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二青会落幕“希望之星”闪耀,上海体育人才培养走出特色之路
本届青运会上,场地自行车、射击、举重等项目多名选手打破全国纪录、全国青年纪录、全国少年纪录;乒乓球、羽毛球、跳水、体操、举重等传统优势项目,高水平后备运动员年龄结构合理、人才梯队衔接顺畅。
上海代表团共获得了73枚金牌、72枚银牌、75枚铜牌共计220枚奖牌,上海体育局局长徐彬表示:“上海实现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圆满完成了代表团既定目标。”
青少年比赛,照样破全国纪录
在这届项目设置最多、规模最大的青运会上,参赛选手的成绩着实让人眼前一亮。
例如,来自杭州陈经纶体校的蒋雨露一人夺得场地自行车3枚金牌1枚银牌,并以19.191秒的成绩打破女子250米原地起动计时赛全国纪录;来自黑龙江省体校的王泽儒以1182环的成绩平了女子50米步枪3姿个人全国纪录……
在场地自行车、射击、举重、田径等项目上,共有2人1队破2项全国纪录、平1项全国纪录,共有3人1队破4项全国青年纪录,共有2人3队破4项全国少年纪录。
上海姑娘刘逸雯。这些打破纪录的小将,无疑是中国体育未来的“希望之星”。
细化到各个项目中,本届二青会也是一次中国体育后备人才的大阅兵。通过这次赛事,我们会发现,乒乓球、羽毛球、跳水、体操、举重等传统优势项目,高水平后备运动员的年龄结构合理、人才梯队衔接顺畅。
自行车、击剑、拳击、蹦床等潜优势项目展示出了较高的竞技水平,并且在击剑项目有3名海外华人华侨参赛,有1人获得男子佩剑个人银牌,是华人华侨运动员在二青会上首次夺得奖牌。
田径、游泳等基础大项上,虽然整体成绩与世界同龄先进水平仍有一定的差距,但在部分小项上仍发现了不少有潜质、有天赋的优秀青年运动员。
总体而言,本届二青会既为年轻运动员提供了锻炼的机会、丰富大赛经验,同时也是一次对于中国体育后备人才实力的摸底考察,更加全面细致地了解中国体育的后备人才队伍建设。
上海73金,游泳项目回暖具体到本届二青会上海队的表现,上海市体育局局长徐彬这样概括,“完成了既定目标,涌现出一批有潜力的运动员,弘扬了上海运动员的良好精神风貌。”
本届青运会上,上海代表团共获得了73枚金牌、72枚银牌、75枚铜牌共计220枚奖牌,其中在冬季项目上获得了5枚金牌、2枚银牌、5枚铜牌共计12枚奖牌,实现了上海队在全国综合性运动会上冬季项目奖牌零的突破。
摸底目前上海各个项目的后备人才实力,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在游泳项目上开始回暖。
“游泳这个项目,是上海体育人心中不可回避的痛。”徐彬讲述了这个优势项目过去青黄不接的尴尬,“我们曾经在游泳项目中涌现出那么多的奥运冠军,但是近来几年却只能看着浙江超过我们……”
上海选手王桢和赛马Lax夺冠。本届青运会上,上海在游泳项目中获得了8枚金牌、7枚银牌、8枚铜牌、23枚奖牌,刮起了上海的“蛙泳旋风”。
其中的代表人物是16岁的体校乙组小将郑英昊,他在50米蛙泳、100米蛙泳、200米蛙泳、男女混合4×100米混合泳接力项目中获得了4枚金牌,成为上海青运会代表团“金牌王”。
15岁的体校乙组选手唐钱婷,也在女子50米蛙泳、100米蛙泳、男女混合4×100米混合泳接力项目中获得3枚金牌,同时她还是体校乙组所有的运动员中,唯一达到世锦赛A标的参赛选手。
除了游泳项目,上海在田径女子跳高、场地自行车、马术、现代五项等项目中成绩同样十分出色,充分体现了上海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成果。
培养人才,上海走出特色之路
谈及上海队在本届二青会的出色发挥,其实也和上海坚持的人才培养模式息息相关。
据上海市体育局介绍,上海体育的育人之路已经从小体育向大体育转变,一手抓后备、一手育市场,采用青少年后备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
换句话说,上海的体育后备人才队伍建设,与社会力量联手,打造出以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为基础、各级体校为骨干、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为补充的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徐彬举例道,“比如这次我们参加冬季项目的运动员,有的就是来自社会俱乐部的孩子,比如马术,我们在马术上获得了7枚金牌,俱乐部的作用非常显著,或者比如乒乓俱乐部组的两块金牌,也是来自曹燕华乒乓球俱乐部。”
他认为上海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已经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有效地运用市场机制,在体育人才培养上,让我们上海走出了自己的特色。”当然,从小体育向大体育转变,未来上海体育的发展,还要继续坚持政府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而目前对于社会俱乐部的奖励办法,上海采用的是“以奖代补”的方式,以后随着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寄希望于政府给予多少支持”的期望值会越来越低。
事实上,结合社会俱乐部资源培养后备人才,对于任何一方都是一种双赢。根本上讲,上海体育局的目的,就是要不断扩大体育运动的社会基础。
正如徐彬所说,“最大、最广的视野去选我们优秀的后备人才、有潜力的青少年,二青会坚定了我们走上海特色发展道路的信心。”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