文藻对待感情认真、诚实,心里不由得对眼前的这个男生增添了好感。
吴文藻给冰心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同样的,看似不解风情的吴文藻的心中也对冰心非常倾慕。
邮轮上的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就到了9月,他们即将到达美国西雅图。“约克逊号”上的服务人员大都是中国人,他们对中国留学生特别照顾,大家因此建立起深厚的感情。这些服务人员还给留学生们写了一封信,信的大致内容是他们大都来自广东省,来到这里打工,备受欺辱,希望这些留学生都能好好学习,学有所成,为祖国争口气!冰心和其他同学商量之后,也给船员们写了一封回信,感谢他们这段时间的悉心照顾,这段时光他们会一直铭记,以后他们一定会不负众望,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邮轮上的同学们也都建立了友情,互相留下了各自在美国的联系地址。梁实秋去科罗拉多学院,许地山去哥伦比亚大学,顾毓琇去麻省理工学院。冰心和吴文藻也交换了地址。那个时候,冰心和吴文藻都不知道,就是这样阴差阳错的相遇,注定了他们日后的缘分。
3. 异国他乡
1923年9月9日中午,冰心几经辗转,来到了马萨诸塞州的首府波士顿,波士顿地处查尔斯、梅斯蒂克两河河口,临波士顿湾。
冰心一下火车,就在月台上见到了英文老师鲍贵思的父母,他们非常热情和友好,询问冰心关于旅途的情况,并告诉冰心学校还没有开学,可以先在他们家里住下。就这样,冰心暂时住在了鲍贵思老师父母的家中,他们带冰心到各处参观,熟悉学校,也到波士顿周边逛了逛,参观了周边的大学。冰心很喜欢这里的建筑,被这里深深地吸引了。冰心感谢鲍贵思老师的父母对她的照顾,感谢他们的体贴和关怀,这对热情的美国夫妇让冰心初到美国就感受到了异国他乡的温暖。
威尔斯利学院对中国来的冰心还给予了特殊的照顾:因为是远道而来的留学生,学院允许她住在校内的一栋资助的大楼中。9月17日,冰心住进了学校。
每逢佳节倍思亲,转眼间,中国的中秋节到了。望着夜空中的明月,冰心尽量让自己不去想家,可是自小就和家人生活在一起的她,无论怎样也控制不住思念家人的情绪。“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新的环境再好,毕竟不是故土,没有那种亲切的归属感。冰心想念母亲、想念弟弟、想念父亲,她无法释怀对家的想念,就将家人的照片摆在书桌最醒目的位置,这样可以每天见到他们。
冰心曾在她的文章中写过一段思乡情愫:“乡愁麻痹到全身,我掠着头发,发上掠到了乡愁;我捏着指尖,指上捏着了乡愁。是实实在在的躯壳上感着的苦痛,不是灵魂上浮泛流动的悲哀!”(《往事·二》)
冰心把乡愁转化为文字,生动地记录了当时内心的情感。她继续整理《寄小读者》的通讯文章,将自己在美国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都写了下来。临行之前,弟弟们也请求姐姐多告诉他们一些美国的事情。冰心应约在信中告诉弟弟们在美国的很多事情,同时告诫弟弟们要好好读书,虽然相隔甚远,但是他们相约在晚餐之后的同一时段一起用功读书。冰心只有在忘我地写作的时候,才会暂时忘记思念的痛。
虽然思乡之情使冰心苦闷,但是她没有忘记自己留学的目的,她将乡愁化为前进的动力,一个人在国外开辟了自己的生活圈、朋友圈。
在美国,冰心交到了很多和她志趣相投的好朋友,如和自己的生活习惯很相似的日本同学濑尾澄江。她们相处得很融洽也非常有默契。有时候学业不忙,她们还会到附近的市场去买些蔬菜和肉,回到宿舍里自己煮,然后大吃一顿。两个人经常在一起谈天说地,她们跨越了特殊时期的一些偏见,而达到了心灵上的默契,谈梦想,聊未来。这是冰心在留学期间很珍贵的一段友谊。另外还有几个中国的留学生,如历史系的王国秀、体育系的谢文秋等四人,也与冰心玩得很好。
入学后没多久,冰心收到很多在邮轮上认识的中国留学生写来的信,内容大都是一些寒暄,冰心也没太在意。但是,冰心在众多来信中发现了一张吴文藻寄来的明信片——别人都是工工整整的来信,只有他寄来一张简单的明信片。冰心觉得很有趣,于是给吴文藻回了一封信,而给其他人都寄去了明信片。
后来两个人的通信逐渐多了起来,彼此也越来越熟悉了。
4. 情到深处
冰心在中国学生会分会上认识了吴文藻的同学浦薛凤,他在哈佛大学留学。波士顿和威尔斯利学院距离不算太远,浦薛凤热情地邀请冰心一同去看足球(美式橄榄球),还带她认识了很多其他中国留学生。冰心认识了很多新朋友,经常有同学去威尔斯利学院看她。监管员夫人还送给冰心一个小本子,上面写着:“送上这个本子,作为你记录来访的一连队的男朋友之用!”同学们见了都哈哈大笑起来。
大学同学之间的友谊是美好的,在宿舍,同学之间可以说说现在、聊聊明天;在体育场,又可以放下一切、尽情挥洒自我;在社团,可以放开手脚,尽情地展示自我;在图书馆,可以忘我地徜徉在知识的海洋。大学生活总是在须臾之间就过去,却能给人留下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冰心和很多留学生都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经常一起游玩,一起聚餐,一起探讨学业。他们有自己的“小组织”和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一起组织了“湖社”,每个月到湖上一起泛舟,一起野餐,甚是热闹。经常参加活动的有瞿世英、梁实秋、浦薛凤、顾毓琇等人。
冰心还积极投入演戏活动中。1925年春,波士顿的留学生们准备通过演绎中国古典戏曲来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开始选定的剧目是《西厢记》,但问题是谁都不愿意演崔莺莺。经过大家的一番商议,决定改演《琵琶记》。由谢文秋饰演赵五娘,由谢文秋的挚友、波士顿音乐学院的邱女士扮演宰相的女儿牛小姐。梁实秋负责翻译剧本,冰心负责服装,但是最后因为扮演牛小姐的女演员患病,好在台词不算多,冰心不得不顶替她参演。
冰心想到了吴文藻,她想邀请吴文藻来观看自己的演出,于是给吴文藻寄出一张入场券。
但是冰心的一团热火却被浇灭了,吴文藻的回信让冰心大失所望。他说因为自己的学业太忙碌,而且路途太远就不参加了,他在信中表示歉意和遗憾。吴文藻是典型的呆书生,对于情感上的事也稍显木讷。他不能到来让冰心感到有些失望。
然而在演出的第二天,冰心在美国朋友家里休息时,好几个男同学都来看冰心,其中就有吴文藻。
冰心和吴文藻此时还是好同学、好朋友的关系,两人互相欣赏,但是谁都没有捅破那层窗户纸,那也是爱情最美丽的时候,后来还是一个学习的机会促成两人的关系近了一步,成就了他们之间美好的缘分。
冰心在国外的留学生活丰富多彩,但是她并没有因此耽误了学业。
因考硕士学位需要修第二门外语,冰心的法语有一定的基础,于是就准备到绮色佳(Ithaca,即伊萨卡)的康奈尔大学补习法语。也许是上天注定,吴文藻此时也在康奈尔大学补习,两人不期而遇,真是天赐良机!
在康奈尔大学的学习时光非常美好,冰心是这样描述的:
绮色佳是一个风景区,因此我们几乎每天课后都在一起游山玩水,每晚从图书馆出来,还坐在石阶上闲谈。夜凉如水,头上不是明月,就是繁星。到那时为止,我们信函往来,已有了两年的历史了,彼此都有了较深的了解,于是有一天在湖上划船的时候,他吐露了愿和我终身相处。经过了一夜的思索,第二天我告诉他,我自己没有意见,但是最后决定还在于我的父母,虽然我知道只要我没意见,我的父母是不会有意见的!
(《我的老伴——吴文藻》)
虽然冰心对吴文藻情有独钟,但还是保持了女性的矜持,称终身大事要由父母定夺。对这一点,吴文藻表示认可,并且十分尊重冰心的意见。冰心向吴文藻诉说了父母的爱情故事:他们一生坎坷波折无数,却依然能够相敬如宾、互相扶持,确是真挚而美好。冰心也羡慕、期待能拥有这样的爱情和家庭。
冰心和吴文藻游山玩水的时候留下了许多美好的照片,而每次冰心都坚持自己去照相馆冲洗这些照片,原因是怕吴文藻偷偷留下自己的照片。冰心的矜持和可爱,让吴文藻感到哭笑不得。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转眼间,在康奈尔大学的学习生活结束了。两人即将回到各自的大学,临行前,吴文藻送给冰心一盒信纸,上面印着“谢婉莹”的首字母缩写,冰心欣然收下。这对于吴文藻这个书呆子来说,已经是非常浪漫的举动了。
绮色佳的学习生活拉近了一对良人的距离,从此他们各自的心中便住下一个甜甜的秘密,思念的苦与甜只有彼此能知晓。
回到学校后,两人开始借助书信传达对彼此的思念之情。这时候的冰心完全沉浸在爱情的甜蜜当中,有一首小诗《相思》就记录了她当时的感情。
躲开相思,
披上裘儿
走出灯明人静的屋子。
小径里明月相窥,
枯枝——
在雪地上,
又纵横地写遍了相思。
(《相思》)
纸短情长,唯有懂你的人才懂你的心事。爱情是甜美的,在最美好的年纪遇到最合适的人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冰心的心中装满了吴文藻,处处看到的都是相思,这首小诗表达了冰心对心上人深切的思念之情。而此时的吴文藻也同样怀着相思之苦在默默等待着。
1926年春季,冰心即将毕业。在她精心准备毕业论文的时候,收到了来自燕大的一笔汇款,用作回国的费用,使得冰心无后顾之忧。她的毕业论文以“论李清照的词”为题,并顺利地通过了答辩,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文学硕士学位。
威尔斯利学院的学习生活结束了,冰心不仅收获了知识、收获了友情,更重要的是,她认识了日后与她相伴一生的伴侣。吴文藻还要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所以要晚些回国。
真正的持久的爱情,不是“一见倾心”,而是在相互了解之后,思想观点趋于谐和,这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实现的,而是要经过长时间的接触和了解,才能深刻理解对方的感情。
威尔斯利学院留下了冰心最美好的青春,她在那里不断耕耘,收获了知识,收获了友谊,更升华了人生。
回国之后,冰心又要开启一段新的人生。
5. 归去来兮
1926年8月,冰心终于回到北京,与自己日思夜想的家人们团聚了!为了给女儿接风,母亲杨福慈准备了一大桌丰盛的菜肴,邀请了隔壁院的亲戚一起庆祝团聚。因为冰心的归来,家中充满了欢乐祥和的气氛。
冰心谈恋爱的事情父母都还不知道。冰心归来的时候,带了一封吴文藻写给冰心父母的信,这封信饱含了吴文藻对冰心的情谊,但是冰心碍于面子,不好意思当面和父母提。于是,在某个晚上,冰心终于鼓起勇气把吴文藻给自己的求婚信放在了父母的卧室里。第二天,老两口发现了信,得知自己的女儿选了一个如此合适的如意郎君,非常欣喜。
吴文藻的信很长,但是句句诚恳,能从中看出吴文藻的情真意切。
谢葆璋夫妇边看边笑,合不拢嘴。在信中,他们便能看出吴文藻是一个积极向上、忠于感情的“傻”小子。他们相信女儿的选择,同意了吴文藻的求婚。后来事实也证明了冰心的选择没有错,吴文藻是个稳妥可靠、值得托付终身的人。
吴文藻家境平凡,一切都是靠自己的打拼。他自小成绩名列前茅,几经辗转才终于进入了清华学堂,他在清华刻苦学习,后来被选送出国留学。这一路都是他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走出来的。
冰心父母对吴文藻的人格非常欣赏,因为他并不像许多纨绔子弟那样,自带优越感,挥金如土,吴文藻的成长经历和诚实的人格更符合他们对未来女婿的要求,但是他们对于爱女冰心的婚姻自然也是谨慎的,毕竟婚姻关系到女儿一生的幸福,因此谢葆璋特地请人去了解吴文藻在江阴老家的家庭和婚姻状况,他们确定没有任何问题后,才能放心地把女儿交给他。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爱如山,母爱如水,父母不仅延续了孩子的生命,还给了她充分的支持和力量。冰心的父母一生爱护自己的女儿,不仅给了她好的成长环境,也给了她无微不至的呵护和关爱。
-END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