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5G给新闻传播业带来的影响与思考

2019-08-19 10:2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原创:陆高峰陆玥

5G作为新一代移动互联网技术,具有更加快捷、高效、更大的带宽容量等特点。它将会使未来的新闻传播业由目前的以文字、图片和影像为主的“平面信息”传播为主,向以VR、AR和全景信息传播为代表的三维“立体信息”传播为主转变。传播主体也会由目前的人类内部的“小传播”,发展为万物互联的“大传播”。在不断满足人们对于信息高仿真、更快乐、更广泛的需求中,5G也会给信息传播带来更加琐碎、无意义的内容,并给信息安全和监管带来新的挑战。在强调5G给新闻传播业带来影响的同时,还应摒弃“技术至上”的观念,看到5G只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一次升级,不能过分夸大其影响。

【关键词】5G 新闻传播 变革 思考

5G比预想之中要来得更快一些,更猛一些,更加迫不及待一些。不知不觉中,5G已经悄然来到我们身边。在2019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携手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以及厂商,成功实现了基于5G网络的4K超高清直播”。①高达11.73亿的海内外观众通过电视、网络、社交媒体等收视渠道,观赏了这台由5G网络传输的高清直播。虽然用户使用的收视终端还没有实现同步5G化,但是,这是5G在传媒领域运用的一次重要亮相,标志着5G在大型媒介实况传播活动中的运用已经成为现实。

不仅如此,这次5G大型直播运用,收视人员规模空前,比2月9日被称为是“全球首次”将5G技术用于大型商业直播的韩国平昌冬奥会,还早了5天,成为真正的全球首次5G大规模应用。

在2018年12月19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领导明确提出要将“加快5G商用步伐”作为2019年的一项重点工作。②2019年1月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接受采访时,专门就如何加快5G商用步伐问题提出了要加快5G芯片、5G手机、5GiPad等技术和终端开发,加快5G网络建设、发放5G临时牌照,以及加快培育5G与教育、农业、工业、交通和医疗等融合应用提出了具体设想。

一、技术变革:从1G到5G的加速之路

不管是托夫勒的“第800代人”(注:未来学家托夫勒认为,如果从人类最近的祖先开始算起,人类历史只有5万年。如果62年为一代人,那么人类迄今共800代。前面的整整650代人都生活在山洞中。第730代人才开始使用文字。第794代人才掌握了印刷术。第798代人才发明了电动机。如今人类使用的绝大多数物品都是第800代人创造的)比喻,还是施拉姆提出的“最后7分钟”(注:传播学创始人施拉姆认为,如果假设人类的历史共有100万年,假设这等于一天。这一天的前23个小时,在人类传播史上几乎全部是空白,一切重大的发展都集中在这一天的最后7分钟)假说,都说明人类的技术创新是不断加速的。回顾从1G到5G发展历程,同样是一条技术不断迭代升级的加速之路。从第一代互联网1G到第二代互联网2G再到第三代互联网3G,每一次技术升级差不多花了10多年时间,但是从3G到4G再到5G,升级迭代时间缩短到了5年左右,信息的传输速率,应用的丰富和智能化程度呈现出加速增长趋势。

国内5G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17年中国电信开始建设的新一代物联网(NB-IoT)网络,这也是全球首个覆盖最广新一代物联网网络。同年底,华为发布了被称为“全球首款”的“3.5GHz频段的小型化5G预商用CPE样机,可将高速5G信号转换成Wi-Fi信号”,③上网速率峰值可以达到1.3Gbps以上。2018年8月,摩托罗拉发布了全球首款具有连接5G网络功能的手机。

2019年被称为5G商用元年。北京、浙江、深圳等地几乎异口同声宣布要“率先开展5G商用”。深圳市提出今年预计新增“5G基站数1955座”“将实现小规模连片组网”。④浙江省更是举政府之力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铁塔联手开展“5G+”行动,宣布年底前“5G急救项目将在杭州市实现全覆盖,打通生命绿色通道。”⑤虽然北京市之前宣布,要在2020年才能“在北京城市副中心、2019北京世园会园区、北京新机场、2022年冬奥会场馆等率先开展5G网络商用示范,”⑥但实际情况是北京5G商用的步伐走得远比预想的要快,北京移动宣称“目前其已经大举发力5G基站部署建设,年底前就能在北京五环区域内实现5G信号的全覆盖。”⑦三大运营商年底前在北京五环内建设的5G基站“总数会突破1万座”。⑧

虽然,目前5G还没有正式走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但是就在我们还对5G的未来和发展前景不断揣摩时,我国对第六代移动互联网6G的研究开发已经提上了日程。在2018年3月苗圩在接受采访时甚至透露出“中国已经着手研究6G”的信息。⑨

二、5G给新闻传播业带来的影响

进入5G时代,就像从第一代互联网发展到第四代互联网所带来的媒介形态和信息传播的诸多变化一样,5G注定会给我们的生活工作,给新闻传播业发展带来更多的、新的可能性。尽管很多专家学者和互联网企业家都有过很多设想,但是,5G究竟能给我们的新闻传播业带来哪些实实在在的变革和机遇,我们却很难有一个相对清晰精确的描绘。

(一)5G是更加仿真甚至超真实的传播

人类在信息传播中一直遵循着一条不断追求尽可能将“真实”的环境、事件和人物“原封不动”或者“更加生动”地传递给信息接收者的路径。这也是为什么有了语言,还要发明象形文字、图画、影像等传播载体,而且愈是发展的后期,声音、影像等传播载体愈受到欢迎的原因。如今,视频通话、直播、短视频、电影、电视和图片、表情包等在信息传播中受到喜爱,也是人们不断追求信息传播仿真性的表现。

笔者曾经在一篇专栏文章《畅想5G:传媒业新的机遇和挑战》中提出5G时代,信息传播最大的变化将会是“由平面信息传播为主向立体信息传播为主转化。”⑩所谓平面信息传播,是我们现在传播的信息主要是以声音和文字为主的“一维信息”和以图画和影像为主的“二维信息”。这类平面信息的仿真程度相对较低。受众对信息真实性的还原需要根据各自的生活实践和知识积累借助想象来完成。由于不同的人经历不同,对一维信息和二维信息这样的平面信息进行立体化的还原能力和还原程度均有很大差异。同时,这类二维信息接收和还原相对费时费力,特别是声音和文字这样的一维信息,解码起来就更加困难。这也是现在很多人不愿意阅读文字和通过语音来接受信息,相对来说对图像和影像趋之若鹜的原因。

不仅如此,对于平面信息,特别是一维信息的编码也同样耗时耗力,同时也会因为编码者能力和知识的差异产生“噪音”和“耗损”而“失真”。从而进一步影响信息传播的仿真性。

目前信息传播之所以是以一维和二维这类平面信息为主,与当前信息传播渠道的传播能力和用户对流量的消费能力所决定的。进入5G时代,渠道会更加宽广便捷,资费会更加低廉,从而为传播更大容量、更具有仿真性的立体信息提供可能。所谓立体信息就是以VR、AR之类更加具有仿真性的三维信息。这类信息只要具备摄录或直播和接收设备,就可以把非常“逼真”的场景、影像和声音传递出去。传授之间省去了费力费时的信息解码和编码过程,可以实时享受到“超真实”的信息分享效果。这不仅在真实的人际传播之间有效,在虚拟的影视、游戏等非真实信息传递中同样会受到青睐。

(二)5G是更加快乐也更消解意义的传播

人类对信息的需求除了不断追求仿真性以外,还有一个不断增强的对“快乐”的崇拜。“快乐”的信息永远比实用或严肃的信息更受追捧。在对快乐的追求过程中,意义和价值往往并不重要。在自媒体和自媒体爆文的排行榜中,娱乐类公众号、头条号和文章永远占据优势位置。在媒体产业中,娱乐游戏类的媒体收益也远远超过严肃的以信息传播为主的媒体。甚至,一部电影、一款游戏产生的收益,就是一个传统的传媒集团一年的收益。

在电脑桌面的热点资讯弹窗中,类似“女大学生乘网约车司机称摸腿可免单”“她连吃十年‘伟哥’一日3次像吃饭原因竟是”“女星喝醉酒当众做出不雅举动”“吃完人肉还自曝细节!‘食人女孩’遭家长抗议”之类的信息竟能连续多日占据“热点”的首要位置。而那些事关社会发展、弱势群体利益之类信息,却很少有人关注。在当前受到热捧的抖音、快手等移动短视频和各种直播中,颜值永远是吸引粉丝的硬通货,成为影响力甚至正义的象征。

5G的超真实性和高仿真性更加能够满足人们对于各种娱乐的喜好和癖好。在5G时代,媒介对于满足人们对于快乐的需求会更加便利、及时,人们获取和消费信息更加便利,也更加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这些劳心费力的事,从而使得5G时代的新闻传播业会成为一个更加快乐的传播业,意义也会变得更加不重要了。

(三)5G是更加海量也更加琐碎的传播

5G时代,信息传播将不再是人的专利,不是人(非人类)也能传播信息。5G大容量、大宽带的特性,使得信息传播的渠道更加宽广、快速,各种信源的接入与传递更加便捷、高效。加之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快速发展,智能机器人、各种物品与人类一样,都会成为信息传播的主体。这使得信息传播的内容会变得比现在还要海量和琐碎。

我在另一篇关于5G的文章中提出了一个5G时代将会是一个不同于现在“小传播”的“大传播”的观点。认为“现有的以人类内部人际传播为主的小传播,将迈向包括人类内部的人际传播,人类和人类外部人工智能设备之间的人与物或人与机器的传播,以及人类外部具有人工智能功能的物与物之间的传播在内的大传播。届时信息传播将由人类内部的小传播,发展到一个万物互联的大传播模式。”⑩

5G时代的传媒平台将也不再是一个以传播新闻、新知信息和提供娱乐为主的小媒体平台,而是一个集信息、教育、娱乐、购物、医疗、交通和生产等为主的,围绕人类各种生活、工作需求的大的信息交换平台。按照工信部门的发展设想,将来只有20%左右的5G设施会用在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播,其余80%将用于人与物、物与物之间,如无人驾驶、工业自动化、智能化养老设施等领域的物联网通讯应用。

三、对5G影响的反思

每一次技术革新都会给社会带来变革,从工具制造和简单机械使用带来的农业文明,到电气设备和自动化技术带来的工业文明,再到目前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信息社会和即将到来的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智能时代,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介技术的每一次变革,同样也给媒介形态和传播方式带来新的改变。就像印刷术出现给我们带来图书和报刊,使得信息传播在时空上更加广阔久远;就像无线电技术给我们带来电报、广播、电视,使得信息传播在时空上更加无所不在且及时迅捷;就像计算机信息技术给我们带来互联网,使我们信息传播和交流互动更加便捷一样,移动通讯技术的每一次变革,同样会给我们带来新的惊喜。

但是在强调第五代移动通讯技术可能给新闻传播业带来的变化时,决不能只看到其变化,甚至夸大其变化的一面,却忽视其不变的一面,也不能只看到只幻想其变好的一面,却忽视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不能过度夸大5G技术的影响

5G技术本质上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次技术升级。它的主要特点是高速度、低延时和较大的IP接入容量。与印刷技术、无线电和计算机技术等原始创新性技术发明不同,5G只不过是移动互联网体系内部的一次自然的技术迭代革新,本质上不具有颠覆性的意义。

从1G、2G到3G、4G的发展路径来看,每一次升级只不过是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加快速高效,信息传播费用更加低廉而已,简单概括来看,1G时代是语音传播,2G时代是语音+文字传播,3G时代是语音+图文传播,4G时代是图文+影音传播,媒介形态的变化和传播的内容没有超出传统传播媒介和互联网所传播的文字、声音和影像范围。由此也可以推测出5G时代的传播将会是更大容量和更加便捷的图文+影音传播。这会给VR、AR等更大容量、更具仿真性的信息传播带来机会。

从移动互联网的本质属性来看,它是传统互联网的移动化。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媒介形态和内容生产的变化,没有从根本上超出传统互联网的范畴。只不过是将媒介从固定电脑屏幕搬到了手机上,交往互动更加便捷而已。从某种程度上说,微博是博客的手机版,短视频是网络视频的手机版,微信是飞信和网络视频通话的手机版。如果仅仅从传输容量大、速度快而言,移动互联网将要出现的媒介形态,在传统互联网上都能够实现。5G给新闻传播业带来的发展变化,不会超出整个互联网的发展环境可能产生的变化。

从媒介发展的规律来看,尽管在一定时期,新的媒介形态作为新的传播渠道具有一定的决定性影响,但是从长远来看,决定媒介价值和发展的根本性因素仍然是高质量的内容。不管这个内容是文字的、声音的还是影像的,都必须靠内容质量说话。这也是为什么印刷术出现后石碑和手抄的牛皮纸上的内容仍然有人研读,电视和网络出现后,图书仍然没有被抛弃,抖音和直播火爆之际,经典的影视和纪录片仍然有人热衷观看的原因。

可以说,在移动互联网发展到5G、10G,或者是过了百年、千年以后,不管今天多么火爆的推文和抖音,也许就不会有人阅读观看了,但是,李白、杜甫的诗文一定会有人看。我们在看到5G可能带来的变化时,决不能只看到媒介形态的变化,而忽视重视内容价值这一不变的规律。

(二)不能忽视5G对新闻传播业的负面影响

如果从1G到5G的发展,媒介传输内容沿着声音(1G)—文字(2G)—图片(3G)—视频(4G)—更大容量、更加绚丽真实的视频(5G)的路径走下去,那么,我们媒介的发展没有走出艾吕尔所批评的“最后的结果使用图像取代交流”的窠臼。艾吕尔在批评“技术至上”思维,也就是那种“用技术手段及其价值来取代批判性的道德话语的精神状态”11时,认为“图像等技术优势的信息发送系统和讯息形式喧宾夺主,篡夺了关于价值、目标和媒介的人类话语的重要地位”12。

类似对于“技术至上”思维的质疑还有刘易斯·芒德福,“我们的内心生活为什么变得贫乏而空虚?我们的外部生活为什么变得这样昂贵?我们的主观满足为什么更加空虚?我们为什么成了技术的神祗和道德的魔鬼、科学的超人和审美的白痴?”13

如果我们只欢呼5G给媒介形态带来美好的一面,相信5G的“性本善”,就像我们已经沉浸在4G时代算法推荐、移动短视频等低质量、琐碎化信息带来的快感中一样,去期盼着5G给我们带来更加“及时”“真实”“廉价”的快感,也许这已经背离了媒介发展的初衷。

从现有的移动化社交媒体发展来看,我们每天接收的信息是更加高速度、低延时、便利化了,交往互动的对象和内容也更加大容量了,这些都符合5G技术的特征,但是,我们获得的有价值信息真的多了吗?恐怕未必。相反,我们因为人人都成了记者、编辑、主编,甚至连机器人都做了同样的工作,都有了自己的“版面”“麦克风”和“直播间”,却没有真正的媒介素养和人文精神,反而排挤了真正的记者、编辑和主编们的生存空间。我们反而失去了众多高质量有价值的内容。

5G时代信息传播的立体化和高仿真性,使我们获得的信息看起来更加触手可及,更加“真实”了,甚至出现了鲍德里亚所说的比真实还真实的“超真实”状态,但是,“真实本身也在超真实中沉默了。”14

肯·多科特在谈到互联网出现带来的报纸消失和传统新闻人职业消失的变化时,这样写道,“我们不知道我们到底损失了什么新闻,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我们所获得的新闻比从前要少。”15倘若5G给新的媒介形态带来的变化只是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快感”,那么很可能真的出现学者所说的“技术化世界占主导地位的程度,也就是健全生活消失的程度”。16

现有新媒体的发展已经出现了去新闻化、去专业化现象,高质量的新闻,富有社会正义感的监督批评和富有人文思考价值的文章已经或者被减少或者淹没了。“因特网时代给读者和新闻工作者等群体都提供了难以置信的新工具,使得制作和传播新闻更加便利,从能想象得到的丰富的新闻来源中,你能随时随地地读到新闻。这种愿望,看起来平常,却是根本性的。但我们依然面临着一个永恒的问题:谁为高质量新闻埋单?”17在5G时代,是否还要继续为失去的“高质量的新闻埋单”注定成为一个问题。

(三)5G给信息安全与治理带来新的挑战

在图文信息为主的平面信息传播时代,人们担心个人信息安全的问题主要还停留在电话号码、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指纹和面部识别等平面信息层面,而在5G时代,有关个人的三维信息也会成为一个安全问题。试想,当你为了购买一件更加“合适得体”的服装,而不得不在一个智能化的“量体裁衣”软件上测试你的身体尺寸时,你失去的可能不再是一个身高、胸围、腰围的尺寸数据问题。获取你身体信息的软件远远比你想象的要智能化,它完全可以根据对你身体的测试打印出一个和你一模一样的3D模型出来。如果再加入生物智能等技术,也许再造一个可以以假乱真的你,也许不会完全是异想天开的事。

5G技术也会给现有的媒体监管和治理方式带来新的挑战。其中,最大的问题是现有的以平面信息和人际传播为主的内容监管审核机制和信息过滤技术,将难以满足5G时代立体信息传播为主和万物互联的大容量、高速率、高频率的大传播信息的审核和控制需求。这就为5G时代的大传播式的媒介治理带来了新的难题。

2018年12月,工信部已经正式向国内电信、移动和联通三大国有电信巨头发放了5G试验频率使用许可,年内将进行5G商业推广,未来几年我国还计划建成国际领先的移动通信网络,如何做好5G时代的信息安全保护和监管工作,考验媒体、技术机构和政府部门在信息安全的监管和治理中的智慧。

【基金项目:本文为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高端智库课题“边疆民族地区宗教民族网络舆论预警机制及生态治理研究”(项目号:ZK20180114)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宜欣.5G“点燃”央视春晚[J].中国无线电,2019(02):44-45.

②新华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李克强作重要讲话[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5-12/21/content_5026332.htm,2015-12-21.

③5G技术发展大事记[J].广东科技,2019,28(03):18-21.

④刘虹辰.5G今年在深圳率先开展商用试点[EB/OL].http://sz.people.com.cn/n2/2019/0202/c202846-32608201.html,2019-02-02.

⑤江帆.5G时代,看浙江领跑[EB/OL].http://gotrip.zjol.com.cn/xw14873/ycll14875/201904/t20190429_10015402.shtml,2019-04-29.

⑥中国证券网.北京今年将推5G网络试点全国预计2020年规模化商用[EB/OL].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8-02-07/doc-ifyreuzn4306355.shtml,2018-02-07.

⑦北京商报.年底前北京五环内有望5G全覆盖[EB/OL].http://epaper.bjbusiness.com.cn/site1/bjsb/html/2019-03/01/content_421504.htm?div=-1,2019-03-01.

⑧北青网.给智慧城市打基础北京5G基站年底前破万[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1929497891897471&wfr=spider&for=pc

⑨央视网.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中国已经着手研究6G[EB/OL].http://news.dayoo.com/china/201803/10/139997_52111162.htm,2018-03-10.

⑩11陆高峰.畅想5G:传媒业新的机遇和挑战[J].青年记者,2019(03):110.

12[美]林文刚.媒介环境学:思想沿革与多维视野[M].何道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73.

13[美]林文刚.媒介环境学:思想沿革与多维视野[M].何道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72.

14[美]林文刚.媒介环境学:思想沿革与多维视野[M].何道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96.

15石义彬.单向度超真实风爆——批判视野中的当代西方传播思想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264.

1618[美]肯·多科特.传媒经济学——信息传播的12种新趋势[M].何训,徐继华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17[美]林文刚.媒介环境学:思想沿革与多维视野[M].何道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96

作者简介:陆高峰,浙江理工大学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高端智库特约研究员;陆玥、马文良为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教师

编辑:孟凌霄

关注前沿新闻理论,打造媒体研究平台,长按二维码,看《新闻论坛》怎么说。

欢迎投稿,论文要求视角新颖,与媒体实践有深度结合,字数3000字以上,6000字以内,投稿邮箱nmgxwlt@126.com 或xwlt0903@163.com

本刊未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在网上或线下代为征稿,也不收任何费用。近一个阶段,有许多人冒充本编辑部在网上或网下征稿,给本刊带来了不良影响,本刊将通过法律渠道追究其不法行为。同时,希望广大读者通过本刊电话咨询相关情况,本刊电话(0471)6635516。在看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