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落户上海杨浦,预计2021年建成

澎湃新闻记者 罗昕
2019-08-20 15:04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在中国近现代出版文化史上,上海占有浓墨重彩的一笔。张元济、陆费逵、邹韬奋、胡愈之、徐伯昕、李公朴……百年以来,上海出版可谓大家辈出。

8月20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徐炯在书展现场宣布: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正式落户杨浦。日前,上海市委宣传部与杨浦区举行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市区合作共同建设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和产学研协同数字传媒创新基地。

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是上海市十二五、十三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的重大项目。杨浦区高校和产业资源底蕴深厚,拥有“百年大学、百年工业、百年市政”的独特历史资源,近年来在文化产业和事业发展上特色鲜明,大学出版社与数字出版产业齐头并进,最终吸引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落户。

据悉,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选址定海街道138街坊西块C1-2地块,位于周家嘴路、隆昌路路口,交通便利,毗邻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上海理工大学、上海电力学院、复旦软件园、城市概念园、互联宝地电竞主题产业园和阿里体育总部等。

徐炯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预计将于2021年建成,为建党100周年献礼。

上海有很好的出版传统

上海是中国近现代新闻和出版业的发源地。据统计,1912至1949年间,全国80%以上共300余家出版机构集中在上海。列入中国近现代学术名著的千余种图书,近95%为上海出版。经过百余年的发展,上海构建了中国学术文化出版的制高点,确立了“中国出版重镇”的历史地位,积累了大量珍贵史料。

尤其,上海还是红色出版的重要基地。1920年8月,第一个《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在上海印刷出版。1921年9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不久便在上海组建了自己的第一个出版机构——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马克思全书》三种、《列宁全书》(四种)等理论著作。此后,上海书店、崇文堂印务局、上海长江书店相继成立,出版、发行《向导》《新青年》《前锋》《中国青年》等革命刊物。

在党的领导下,左联团结进步作家,创办《萌芽月刊》《前哨》《北斗》《文学月报》等多种进步刊物,创作出不少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作品。1938年,我国第一部全译本《资本论》由读书生活出版社出版。《生活》周刊、《新生》周刊等进步书刊虽几经查禁,生活、读书、新知三家书店仍然辗转出版了大批革命书籍,发出了救亡图存的时代强音。

因而,“上海应有一座与其光辉出版历史和地位相称的新闻出版博物馆”的呼声一直很高。早在2001年,政协委员就已提出在上海建设出版博物馆的提案。2003年11月,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成立出版博物馆筹建领导小组,启动筹建工作。2004年2月,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批复同意。同年3月25日,由上海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刘仲苓,市政协常委李名慈、政协委员顾晓鸣、杨广生、卢辅圣及民进市新闻出版委员会的代表,就民进上海市委员会《关于加快建设出版博物馆的建议》的提案落实情况,到新闻出版局检查工作。

2008年7月,新闻出版总署和上海市人民政府签订了《部市合作框架协议》,初步达成了“力争共同建设中国出版博物馆”的合作意向;2009年3月,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期间,上海古籍出版社总编辑赵昌平、上海作协主席王安忆、上海中国画院院长施大畏等12位全国政协委员,提交了“改建出版博物馆的提案”。2010年7月31日,新闻出版总署和上海市人民政府第三次部市合作会议上建议下一年度的重点工作,包括“要在沪共同建设中国出版博物馆。”2011年10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复同意在上海建设新闻出版博物馆。同年11月,将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列入“十二五”规划筹建项目。2016年底,上海发布《上海市“十三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新闻出版博物馆被列入重大建设项目。

2018年上海“两会”上,市政协委员、上海译文出版社总编辑、《英汉大词典》编纂处主任史领空再度呼吁,应当尽快为新闻出版博物馆“落户安家”。

“上海的出版人都有一个心愿,就是建起新闻出版博物馆。因为上海有很好的出版传统,也有很多好的新闻出版资源。全国要建新闻出版博物馆,可能上海是最好的地方。”史领空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对我们出版人来说,尽早把博物馆做起来,也让大家回忆、借鉴过去,并展望未来出版方向。

效果图 图片均由主办方提供

建成后的新闻出版博物馆会是什么样?

澎湃新闻也了解到,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自启动筹建以来,藏品征集、学术研究等工作有序展开。博物馆筹备之初征集到的第一件藏品就是由商务印书馆上海印刷股份有限公司捐赠的巴金为商务百年庆题字手迹(1998年),上书:“我是‘五四’的产儿,我通过商务印书馆的‘小说月报’走上文坛。”

巴金题词

2008年,为新闻出版博物馆建立的藏品库和藏品管理信息系统也应运而生。现有入库藏品数万件,包括民国时期的报刊、图书,还有木活字、石印机、铜字模等出版工具。中国著名出版家范用的藏品可谓一大亮点。这些藏品包括巴金、钱锺书、黄裳、黄苗子、黄永玉、艾青、柯灵等名人签名本图书2200册,钱锺书、茅盾、华君武、李公朴、黄洛峰、李一氓、巴金、聂绀弩、楼适夷、黄永玉、叶圣陶等名人大家与范用的书信手稿2134件,以及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版的1531册珍贵期刊。

李公朴手稿

张元济用过的公文包

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在筹建中还出版了馆刊《新闻出版博物馆》和专集、研究、史料三个系列文库,参与主办了六次出版史的国际学术讨论会,开展学术研究项目,比如与上海档案馆合作的“上海书业公所档案整理研究”,与纪实频道、社科院历史所等合作的“中国科学社档案整理与研究”。工作人员拍摄了230多位老新闻人、老出版人的影像视频和口述历史,数字化成果近14万页。随着藏品征集工作的不断开展,藏品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馆藏数字化

口述历史项目部分影像资料

据悉,建成后的新闻出版博物馆将以国家一级博物馆为目标,打造新闻出版业文献档案中心、文物修复中心、创新发布中心和文创展示中心,填补国内没有新闻出版专业博物馆的空白。同时探索产学研协同创新,集中展示新闻出版业等数字传媒最新应用成果,联动区域资源建设国家级传媒基地,成为有热度、可活化的创新创业产业集聚区。

    责任编辑:梁佳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