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马上评|民校抱团培训机构“掐尖”,如此揠苗助长得不偿失
再过十余天,各地将迎来中小学开学。据媒体报道,一些中学在小升初过程中,通过校外培训机构组织考试选拔。这种“掐尖”式招生,迫使小学生在四五年级就参加各种课外班,补课之风盛行。
“公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都要严格遵守义务教育免试入学规定”,是近年来的政策基调。今年,教育部办公厅在《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中再次强调了这一点。但一些学校通过与校外培训机构“抱团”,对政策阳奉阴违。如此,学校进则可以招收到优质生源,退可甩锅给培训机构。而培训机构则通过频繁更换培训地点、开发招生暗语等手段躲避监管。
家长希望孩子接受优质教育的心情可以理解,但社会亦呼唤教育的公平公正。当市场逻辑失去约束地侵犯公共教育事业时,势必破坏教育的均衡发展,加剧教育失衡。
民校的自主招生本是对公办教育的有益补充,但以学生超前学习为基础进行的“揠苗助长”式教育和选拔,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违背了客观的教育规律。也加重了家长们的焦虑情绪,增加家庭经济负担。在这场教育军备竞赛中,除了掐尖上瘾的学校,最大的受益者就是赚得盆满钵满的培训机构。
这些机构生存的土壤是赢利而非公益,遵循的是市场逻辑,而不是公共利益逻辑。它们对教育事业而言,是“锦上添花”,而不应是“雪中送炭”。当培训机构在公共教育事业中的影响力大到成为一种必要时,“二八定律”的效应也会越来越明显,即教育资源向少数学生集中,而非相对公平地分布。
学校招生的“掐尖”式选拔使得培训机构的需求越来越刚性,那些经济条件更好的家庭能为孩子提供更多课外教育资源,而经济条件一般和家境困难的孩子则被排除在越来越高的教育门槛之外。
另一方面, “掐尖”的本质在于用更小投入获取更大的产出。学生的超前学习,相当于学校用更小的成本,为升学率买了份保险,让成绩突出的学生为学校赚取声誉和名望。这种行为,优先考虑了学校的“投入产出比率”,背离了教育事业的初衷。
因此,公办学校之间应当以更为开放的心态,加强交流,促进教育资源流动与互补,缩小地区内教育水平差距,而不是唯本校升学率马首是瞻,让校外培训机构成学校的委托人,与学生教育的“外包”负责人。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