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茅威涛用11年完成从艺40周年唱片辑:永远在场,从未离开

澎湃新闻记者 潘妤
2019-08-20 13:14
来源:澎湃新闻
文艺范 >
字号

书展现场的观众们

周末的上海书展,《回到唱电台•返场——茅威涛从艺四十周年特辑》首发签售现场,排队的队伍演着楼梯从二楼蜿蜒到一楼,仅仅只花了十分钟,首发的200套专辑就被抢购一空。很多特地赶来的观众只能抢订首批还在赶印中的2000套。而大批茅迷们举着“茅大大爱你”字样的专辑同款蓝色手幅,把签售的茅威涛围在中间水泄不通。

自从卸任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团长,转型成为百越文化的董事长,茅威涛已经两年多没有出现在上海观众面前。但对于关心喜爱她的戏迷来说,这一天的到来,有着比两年半更长久的“望眼欲穿”。

整整历时11年,茅威涛的最新CD专辑《回到唱电台•返场》终于问世了。距离她上一张专辑,已经过去了整整23年。

十一年间,茅威涛经历了从团长到董事长的身份变化,经历了两次大病后的康复,经历了大大小小的很多事情。唯一不变的是,她依然还是那个在舞台上无限光彩的演员,始终不变的身份,也依然是“越剧表演艺术家”。

从艺四十周年,她给自己的第一份礼物,是这一张11年才最终完成的专辑,6张CD里收录了56段唱腔,涉及26部戏。除了40首茅威涛新创剧目中的主要唱段,还有16段唱段是翻唱自越剧宗师尹桂芳和尹小芳老师的经典。对于茅威涛而言,这份礼物,更是献给自己的恩师,也是给越剧尹派艺术的。

专辑的封面十分抢眼,独特的湖蓝色映衬着中间的黑白龙袍照。照片拍摄于1994年,是为个人专场《蓦然又回首》而拍。25年过去,现实里的女小生似乎比当年照片里的“长发男儿”更显年轻。“返场”,英文译作“Encore”,是观众喝彩、一再加演。而茅威涛把它作为自己的专辑名,表达的是“永远在场,从未离开,今又登台”的意思。

11年专辑路,怀念纯粹

2019年7月26日凌晨1点左右,茅威涛结束了这套CD56首唱段包括伴奏带在内的百分之九十的审听。

她走出位于之江路上杭州广播电视局录音棚的那一刻,突然以敏捷身手在休息大厅内靠墙的地方利落“拿大顶”。

这个瞬间,被茅威涛多年的搭档、编剧冯洁用手机拍了下来。

冯洁后来描述那个瞬间——“拿大顶”是40年前因高考落榜而成为越剧演员的她无数次反复训练的动作之一。这个细节令人回味。想要成为任何一个行业的佼佼者,从来没有所谓的花前月下,风轻云淡,只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鲜为人知的超常付出与坚守,包括自信。

从2008年开始,茅威涛就开始计划这个专辑的录制,但因为时任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团长,工作异常繁忙,录音这件事情不得已一再推后。 从开始到完成,11年间,茅威涛经历了两次大病。这个专辑,是她对越剧声腔艺术的思考,也经历了对生命的思考。

2015年,茅威涛面临一侧甲状腺切除的手术,但手术部位离声带非常之近,一旦手术不慎,茅威涛就有可能面临再也不能上台的残酷现实。为了把自己最好的声音和声腔留下,茅威涛天天加紧赶录,有时候凌晨两三点都在录音棚里唱,在手术前,完成了这套唱片的三分之二。

手术最后很成功。手术醒来后的第一件事,茅威涛是在病床上喊了一嗓子,确认自己的声带没有问题。

没想到,第二年的一次柬埔寨之行,让茅威涛又一次染上了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格林巴利综合症,她的声带出现了麻痹等症状,不能演出,录音工作也不得不停下来。最后,依靠意志力,茅威涛在半年内完成了康复。

之后,茅威涛又创作演出了新剧《寇流兰与杜丽娘》,去英国和欧洲巡演。此后,卸任团长的她华丽转身,成为了百越文化的董事长,开始筹备全新的中国越剧场。直到今年春节开始,才陆陆续续录完了专辑的最后部分。

《返场》就这样在11年间完成,经历了这么多事情,茅威涛愈发怀念起自己的初心。她给专辑起的副标题是“回到唱电台”,她说起自己刚入行时的职业规划, “我当时最大的理想,就是把戏唱好,将来有一天,浙江人民广播电台能播出我唱的越剧。毕竟,我学戏时候大部分唱段都是从广播中听到并学习的。”

是怀念、是致敬、也是一种喜欢,封面专辑被设计成了黑胶唱片的质感,一如茅威涛自己收藏的筱丹桂、马樟花等前辈的百代唱片。放在今天看,这六张黑胶CD,分外复古却时尚。

那是一段越剧的黄金岁月。越剧的前辈们包括尹小芳都有过唱电台起家的经历,那是越剧发展史的一段重要历程。茅威涛有些羡慕那个时代的演员:“白天在电台唱戏,晚上在戏园子里唱戏,这样的生活,更纯粹一些。”

唱片封面封底

黑胶唱片设计

56首唱段,致敬尹派艺术

茅威涛说,做这张唱片,很大程度是为了“留下尹派艺术的基因”。

“我身上是有1/2血统的尹派DNA。当年太先生身体不好,都是我们尹派‘二传手’尹小芳先生的亲授。这是我的幸运,但越剧的下一代们,包括蔡浙飞他们,都已经没有机会看到太先生和尹小芳的表演和演唱。我希望给自己一个交代,不要让尹派的DNA在1/2血统的传承后,被稀释甚至是消失。”

唱片里有接近四分之一的唱段,源自她的太先生尹桂芳和恩师尹小芳先生的经典。这些唱段里,有好几首茅威涛并没有公开演出过,她对曲目进行了重新配器,用了自己的理解,但也尽可能地还原尹桂芳的咬字和唱腔。

她说,“这套唱片饱含的是我对前辈、对传统艺术的敬重。这是献给尹派艺术创始人的礼物,是对尹派的致敬,是对老师的感恩。”

她希望听众能够关注她如何去演绎那些大家很熟悉的尹派唱腔。

茅威涛和尹桂芳

在挑选尹桂芳的传统尹派唱腔时,她挑选了那些觉得经过特别有生命感,以及生僻的、不太有人唱过的、少演的剧目。比如《屈原》、比如《红楼梦》。

1962年,尹桂芳在电台里留下了《金玉良缘》音像资料,那一年,茅威涛正好出生。

她因此选了其中“金玉良缘”一段,期盼能让尹派的这一经典流传下去。“录制这套CD时,我们对曲谱做了很长时间的研究,在节奏、情绪铺垫、配器等各方面铺排重新做了处理,毕竟过去的伴奏等方面达不到今天的艺术水准。但是旋律几乎没有动,完全照着太先生留下的声音。我努力还原太先生的咬字,努力还原她当时的发声和润腔,当然还有自己的处理。希望尽可能把太先生的韵味保留下来,传递出去。”

唱片录制工作照

再如《屈原》,没有选尹桂芳当年点名茅威涛音配像的“天问”,而选的是她最喜欢的“众人皆醉我独醒”。茅威涛努力地想寻找太先生当年是怎样演绎屈原的。

她想起当年赵丹先生看完演出到后台见尹桂芳时说的话:大姐啊,你的屈原演得比我还要好。 “我想太先生一定是触摸到了屈原的灵魂,不是一味的哭天抢地。清醒的时候是人最冷静的时候,于是我就非常平静地、乃至有些冷漠的感觉去翻唱当年太先生的原唱。”

还有似乎决定了她从艺方向的《浪荡子·叹钟点》。曾经在艺校被分在徐派小生组的茅威涛,正是在旁听课时唱了这一段,从此被艺校的宋普南老师挖到了尹派组,从此进了尹门。这一次的专辑,是第一次完成演唱从“一叹”到“五叹”的《叹钟点》全本。

她还选择翻唱尹小芳老师演的《浪子成龙·雪地》和《何文秀·春风送暖》,“这是小芳老师在太先生基础上有所发展的尹派唱腔,我希望能努力地体现并且还原这些对尹派艺术的发展。”

除了传承尹派血脉,茅威涛对尹派艺术的拓展,也在唱片里清晰可闻。

从艺40年的她可分为前15年和后25年。前15年中有“暖男”邹士龙的《奉汤》,新时期以来被传唱最广的《浪迹天涯三长载》以及《西厢记》里张珙的名段。后25年作品中里,《寒情》、《孔乙己》,新版《梁祝》、《藏书之家》、《二泉映月》、《江南好人》、《寇流兰与杜丽娘》等剧也悉数收纳。

茅威涛尤其喜欢《寇流兰与杜丽娘》中,自己用昆腔部分来演绎柳梦梅的那部分。一种雅致的人文化的越剧,一直以来都是她的追求。

“说来有缘,这套唱片中传统尹派唱腔是16首,我自己的部分是40首,完全是凑巧,正好对应了我从艺40年,似乎这是冥冥之中的一种安排。”

为此次专辑新拍照片

40年从艺,永远在场

茅威涛并不讳言,她的声音条件在越剧界不是最佳的“金嗓子”,但她也自信,她的唱腔可以吸引人。

曾经有一辈子从事声乐教学的翁思杰老师告诉茅威涛,“你的唱腔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其中有文学。”

她把23年来这个“千呼万唤”的专辑首发放在了上海书展,希望有更多爱书的青年人关注越剧,关注传统文化。

“我认为音乐本身也是文学的一种表达,是可以被阅读的,是有声书签。”

从艺40周年,《返场》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序曲。签售完第二天,茅威涛就赶去了深圳,洽谈一个关于越剧新事物的课题。

她的好友、上海学者王国伟这样理解“返场”,“返”是空间来去的关系,“场”是无论过去、现在、未来,永远在场。茅威涛深以为然。

从团长到董事长,她觉得自己最重要的身份依然是一个越剧人,一个演员。

“我一直希望我的作品和今天的人要有心灵碰撞,那样才能打动现代观众。”

不管做戏,做唱片,还是做剧场。

从17岁开始迈进越剧艺术的大门,永远在场,从未离开。

    责任编辑:梁佳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