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张蕴岭:推进东北亚区域合作:困境、空间与问题

2019-08-19 19:5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张蕴岭,全球化智库(CCG)学术委员会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有关东北亚区域合作的问题已持续讨论了很长一段时期,现在进入了调整期、反思期。面对新的复杂形势,东北亚各国需要重新思考与推动本地区的合作问题。到目前为止,我们看到东北亚区域合作的现状不是很令人满意,大家普遍认为东北亚各国应在合作问题上做得更多,为此我们需要探讨以何种方式有效推动东北亚区域合作。

1. 东北亚合作面临的困境

作为一个区域,东北亚地区如果要进行合作,就需要有一些基本的认同感。一般来讲,构建区域认同第一个要素是地理环境因素。这个地区符合上述条件,山水相连,比邻而居,从古至今有着天然的联系,构成了特殊的区域含义。构建区域认同第二个要素是拥有共同的利益。东北亚地区的各个国家长期以来在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各种利益相互交织,在许多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相比其他地区有着鲜明的本地区特征。但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近代以来由于复杂的原因,东北亚的历史联系发生了转变,陷入了多重的冲突,留下了诸多未解难题。

目前东北亚区域认同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导致这一地区的合作难以尽如人意、令人满意。首先,最为重要的一个问题是,这一地区缺乏一个对于共同利益一致性的认同;第二个问题是缺乏一种引领性的机制认同,即到底由谁来引领。第三,导致区域认同缺失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关键因素是这个地区的共同安全认同缺位,经济利益的认同并不完全。只有产生了认同感,我们才能在区域合作的很多方面走得更远,做得更多。

我们可以看到东北亚的区域认同,特别是利益上的连接,主要起源于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市场经济为纽带,中日韩之间的联系很快建立起来,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同时,也以此为基础发展了各种次区域合作,通过多种形式得到发展。例如边境合作区、大图们江发展区,还有各种各样的环海经济圈等等。过去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东北亚地区的人员往来曾经被割断,但在双边关系改善的情况下,这一地区的人员往来密切起来。随着人员往来的增加,东北亚区域认同感也开始逐步回归,但是,根基还不牢固。

东北亚地区由于朝鲜半岛至今仍陷于分裂等原因,致使区域性认同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与其他地区相比,特别是与欧洲和东南亚做个比较,东北亚虽选择了合作,但合作的方式和性质不同。东北亚区域合作方式可以称之为“选择性合作模式”,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所谓选择性,就是能做的就做起来,不能做的先不做,能多做就多做,不能多做的就少做,即合作是以现实需要为依据有选择地进行。当然,这样的合作容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双边关系的影响。

2. 拓展东北亚合作的空间

目前东北亚地区有三种主要合作机制:一是中日韩合作机制,以推进经济合作为主要内容;二是次区域合作机制,包括大图们江合作机制与经济圈联系与合作;三是边境开放发展和合作机制,主要是沿中国边境地区的口岸、发展区等等。由于复杂的地缘政治、经济方面的原因,这个地区缺少区域性的政治安全保障机制,六方会谈机制曾经发挥过这一作用,但也是昙花一现,恢复起来阻力很大。重建新的东北亚区域安全合作机制,现在看来困难重重。

在新形势下如何推动东北亚地区的合作?一个可行的办法是深化中日韩三国的合作机制,发挥其在推动东北亚区域合作中的主渠道作用。中日韩三国合作始于2008年。是年,三国开始在10+3框架外举行中日韩领导人峰会,逐步形成多个部长会议机制,建立起多层合作机制。

2008年中日韩三国领导人的第一次正式会晤意义非凡,事后发表的联合宣言对于三国关系与合作提出了一个清晰的定位:伙伴关系,面向未来。伙伴关系这四个字看似简单,实则富有深刻的含义。如果我们回顾一下中日韩三国的历史,可以发现,三个国家在历史上从未一起平起平坐作为伙伴谋划和推动合作。面向未来,有很深的含义,即三国要正确地处理过去的历史问题,构建新型合作关系。

基于紧密的经济关系,自2010年中日韩三国开始了FTA谈判,目前已完成了15轮谈判,谈判仍在持续进行。2011年,三国合作又迈出一大步,在首尔设立了合作秘书处,可以说,中日韩合作有了机制化的建设。从地区来说,三国是东北亚地区的经济中心,经济总量相当于美国,中日韩三国合作开启了东北亚合作的新里程。

从未来发展看,中日韩三国合作需要做出新的努力,开启新的局面,为此需要做多方面的努力。

其一,在以经济合作为重心的基础上拓展合作领域,真正按照三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推进全方位合作。所谓全方位合作,不仅是经济,也应包括安全、政治、社会、文化领域的合作。其中,通过三方合作促进双边关系是三方合作的重要功能。为此,三国也可以把共同安全问题列入议程。福岛核事故后,三国曾就构建核安全合作机制达成共识。还需要制定共同安全的规则、海上安全准则,海洋治理等问题都需要三国先做起来,为构建新时代的合作关系铺路。三国合作做得好是东北亚地区合作的基础。

其二,确保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定期会晤机制可持续。中日韩领导人峰会机制因种种原因多次被迫中断。2018年三国领导人再次会晤,会谈机制得以恢复并发表了宣言。在宣言中,三国领导人明确承诺,确保定期会晤机制运行。确保这个承诺很重要,以往因为双边的一些问题导致三国领导人会谈中断。确保的重要含义是今后不能因为某个单个国家,或者因双边关系的原因而中断三国的对话机制。三国合作重在进程,只要进程能够持续,成果就会有,没有了进程,就必然会后退,而三国合作只能进,不能退。

其三,面向未来,推动构建中日韩三国新型经济关系。中日韩三国的合作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需要根据新的形势变化,打造面向未来的新型合作关系。当前,最为迫切的问题是美国政府实施单边主义政策,大搞贸易保护主义,对世界经济的发展造成巨大伤害。中日韩经济通过产业链紧密连接在一起,开放的国际市场和政府的好政策是基本保障。因此,中日韩三国应该加强协调,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面对新的环境,重要的是,一方面要通过合作来维护改革开放的大环境,另一方面要推动中日韩新型经济关系的构建,重聚活力。新型经济关系就是调整原有的结构性互补型合作关系,提升共创性合作关系。现在三国经济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平等竞争,是竞争性的合作关系。为此,三国要找到合作的共同点。过去合作的共同点比较容易找到,现在新的共同点应该是创新性,在新领域构建既竞争又合作的框架。日本首相安倍曾经提出,让我们不要竞争,要合作。我认为,经济关系如果没有竞争就没有提高,但不是恶性竞争,因此,可以叫竞争性合作。竞争性合作具有选择性特征,把能做的事情聚拢在一起,聚拢合作动力和活力。

东北亚是个更大的平台,中日韩合作要能推动东北亚合作。三国领导人在2018年发表的联合宣言提出来要拓展合作,我认为,以中日韩合作为核心,促进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构建更大的区域框架。这样,不仅使中日韩三国有了更大的合作空间,而且可以创建更大的经济发展基础。比如,可以从召开“中日韩+”对话合作会议做起,即举办东北亚六国或者五国的经济部长会议,召开东北亚经济合作大会,规划和推动东北亚地区的互联互通议程,可以与“一带一路”对接,也可以在东北亚经济发展合作大框架下进行规划。

中国经济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现在正经历两个重大的变化,一是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二是作为出口加工地中心的转型。尽管转型面临不少挑战,但中国经济仍然会保持适度的增长,仍然是拉动中日韩和东北亚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动力。

3. 在世界大变局中看待东北亚合作

我们应该将东北亚合作放在一个大局、全局的角度来认识。世界和东北亚地区正处在巨大的发展和变革时期,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特征凸显,特别是东北亚地区、朝核问题、中美关系、中日、中韩关系都面临新的挑战。在这样一个大的变动时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把握住大的局势。这个大的局势就是维护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增加合作、共创未来的共识,推动区域的进一步深层次合作。和平、发展与安全,对东北亚地区至关重要。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朝鲜半岛出现了缓和,由南北和解、美朝对话、中朝互动所带来的曙光仍然存在熄灭的危险;尽管美朝并没有因为河内会谈失败而放弃对话的希望,但是,如果不能取得真正的成果,回到紧张对抗的局面是存在可能的。如果是那样,东北亚的合作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不仅使得基于合作、利益的区域共识难以凝聚,而且对抗的加剧会对整个东北亚的和平与发展带来危险局面。

东北亚存在发生冲突的危险,这是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防止生乱、生战是大家共同的责任。只要这个地区不再发生战争,其他事情都可能有机会。因此,我们还要千方百计做出努力,确保这个地区的和平、发展和安全。尽管中国遇到严峻的外部环境处在重要的转型期,但坚持改革开放的大方向不会改变,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大方向不会改变。

东北亚地区既是最危险的地区,同时也是最有希望的地区。从大趋势看,21世纪全球经济的重心在向亚洲倾斜,亚洲的重心在向东亚倾斜,而东亚的重心在东北亚。从这个角度看,东北亚如何,关乎世界。所以,我们要千方百计阻止紧张局势的升级,而将局势导向缓和、和平的最好途径则是发展区域合作。

就东北亚地区的合作而言,重要的是要选择几个大项目先做起来,见到成效。通过增加共同利益,来增进区域共识。比如,中日韩三国制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规划,推动互联互通网络建设,也可以制定大学教育互联互通规划,建立校际联盟,推动课程共享,培养年轻人的东北亚认知。又比如,中日韩三国制定海洋合作规划,推动海洋治理合作,构建海洋合作共同体联盟,以合作化解海上争端。

文章选自《东北亚学刊》2019年04期

CCG纵览

⊙澳大利亚贸易、旅游和投资部部长SimonBirmingham到访CCG

⊙国际大都会2020年会举办权正式移交CCG 明年六月在北京举办

⊙CCG2018年国际交流 在国际舞台发出中国声音

⊙CCG2018年度名家演讲&国际交流集锦

在看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