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杜孝民:一米围城

2019-08-19 20:4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以文字纪实,以对话启发。

这里是《建筑档案》对话现场!

本期对话嘉宾:

北京构易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杜孝民

1

时间:1980年- 1990年

90,是一个特殊的数字。

人类世界在一片纷扰中重新开始。

事件:建设投资的结构和成分发生改变,建筑单位向设计企业转变,业务与设计师个人利益挂钩,建筑【市场】初现雏形。

原因:中国当代的社会、经济、生活抑或意识形态都产生了具象和抽象的变化,其影响面扩及到建筑、音乐、文化、电影、媒体等不同领域。

状态:逐渐升温

关键词:最初的教育实践

2

时间:1990年-2010年

21世纪,开创性的时代。

我们在自由市场里自主选择。

事件:2001年中国加入WTO,中国建筑行业开始与国际市场接轨。民间性质的私有化建筑师事务所迎来了一次创办与建立热潮。轰轰烈烈的造城运动带来了中国建设行业的迅速崛起。

原因:体制改革继续进行,部分建筑师们受到当代前沿思潮和教育的影响,试图从试制的建筑语言中抽离,尝试表达中国当代建筑创造的潜力。

状态:持续沸腾

关键词:创作的契机,巨系统

3

时间:2010年-2015年

5年,质疑声不断

地产的黄金时代宣告结束

建筑人不断接受市场的考验

事件:各项经济指标持续下降,设计行业遭遇“降薪裁员潮” ,建筑师言语中颇感无奈。

原因:伴随着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倒闭、转行,依附于甲方存在的设计市场容量减少,“互联网+”带来猛烈冲击和奖项泡沫的包围使大家渐入发展的瓶颈。

状态:逐渐冷却

关键词:围城

然而,在建筑行业三回九转、波折不断的困境之下,仍有一种坚持的声音在表达,他们说: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我们终于可以停下来思考了。

档案发声人:杜孝民

▌档案对话人:当前的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请问您对行业情况怎么看?

杜孝民:过去的十年我们身处在快速建设的时代,行业的很多要求都是畸形的,建筑设计成为劳动密集型的工作,建筑师成为画图的机器,一些人疲于应对繁多的设计任务,不得不靠抄袭与复制的方式进行快餐式的设计,所以人们真正用来思考的时间很少,全身心投入创作的时间更少,而现在,我们反倒可以趁着变化的形势和当下的节奏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所以我还是比较支持乐观的看法。

▌档案对话人:求精的变化肯定会使实力更为茁壮,您觉得未来我们行业会细化出什么样的分工?有何全新的状态?

杜孝民:两个方面,对于成熟的建筑师来说,只要保持良性的发展,市场的变化并不会对他们造成太大的影响,但是对于新兴的建筑师和建筑企业来讲,也许就会走向两个极端——成就人生或者惨淡收场。

在分化的过程中,我们一线城市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这就要求一线设计师们越来越专业化,其他的部分建筑师会慢慢转移到二三线甚至四线城市,我们在国内参加了一些乡建活动,这个过程是多元的,也许在城市遇到挑战的建筑师,也许反而能在城镇规划、乡村建设、城市复兴等领域里找到自己的生存之地。

另一方面,这种变化带来的最直观的影响就是促生了许多专业化的团队出现,专门做商业建筑、医疗建筑、养老建筑,甚至像日本一样出现专门的幼儿园设计团队,用网络行业的话来讲就是形成“一米宽,百米深”的这种趋势。

▌档案对话人:经常听别人说中国的建筑圈相对其他国家的起步较晚,目前发展的这个状况和节点也很封闭,就像您刚刚提到的多角度发展,其实是咱们成长中的一个过程,我们的角色定位在不同阶段都会发生一些变化,对此您怎么看?

杜孝民:因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是息息相关的,我们在建筑理念、建筑技艺上落后的原因也和经济有着必然的联系,所以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原先关注的教育从本科起就是经济适用的原则,有一定的限制。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不光是建筑设计、城市建设,我们老百姓衣食住行的生活观念也在发生改变,过去保证温饱,现在讲求养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阶段,所以从当下开始,我们要学会厚积薄发。

过去十年我们虽然有很大的业务量,但是大多数理念都是跟着西方的脚步在跑,没有时间独立思考,也没有时间整理自己的思想,现在经济速度放缓,我们有时间了,过去积累的一些经验都可以派上用场,我觉得这是我们建筑发展的一个新契机。

▌档案对话人:说到建筑教育,您对即将毕业的建筑系学生有什么寄语?

杜孝民:新入行的建筑师和刚毕业的学生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国家建设基本完成后,许多建筑师因为在过去十年从高校或专业教育方面为这个行业补充了大量的新鲜力量,所以导致现在从业的人越来越多,与同时期业务量的急剧下降形成鲜明对比,很多事务所接不到任务,过去是亢奋的状态,现在突然冷清了。我认为年轻人们要学会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通过专注与热爱去实现自己的设计理想。

▌档案对话人:作为国内知名建筑师,希望外界对您的评价和说法是什么方向的?

杜孝民:责任心。但我希望这不是对我个人的评价,而是对团队的。业主最需要的就是责任心,然而我们的社会责任感不是只针对某一个业主,最可能还是要体现出项目对于社会层面、对于周边的环境起到什么样的影响,甚至对某一个城市、区域的历史文化、人文情怀等等因素都会考虑在我们团队每一个项目之中。

▌档案对话人:在和甲方的沟通中肯定少不了有意见分歧,在这方面有什么经验是可以分享的?

杜孝民:有一些对我影响很大的甲方,但这些刺激都是正面的。不同层次的业主有不同层次的需求,特别是当我们的业主对整个建筑流程不是很了解的时候,会将超出服务范围的工作自动划为我们的分内之事,比如前期策划。一开始的时候跟业主打交道不是很适应,但我们慢慢意识到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学会改善服务和延伸服务,才能和甲方共同成长,等到他们意识到我们是在帮助他实现价值的时候,信任感就会增加,下一步工作就会比较顺利,这是一个良性的发展。

在过去我们习惯了万金油式的建筑师,换句话说就是公共建筑、民用建筑、商业建筑、景观等等什么都会做,我们曾经为此感到自豪,直到有一个业主出现并对此感到吃惊:他接触的两个鼎鼎大名的设计团队就是专项做商业设计的,这才使我们意识到团队的弱点就是沉湎于过去的快速发展,而忽略了集约和专业化的发展,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有意识的培养专门化的人才,拿出有限的精力把一两件事做到极致,这为我们以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调整的方向。

        档案记录人:

   很喜欢杜孝民的那句“一米宽,百米深”,

   就像打井一样,我们不再执着于“圈地运动”。

   那些不经意间被采集的细微信息,

   收拢聚焦后,积沙成塔。

   无人涉足的垂直领域有足够的空间和维度,

   也正在等待被开发。

   我们总说,地块和建筑师之间是有缘分的。

   N个地块 + N个建筑师 = 城市的N种样貌

   所以,当大家都浮在海面时,万物皆被放大,

   我们要把精力放在“找准这一米”和“深入这一百米”上,便可拥有更无限的空间 和更宽广的未来。

- End -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